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0页
第2页 / 共80页
第3页 / 共80页
第4页 / 共80页
第5页 / 共80页
第6页 / 共80页
第7页 / 共80页
第8页 / 共80页
第9页 / 共80页
第1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郑 斌 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 0373-3029131 zhengbinxxmu.edu.cn,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也称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 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阐明 寄生虫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 科学。,寄生虫,学习必要性?,“阳光骨髓库” 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民间骨髓库CEO,杨仿仿,2007年2月16日 鲁豫有约,食品卫生安全,6月23日 食凉拌螺肉,一星期后 剧烈的头痛,7月6日 剧痛 体温升高,7月7日 神经根炎 北京协和医院,7月11日 赴广州,8月18日 北京报道福寿螺事件,7月7日晚 剧痛 朝阳医院,7月15日 脱髓鞘性脊髓炎 广州三甲医院,8月29日 确诊 广州中山医一附院,-广州管圆线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人是本虫的非正常宿主 幼虫在人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病变波及大脑、脑膜、小脑、脑干和脊髓。 最明显的症状为急性剧烈头痛或脑膜脑炎表现,其次为颈项强直,可伴有颈部运动疼痛、恶心呕吐、低度或中度发热。,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及寄生虫感染的特点,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寄生虫的危害性,总 论,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 新现和再现寄生虫病,寄生虫的危害性,一、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WHO要求重点防治的6类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它们是: 疟疾(malaria)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丝虫病(filariasis) 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 锥虫病(trypanosomiasis),五大寄生虫病,Malaria 90国 3亿 100万,Schistosomiasis 76国 2亿 1.5万,Filariasis 76国 9000万人感染,Leishmaniasis 多个洲 1300万 5.9万,Trypanosomiasis 非洲锥虫病 30万 5万 美洲锥虫病 南美洲 1800万 1.3万,疾病 国家 感染 死亡,疟疾,日本血吸虫病,淋巴丝虫病 (象皮肿),盘尾丝虫病 (河盲症),利什曼病,非洲锥虫病,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Malaria 3000万 2.9万(1999),Schistosomiasis 1000万 79万(2005),Filariasis 3000万 1994/2000,Leishmaniasis 53万 1958年消灭,建国初期,基本消灭,阻断传播,新病例,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1年6月2004年底,流行态势分析,1. 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明显降低,感染人数显著减少。 2. 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率在部分省(区、 市)明显上升 3. 棘球蚴病在西部地区流行仍较严重,流行态势分析,问题与挑战,1.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与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及 文明程度不相适应 2.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人 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3.寄生虫病对我国妇女和儿童危害严重 4.寄生虫病严重阻碍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 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与挑战,二、新现和再现寄生虫病,新现寄生虫病是指新识别的和未知的寄生虫病,再现寄生虫病指一些早已被人们认知, 发病率已降至很低, 不再被视为公共卫生问题, 但现在又重新流行的寄生虫病。,寄生关系 寄生虫生活史 寄生虫及其类型 宿主及其类型,寄生虫的生物学,一、寄生关系,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的现象,称 为共生(symbiosis)。,共生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共栖(commensalism),互利共生(mutualism),寄生(parasitism),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1.互利共生(mutualism),白蚁,鞭毛虫,指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 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这种现象称为共栖,2.共栖(commensalism),鮣鱼,寄生蟹与海葵,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受益的一方称寄生物(parasite) 受害的被寄生一方称宿主(host),3.寄生(parasitism),寄生虫: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和单细 胞原生生物称寄生虫,二、寄生虫生活史,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部过程及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寄生虫生活史具有多样性,依据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直接型 间接型,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 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 在流行病学上,又将具有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将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三、寄生虫及其类型,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 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1.依寄生部位:,生活于宿主体表的寄生虫,生活于宿主体内的寄生虫,2.依寄生性质:,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 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偶然寄生虫(accidental parasite),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生活史中有一个阶段或整个生活史期过 寄生生活的称为专性寄生虫,2.依寄生性质:,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 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偶然寄生虫(accidental parasite),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可以过自由生活,但如有机会侵入宿主 体内也可过寄生生活者称兼性寄生虫,因偶然机会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 寄生的寄生虫称偶然寄生虫,2.依寄生性质:,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 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偶然寄生虫(accidental parasite),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在宿主体内处于 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功能受累时,出现异 常繁殖,致病力增强的寄生虫称机会致病寄 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 )。,4.依生物分类系统: 动物界、门、纲、目、科、属、种 原虫 蠕虫 (吸虫、绦虫、线虫) 医学节肢动物,长期寄生虫(permanet parasite) 暂时性寄生虫(temporary parasite),3.依寄生时间:,成虫必须过寄生生活者称长期寄生虫,只在取食时侵袭宿主,取食后即离去者称暂时性寄生虫,医学节肢动物,疥螨,蠕形螨,四、宿主及其类型,终宿主(definitive host) 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 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储蓄宿主(reservoir host) 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 物,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 传给人,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这些动物称 储蓄宿主(也称储存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或transport host) 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不能继续发育,但可长期处于幼虫状态,当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便可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及寄生虫感染的特点,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1. 掠夺营养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及大量繁殖,所需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来自宿主,一、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钩虫引起的贫血,2.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侵入、移行、定居、占位或不停运动使所累及组织损伤或破坏。,3.毒性与免疫损伤 寄生虫排泄物、分泌物、虫体、虫卵死亡崩解物对宿主是有害的,这些物质可能引起组织损害、组织改变或免疫病理反应。,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抗寄生虫免疫 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寄生虫攻击宿主就受到宿主的抵御性反应,除去天然屏障作用,主要是一系列免疫反应。,免疫保护作用/免疫损伤,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为主,先天不感性 屏障结构:皮肤、粘膜、胎盘等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嗜酸粒细胞、自然杀伤 (NK)淋巴细胞等 体液因素:,特点: 1)寄生虫抗原复杂性,故大多无明显免疫力 2)消除性免疫 3)非消除性免疫 带虫免疫 伴随免疫,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有三种不同结果:,宿主将寄生虫全部清除,并具有抵御再感染 能力。,宿主清除部分寄生虫,但宿主也具有部分抵 御再感染能力。,宿主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在宿主体 内发育甚至大量繁殖,引起寄生虫病,严重 者可以致死。,二、寄生虫感染的特点,寄生虫感染(parasitic infection) 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 若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这种现象称寄生虫 感染。 寄生虫病(parasitosis) 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称寄生虫病。,感染期(infective stage) 寄生虫能使人体感染的阶段称感染期或感染 阶段。,1、带虫者、慢性感染与隐性感染,1) 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没 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病原体还存在,这些 感染者能传播病原体,称带虫者(carrier)。,2)寄生虫感染人体的数量不多时,临床症状较 轻,若未经治疗则逐渐成为慢性感染 (chronic infection)。,3)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是指人体 感染寄生虫后,没有出现明显临床表现,也不能 用常规方法检测出病原体的寄生现象。,2、多寄生现象,多寄生现象(polyparasitism) 人体同时有2种以上虫种寄生,不同虫种生活在同一个微环境中,相互之间互相制约或促进,3、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在皮下、组织、器官间窜扰,造成局部或全身的病变,形成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内脏幼虫移行症 皮肤幼虫移行症,内脏幼虫移行症 幼虫侵入人体后在内脏窜扰,引起内脏器质性病 变与功能损害,皮肤幼虫移行症 幼虫侵入后主要在皮下移行,皮肤可出现线状红 疹或游走性包块,幼虫移行症的共同特征是在器官损害的同时伴有嗜酸性细胞增多症,血中丙球蛋白及IgE水平升高等变态反应征象。,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 指在常见寄生部位外的器官或组织内的寄生, 引起异位病变(ectopic lesion)。,流行的基本环节 影响因素 流行特点 防治原则,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寄生虫病在一个地区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指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 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保 虫宿主。,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借助于 某些传播因素,侵入另一宿主的 全过程。,是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 或免疫力低下而处于易感状态 的人或动物。,人体寄生虫病常见的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2)经食物传播,人体寄生虫病常见的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2)经食物传播,3)经土壤传播,4)经空气(飞沫)传播,人体寄生虫病常见的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2)经食物传播,3)经土壤传播,4)经空气(飞沫)传播,5)经节肢动物传播,6)经人体直接传播,7)经胎盘垂直传播,二、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 如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地理环境会影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