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0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5页 / 共50页
第6页 / 共50页
第7页 / 共50页
第8页 / 共50页
第9页 / 共5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63,成都市城乡统筹村镇规划推进模式总结报告,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04,目录,从低水平均衡城乡分隔城乡交融三个阶段;城乡协调发展是共识,城乡统筹的路径探索 ,(1)英国城乡统筹实践,(3)美国城乡统筹实践,(2)韩国“新村运动”城乡统筹实践,政府推进主导的、扩散型的农村工业化道路。,政府直接补贴,英国以完整的城乡规划体系来统筹和指导城乡发展。,特 点,尊重村民意愿,B,转变政府职能,A,a 英国建立了完整的城乡规划体系。其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强调中央集权(规划的集中统一)、强调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强调公众参与(推行民主)和规划执行; b英国政府注重城市规划立法工作,强调规划建设的适度超前。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住宅、城镇规划条例,2004年新修订的城乡规划法,将原来的指导性地区规划上升为立法性规范,从而起到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c注重小城镇文化特色保护。英国的农村和小城镇的特色化发展,很好地解决了因地理条件不足带来的发展制约瓶颈问题。,重视法律和税收,C,多元化的社会组织,D,保护农民的土地 权益,G,增加农村财政投 入,提高农民收入,E,城乡一体的社会 保障体系,F,a 实行农村工厂计划,由政府提供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如完善农村基础建设、建立公用设施等; b政府对传统农村生产性企业给予资金贷款和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农业现代化; c实施农村工业区计划,目的在于推进农村工厂规模化,实现农村工厂的外部规模经济,推动城乡均衡发展。,a采取保护性收购政策和目标价格支持相结合的做法来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 b农民通过生产灵活性合同和反周期补贴等形式,获得政府的直接收入支付和农产品补贴。 c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性倾斜,如对农民购买大型农业机械实行的优惠贷款与补助等扶持农业产业部门。 这种模式适合在地方政府经济实力雄厚,易于推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地方实行。,城乡一体的就业 体系,H,国内经验借鉴 ,回顾国内城乡协同发展的历程,可以归纳为两种模式:,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东部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特征: 公共设施延伸 土地整理和小城镇打造,特征: 依托高度发达区域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具有自下而上的特征, 往往伴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统筹城乡建设和村庄整治 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和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的配套政策体系。,a 苏南以“乡镇企业为动力”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了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镇实现了农村地域的城镇化。 b珠三角模式 是一种小城镇和小城市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型城镇化,城镇化的拉动力是外资企业。,a 重庆:把规划作为公共管理的政策工具,强调了城镇用地的集约合理布局,注重特色产业发展,通过中心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延伸;通过“百镇工程” 实现“多区域中心覆盖型”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通过打造“成渝经济带” 跨区域双赢协作型战略。 b 成都,成都发展历程由模糊到清晰的探索过程,阶段一:初步探索 (20032007),阶段二:根本转变 (20072009),阶段三:全面提升 (2009),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六个一体化+四大基础工程,三个集中,2007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2008灾后重建,成都的城乡统筹经过了初步探索、根本转变和全面提升三个阶段,是一个逐步明确、对城乡统筹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阶段一:初步探索(20032007):,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按照”一区一主业“的定位和工业集群发展规划,成都将全市分散的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打造产业集群;,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成都规划了由1个特大中心城市、14个中等城市、30个小城市、156个小城镇和数千个农村新型社区构成的城乡体系,梯度引导农民集中;,根本方法:三个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成都稳步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推进土地流转,带动农民增收;,阶段二:根本转变(20072009):,破除二元分治体制: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一体化:变“城市规划”为“城乡规划”,城乡一盘棋,规划全覆盖;,城乡产业一体化:通过业态创新与均衡发展理念推动产业互促、协调发展,促进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快速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对基础设施统一规划、一体推进,实现水、电、气、垃圾处理与通讯通信的村村通;,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还权赋能”为核心,设立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全国率先创设耕地保护基金;,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服务城乡的社会体系,推动城市公共优势资源向农村覆盖;,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实行城乡统筹“大部制”,对城乡户籍实行一元化管理,吸引社会基金,为城乡统筹提供支撑;,阶段二:根本转变(20072009):,坚实根底:四大基础工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2008年,成都启动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市场化改革,使城市资本与农村土地资源互惠共享;,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2003年,成都农村基层治理开始;2008年,推广探索村民议事会、监事会制度;2009年,初步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2008年,成都率先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财政下乡,民主决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成都推广运用农村灾后重建“四性”原则,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阶段二:根本转变(20072009):,2007年6月,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成都进一步深化城乡统筹提供了环境;,2008年的灾后重建,城乡统筹的实践与提升;,关键事件:改革试验配套实验区与灾后重建,阶段三:全面提升(2009):世界现代田园城市,2009年12月,成都市委以“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为核心理念,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突出世界级、现代化、超大型、田园式四大基本要素。,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核心问题,阶段一:初步探索 (20032007),阶段二:根本转变 (20072009),阶段三:全面提升 (2009),发展历程,核心思路,破除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发展背景,成都模式:“三主线两抓手”,复合城市化是动力,要素市场化是关键,保障均等化是支撑,制度创新与规划统筹是落实思路的主要抓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三主线两抓手”的成都模式:,复合城市化:时空复合、空间耦合,保障均等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与管理体制,要素市场化:还权赋能,全城谋划,全域统筹,全球定位,2003,2009,三中心两枢纽四基地 西部金融、科技、商贸物流中心; 西部交通、通信枢纽 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 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域产业统筹 工业一区一园一主业 服务业“一核集聚、四城辐射、两带带动”; 观光、高效、特色生态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世界级城市功能 现代产业体系及现代化、智能化基础设施; 超大型区域城市; 田园式城市形态; 注重创新、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 功能区 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按全国一流、西部第一打造战略性重点产业功能,三主线之: 复合城市化,复合城市化是城乡统筹的主要动力,是城市化与工业化、全球化、信息化在时空上的叠加与融合,在空间上的统筹和耦合。,三个集中 工业向园区集中 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四大基础工程 统筹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 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要素市场化是城乡统筹的关键,其作用在于市场化进程的大力推进与体制障碍的打破,使生产要素按市场规律向高生产率的地方流动。,三主线之: 要素市场化,五证两卡(集体土地所有权证、承包土地使用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林权证,耕保卡、社会保障卡等); 设立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建立耕保基金,农村集体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户籍制度改革,党组织领导,村民(代表)会议或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保障均等化是城乡统筹的支撑,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各项建设更好进行。,三主线之: 保障均等化,城乡统筹的“大部制” 公共财政体系一体化,建制镇镇区 “1+17” 的基本配置,非建制镇和农村新型社区113”的基本配置 资金保障纳入财政预算,每村20万元 建设标准化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保障均等化,成都城乡统筹的实施成效,自2003年成都市开展城乡统筹实践以来,成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成都取得了一系列荣誉:联合国最佳人居奖、全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幸福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农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3655元增长至2008年的6481元,城乡人均收入增幅差距逐渐减小 GDP总值从2003年的1870.9亿元到2008年的3901亿元,总涨幅超过一倍还多; 人均GDP由2003年18052元增长至2008年30855元; 截至2008年,全市工业集中度已达68.2%。,城乡统筹的主要成效,议程,成都城乡统筹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是将“全局观”、“全域观”贯穿于规 划组织编制模式、体系构建、成果要求的全过程,并以 “市场化”为动力,关 注规划实施。,科学规划是基础,2.1.1 统领全局,规划不再仅仅以“物质空间”为主导,而是各项工作的目标和纲领;通过科学高质量的编制规划,严格执行规划来统筹各项工作。,2.1.2 联合组织,规划不仅仅是空间规划,规划编制也就不仅仅是规划部门的事情。成都市战略规划、总体规划等重大全局性规划由市政府牵头组织编制;成都市市级工业、物流、交通、市政设施、民生设施、公共安全等专项规划,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编制,涉及的城区、区(县)政府参与编制。规划联合编制才能保证目标落到实处,政策有空间抓手,空间有政策支持。,2.1.3 统筹布局,在全市层面上打破行政界线、城乡界线,对工业、物流、交通、市政设施、民生设施、公共安全等“算总帐、布总局”。破除过去城镇与农村相脱节,中心城与外围相脱节,规划建设标准不统一,管理体制不统一,各项设施相冲突等问题。,2.1.4 有序推进,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规划、一级事权”的原则组织规划编制,从全域、中心城、县城、重点镇、一般镇(乡)、村聚居点六个空间层面开展工作,弥补传统法定规划的不足,将“前后衔接、层层相扣”落到实处。 对工业、物流、交通、市政设施、民生设施、公共安全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专项设施在全域成都层面编制专项规划,分线推进,实现事业规划、行业规划与空间规划的对接和满覆盖。对各重要专项规划的实施,按市、县、镇分级推进实施,实现重要专项规划的分线推进、分级实施。在规划的统领下,各级政府各司其职,有序推进各项工作。,2.1.5 全域监督,根据各区和部门的规划目标、主导职能进行考核。 市城乡规划督察专员办公室与市规划执法监督局合署办公(简称市城乡规划监督机构),负责城乡规划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工作。并借鉴英、法等国做法,建立了自己的“规划警察”规划督察专员制度,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成都市城乡规划督察专员办公室和成都市规划执法监督局,代表市政府对区(市)县政府行使规划监督、督察职责,确保城乡统筹规划落到实处。,科学规划是基础,成都城乡统筹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是将“全局观”、“全域观”贯穿于规 划组织编制模式、体系构建、成果要求的全过程,并以 “市场化”为动力,关 注规划实施。,成都市城乡一体规划体系,资源与环境 保护规划,社会事业 发展规划,产业发展 规划,基础设施 建设规划,城乡发展 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