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3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5页 / 共53页
第6页 / 共53页
第7页 / 共53页
第8页 / 共53页
第9页 / 共53页
第1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GBUTtem,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主讲人:张娜,课堂纪律,保证出勤:缺课达1/3者取消考试资格 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迟到/早退达3次者算一次旷课 课堂上认真听讲,保持课堂安静,不得私下交谈、吃零食、睡觉,第13讲 贷款风险分类与不良贷款管理,13.1 贷款风险分类 13.2 不良贷款管理,13.1 贷款风险分类,13.1.1 贷款风险分类概述 13.1.2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 13.1.3 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13.1.1 贷款风险分类概述,1.贷款风险分类的含义 银行根据审慎原则和风险管理需要,定期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的结果分析归类的过程。,13.1.1 贷款风险分类概述,1.贷款风险分类的含义 分类标准: 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之风险五级分类法: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贷款本息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依靠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会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和必要的法律程序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分 类 标 准,贷款偿还可能性,13.1.1 贷款风险分类概述,2.贷款风险分类的会计原理 (1)历史成本法 含义 对过去发生的交易价值的真实记录。一定时期资产和负债增减的净值为收入;其重要依据是匹配原则,把成本摊派到与其相关的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 优点 客观 便于核查 缺点 与审慎会计准则抵触 不能反映银行或企业的真实价值或净值,13.1.1 贷款风险分类概述,2.贷款风险分类的会计原理 (2)市场价值法 含义 按市场价格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净资产在期末与期初的差额即为收入;不必对成本进行摊派。 优点 能够及时反映资产和负债价值变化,如应用于信贷资产管理,能及时反映资产质量发生的问题。 缺点 有些资产没有市场价值,如贷款。 市场价格不一定总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这取决于市场的成熟度和信息不对称情况。,13.1.1 贷款风险分类概述,2.贷款风险分类的会计原理 (3)净现值法 含义 未来净现金流的贴现值之和。 缺点 如果一笔贷款发放后马上计算净现值,有可能出现净现值超过本金的情形。 贴现率难确定。,13.1.1 贷款风险分类概述,2.贷款风险分类的会计原理 (4)公允价值法 含义 在非强制变现的情况下,贷款按买卖双方自主协商的价格所确定的价值。如果有市场报价,则按市场价格定价。如果没有市场价格,则应通过判断为贷款定价。 当前普遍采用的贷款分类方法。,依据: -期限、利率、与各等级类似贷款的市场价格、专门评级机构对类似贷款的评级、贷款证券化条件下确定的贷款价值。,13.1.2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四个步骤 1.基本信贷分析 2.还款能力分析 3.还款可能性分析 4.确定分类结果,13.1.2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1.基本信贷分析 (1)贷款目的(贷款用途) 主要判断贷款实际上是如何使用的,与约定的用途是否有出入。 分析要点: 贷款申请中约定的用途 贷款用途 还款来源 贷款的原因:无法从自身经营中获得资金,需要通过外部融资满足资金需求。 挪用的贷款至少归为关注类。,资金需求分析 资产转换周期分析,13.1.2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1.基本信贷分析 (2)还款来源 分析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来源与目前的还款来源。 分析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资金来源与运用 三个预警信号: 贷款用途与借款人原定计划不同 与合同上还款来源不一致 与借款人主营业务无关的贷款目的或偿付来源,13.1.2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1.基本信贷分析 (3)资产转换周期 含义:银行信贷资金由金融资本转化为实物资本,再由实物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的过程。 生产转换周期:借款人用资金购买原材料、生产、销售到收回销售款的循环过程。 资本转换周期:借款人用资金购置固定资产、使用和折旧的循环。资本转换周期通过几个生产周期完成。 贷款期限的确定要符合资本循环的转换。,13.1.2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1.基本信贷分析 (4)还款记录 含义 贷款档案中的记录 信贷监测网络(电子档案)中的记录 分析方法: 判断借款人信用状况 借款人还款记录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借款人的道德水准、资本实力、经营水平、信用水平。 信用不良的原因,13.1.2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2.还款可能性分析 还款能力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 通过财务报表和数据的分析预测,考察借款人过去和现在的收入水平、资产状况及其构成、所有者权益状况及其构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财务趋势、盈利趋势等。 财务比率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现金流是否充足-现金流量表、持续观察,13.1.2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2.还款可能性分析 担保状况 法律方面:担保的有效性 经济方面:担保的充分性 非财务状况 行业风险 经营风险 管理风险 自然及社会因素 还款意愿 银行信贷管理,13.1.2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3.确定分类结果 正常 偿还没有问题 没有理由怀疑不能偿还贷款 目前看不会有损失的可能,13.1.2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3.确定分类结果 关注 偿还没有问题 存在潜在缺陷,如果潜在缺陷继续存在下去会影响贷款偿还,13.1.2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3.确定分类结果 次级 正常收入不足以偿还贷款,需要诉诸抵押和保证,甚至在执行担保后,仍有部分损失的可能。 可疑 肯定要发生损失,但损失金额未定。且多为大额损失。 损失 采取所有措施后,本息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13.1.3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1.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含义 贷款损失准备金是与贷款预期损失对应的概念,其大小由预期损失大小决定,其目的是增强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13.1.3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2.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 (1)普通准备金(一般准备金) 按贷款余额一定比例提取,具有资本性质,弥补贷款组合的不确定损失。 我国规定: 按贷款余额1%提取,称为贷款呆账准备金; 可计入附属资本,不得超过加权风险资产的1.25%。,13.1.3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2.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 (2)专项准备金 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对不同类别的贷款根据其内在损失程度或历史损失概率计提。 反映的是贷款的内在损失,其性质等同于折旧,不具有资本性质,在计算风险资产时,将其扣除。,13.1.3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2.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 (3)特别准备金 针对贷款组合中的特定风险,按一定比例计提。 只针对特殊情况,计提比例取决于特殊事件的影响。 计提基础为全体贷款。,13.1.3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3.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原则 符合审慎会计原则 及时、充足,13.1.3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4.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基数和比例 普通准备金 计提基数: 全部贷款余额 全部贷款扣除已提取专项准备金余额 正常类贷款余额或正常类贷款加关注类贷款余额 计提比例 固定比例 固定比例的上限或下限,13.1.3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4.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基数和比例 专项准备金 计提基数: 不良贷款 非正常类贷款 计提比例 按给类贷款的历史损失概率确定 无内部风险计算体系的银行,监管当局规定参考比例,13.1.3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4.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基数和比例 特别准备金 计提基数: 某一特定贷款组合的全部贷款余额 计提比例 商业银行或监管当局按国别或行业等风险的严重程度确定。,13.1.3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5.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 (1)对大额不良贷款逐笔计提专项准备金 大额损失类:按贷款余额100%计提; 大额可疑类:从贷款组合中区别出来逐笔计算,专门计提; 大额次级类: 还款来源仅为抵押品:逐笔计提 还款来源还包括借款人的其他活动:批量计提,单笔计提时,扣除抵押品价值。,13.1.3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5.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 (2)按照分类结果对其他非正常类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 按汇总分类结果,根据各类贷款不同的内在损失概率,分别计提准备金。,历史损失概率,13.1.3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5.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 (3)对非正常类贷款的同质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 对于金额小、数量多的贷款,采取批量处理的办法,计提比例参考该类贷款的近期损失记录。,13.1.3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5.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 (4)对正常贷款计提普通准备金,13.1.3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5.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 (5)计提特别准备金 (6)汇总各类准备金 (7)根据其他因素对贷款损失准备金进行调整 商业银行贷款增长速度 信贷管理水平 不良贷款催收能力 银行所在地区宏观经济走向,13.2 不良贷款管理,13.2.1 概述 13.2.2 现金清收 13.2.3 重组 13.2.4 以资抵债 13.2.5 呆账核销,13.2.1 概述,1.不良贷款的含义 借款人未能按原定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贷款协议及时偿还本息。 在我国,不良贷款是指五级分类中的后三类,即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13.2.1 概述,2.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 现金清收 重组 核销 打包处置 债权转让,13.2.2 现金清收,1.现金清收准备 债权维护 妥善保管证明主债权和担保债权客观存在资料; 确保主债权和担保债权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防止债务人逃废债务。 财产清查 可信财务报表 工商登记和纳税记录 正面宣传资料,13.2.2 现金清收,2.常规清收 直接追偿 协商处置担保物 委托第三方清收,13.2.2 现金清收,3.依法清收 提起诉讼 财产保全 申请支付令 申请强制执行 下列文书被拒绝执行时,可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 仲裁机构的裁决; 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 申请债务人破产,13.2.3 重组,1.含义 广义:债务重组,包括自主重组、行政重组和司法重组。 狭义:借款企业出现还款困难时,银行与借款企业协商修改或重新制订贷款偿还方案,调整贷款合同条款,以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13.2.3 重组,2.重组的条件 有利于银行贷款资产风险控制、促进现金回收,减少经济损失。 借款企业能够改善财务状况,增强偿债能力; 能够弥补贷款法律手续方面的重大缺陷; 能够追加或完善担保条件; 能够使银行债务先行得到部分赔偿; 可以在其他方面减少银行风险。,13.2.3 重组,3.自主型重组的方式 (1)变更担保条件 (2)调整还款期限 (3)调整利率 (4)借款企业变更 主要是借款企业发生合并、分立、股份制改造时。 (5)减免贷款本息 银行可自主免除符合下列条件的表外欠息: a.借款企业信用评级在BBB级以下; b.贷款本金为次级、可疑、损失类;,13.2.3 重组,3.自主型重组的方式 (6)债务转为资本 (7)以资抵债,13.2.3 重组,4.司法型重组 (1)破产重整 含义: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债务人、债务人股东或债权人等向法院提出重组申请,在法院主导下,债权人与债务人进行协商,调整债务偿还安排,尽量挽救债务人,避免债务人破产以后对债权人、股东和雇员等人,尤其对债务企业所在地的公共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其他强制执行安排,都应立即停止。,13.2.3 重组,4.司法型重组 (2)我国企业破产法的和解和整顿程序 和解:人民法院受理债权人提出的破产申请后三个月内,债务人的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整顿,经债务人与债权人会议就和解协议草案达成一致,经法院裁定认可而中止破产程序。 整顿:和解协议生效后,债务人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主持并采取措施,力求使濒临破产的企业复苏并能够执行和解协议的过程。,13.2.4 以资抵债,1.债务人以资抵债的条件 企业会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