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5页 / 共52页
第6页 / 共52页
第7页 / 共52页
第8页 / 共52页
第9页 / 共52页
第1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观沧海,曹操,学习目标,1. 在反复朗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 培养学生的远大的志向。 3. 了解诗歌情境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重点、难点: 1. 诵读诗歌,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 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中国古典诗歌,近体诗,绝句,律诗,词,曲,散曲,戏剧,小令,套数,(唐),(宋),(元),古体诗,乐府诗,(唐之前),五言 七言,唐诗,律诗,绝句,律诗的特征,1.共有八句,3.颔联、颈联必须押韵,2.首联、颔联、颈联、尾联,4. 颔联对偶句,颈联对偶句,乐 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有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留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做的诗,亦称“乐府诗”。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乐府诗,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o县人(今安徽省亳b州)。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与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有代表作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曹操(155-220),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悠之计,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写作背景,观沧海,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ji,dn,sng zh,zi,曹操,内容理解,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以:连词,来。,何:副词,多么。,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代词,指大海。,以:连词,来。,观沧海,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诗歌赏析,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实写,虚写,大海雄伟壮阔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博大胸襟,主旨归纳,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雄伟壮阔的景象,表现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诗人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观沧海赏析,全诗中间十句写景,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小结: 本节课所学的观沧海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思想又很含蓄。,观沧海 小结作业,1、观沧海一诗选自 ,作者 ,字 , 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 、 合称为“三曹”。,乐府诗集,曹操,孟德,东汉末年,曹丕,曹植,检查,2、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3、 观沧海一诗以 字统领全篇,先写 景,然后写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观,实,虚,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1、 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2诗中描写的沧海景色有什么特点?通过写景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态? 答案:诗人眼中的沧海波澜壮阔、生机勃勃,映衬出诗人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向上的心态。,3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表现的意境。 答案:这四句是诗人奇特的想象,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使我们从中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意 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意 境,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品 诗,意象 意境 心境 情感,目标,寒山寺,黄鹤楼,白帝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 张继),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 崔颢),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唐 李白),庐山,庐山,学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3学习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作者,陶渊明其人,走近作者,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青壮年时,曾做过江州祭酒和参军一类的小官,但时间都很短,后任彭泽县令,终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贵,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41岁归隐田园。他在诗文中着力表现在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 。,陶渊明其事,走近作者,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自由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后来辞官,隐居山林,这个词主要是说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五斗米 触摸文字 读诗,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韵朗读,读诗感知音韵美,意蕴美 翻译诗句,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画面再现,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翻译诗句。,画面再现,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译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建造草庐, 却没有车马的喧闹声。,问你怎样能做到这样呢?心高 志远,住处自然偏僻宁静。,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抬起头看到了南山。,画面再现,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译诗理解诗歌大意,山里的景色傍晚更加 秀丽,飞鸟结伴一起归巢。,这里包含着人生的真正 意义,想要辨识却已经忘 了要怎样表达。,发现,题目和内容?,品诗,饮酒20首,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绝句,为酒后即兴之作。借“饮酒”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个性解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思考:为什么“无车马喧”?,远离名利,品诗感知意蕴美,根本原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个性解读,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何为“心远”?,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无追名逐利之心, 即使身处闹市, 也宛如住在深山。,思想源于生活,个性解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你是画家,让你将这两句诗画在纸上,你会运用哪些色彩,画出哪些景物?,安静 美丽 恬淡 悠闲 ,周敦颐,个性解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为何“独爱菊”呢?,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爱莲说,爱菊原因,个性解读,陶渊明独爱菊,枯萎之后,个性解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采菊何为,菊花凋落,个性解读,陶渊明采来菊花干什么?,吃 菊花瓣,品 菊花茶,喝 菊花酒,赏 菊花美,嗅 菊花香,悠然,,,合作探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版本一:悠然望南山。,版本二:悠然见南山。,“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 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 间无意中看到。南山的美景正 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想 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 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个性解读,“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即事物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即物我合一。,国学大师王国维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个性解读,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苏轼,诗人无意看山,但山景尽收眼底。诗人看到了 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 飞鸟,个性解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思考:看到飞鸟作者会想到什么?,古朴的院落 摇曳的秋菊 葱茏的南山 归林的倦鸟,人生的真意,个性解读,此中有真意 文章的主旨,为何“欲辨已忘言”呢?,东晋时期世人重名利,文学重玄风(以阐 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 ),陶渊明 其人其文其思想都不被当时的人所接受。,世人皆浊我独清,寂寞,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小结,作者通过对 描写, 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悟,千年历史,岁月悠悠,多少帝王将相,零落成泥,唯有那些优美的文字,依旧镌刻人心。让我们在语文这一方天地中诗意的栖息,像 千年前的陶翁去品味人生的悠然!,古今合韵,把一座茅屋 修在人来人往的地方 然而我却 丝毫感觉不到 俗世的喧嚷 有人问我 为何你的心能如此静躺 那是因为 我把它放置在 一个远离尘嚣的远方,心居之 身倚之 菊花处 樊篱旁 悠然抬头 满眼庐山色 锁住我 迷醉的目光 青山间的流岚雾霭啊 因着黄昏 追逐阳光,古今合韵,那结伴归巢的飞鸟啊 恋着旧林 守住信仰 真者自然存 存者且会真 生活, 本就应该 不思不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