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节,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致病性或病原性: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 致病菌或病原菌: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 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细菌。 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的细菌。 致病菌入侵后,在建立感染的同时,能激发宿主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与之对抗。,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细菌的毒力物质 细菌侵入的数量 细菌侵入的部位,一、细菌的致病因素,一、细菌的致病因素,(一)细菌的毒力 毒力:病原菌的致病能力强弱程度。 毒力的构成: 1.侵袭力 2.毒素,1.侵袭力,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在体内一定部位定居、繁殖及扩散的能力。 构成侵袭力的物质基础有: (1)菌体表面结构:荚膜和微荚膜、菌毛和粘附素 (2)侵袭性酶类:多种,(1)菌体表面结构,1)荚膜和微荚膜 具有抵抗吞噬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 肺炎球菌、A族和C族乙型链球菌、炭疽杆菌、鼠疫杆菌、肺炎杆菌及流行性感冒杆菌的荚膜是很重要的毒力因素。,(1)菌体表面结构,2)菌毛和粘附素 菌毛:如革兰氏阴性菌的菌毛 粘附素:是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或组分,是位于细菌细胞表面与侵袭力有关的特殊蛋白质,它促使细菌粘附于宿主组织细胞上。,(2)侵袭性酶类,侵袭性酶:是某些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胞外酶,本身无毒性,但在细菌感染的过程中协助病原菌抗吞噬或扩散。 常见的有: 1)血浆凝固酶 2)链激酶 3)透明质酶酶 4)胶原酶 5)神经氨酸酶 6)脱氧核糖核酸酶,2.毒素,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可两大类: (1)外毒素:有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并从菌体扩散到环境中的细菌毒素。 (2)内毒素:内毒素存在于菌体内,是菌体的结构成份。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释放出来,只有当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使细菌裂解后才释放,故称内毒素。大多数革兰氏阴性都有内毒素。,细菌的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P18),外毒素 抗毒素 类毒素,机体产生,机体产生,甲醛液处理脱毒,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的关系,体内或体外,外毒素,外毒素的组成与结构: A亚单位+B亚单位 A亚单位:毒素的活性部分即毒性中心、 B亚单位:与宿主细胞特殊受体结合的部位 外毒素的分类: 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素,(二)细菌的侵入数量,病原菌毒力极强,极少量的侵入即可引起机体发病。 大多数病原菌需要一定的数量才能引起感染,少量侵入易被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三)细菌侵入的门户,即病原菌的侵入部位。 多数病原菌只有经过特定的门户侵入,并在特定部位定居繁殖,才能造成感染。 有些病原菌可有多种侵入门户引起感染。,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一)感染的概念 (二)感染的来源与传播方式 (三)感染的类型,(一)感染的概念,细菌的感染或传染:在一定条件下,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侵入机体,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与机体相互作用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或传染。,(二)感染的来源与传播方式,1.感染的来源,(1)呼吸道感染 (2)消化道感染 (3)皮肤粘膜创伤感染 (4)接触感染 (5)节肢动物媒介感染,2.传播方式,病原菌 机体 外界环境,致病性,病原菌、机体、外界环境的关系,免疫力,1.隐性感染 2.显性感染 3.带菌状态,(三)感染的类型,1.隐性感染,概念:当机体有较强的免疫力,或入侵的病原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时,感染后对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隐性感染。 意义:通过隐性感染,机体仍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在防止同种病原菌感染上有重要意义。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大多由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2.显性感染,概念:当机体免疫力较弱,或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数量较多时,则病原微生物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相互作用(潜伏期),如果病原微生物暂时取得了优势地位,而机体又不能维护其内部环境的的相对稳定性时,机体组织细胞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即一般所谓传染病。,显性感染,分期:显性感染的过程可分为潜伏期、发病期及恢复期。 分类: 显性感染临床上按病情缓急分为: 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按感染的部位分为: 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1 )局部感染,概念:是指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在一定部位定居下来,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不断侵害机体的感染过程。 这是由于机体动员了一切免疫功能,将入侵的病原菌限制于局部,阻止了它们的蔓延扩散。如化脓性球菌引起的疖痛等。,( 2 )全身感染,概念:机体与病原菌相互作用中,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薄弱,不能将病原菌限于局部,以致病原菌及其毒素向周围扩散,经淋巴道或直接侵入血流,引起全身感染。 在全身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菌血症 2)毒血症 3)败血症 4)脓毒血症,3.带菌状态,概念:在隐性感染或传染痊愈后,病菌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形成带菌状态。 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带菌者。 健康带菌者:健康人(包括隐性感染者)体内带有病原菌,叫健康带菌者。医护工作者常与病人接触,很容易成为带菌者,在病人之间互相传播,造成交叉感染。 恢复期带菌者:病愈之后,体内带有病原菌的人,叫恢复期带菌者。 意义:带菌者体内带有病原,但无临床症状,且不断排出病原菌,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常成为传染病流行的重要传染源。因此,及时查出带菌者,有效地加以隔闻治疗,在防止传染病的流行上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一、名词解释 感染 毒血症 败血症 二、简答题 1.细菌的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P18) 2.简述全身感染的临床表现。(P19),复习题,1.细菌的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P18),2.简述全身感染的临床表现。,菌血症 毒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