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综合模拟备用套题(十)综合模拟备用套题(十) 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7070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 篆书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书法艺术也在继承了秦代小篆写法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审 美追求和技术表现。 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采用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以秦系文 字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就是李斯所写的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 等刻石。李斯是法家人物的代表,法家之于审美采取的是“好质而恶饰”的主张,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这 也正是李斯小篆“省大篆之繁缛以趋简易” 、笔画粗细均等、结体平正匀齐的原因。 秦亡汉兴,汉初采用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汉武帝时又采用了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与法家的审美思想相比,道家审美观超越了功利性的羁绊,而儒家审美观则强调了文(饰)与 质的辩证统一关系。讲实用性也讲审美性,这是汉代美学思想对于秦代美学思想的突破,也是汉代艺术繁荣 发展的一个原因。 如果说以道、儒思想取代法家思想促使汉代审美趋于开放,那么,地域文化对于汉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 决定性的作用。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到:“其实,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汉起于楚地,刘邦、 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 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 ” 与北国文化不同的是这种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南国楚文化,充满了想象、神人交织、赤兔金鸟、羽人 戏龙就像屈原离骚中所说的那样,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霏霏其弥章” 。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其 显著的审美特征。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画像石等无不彰显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 书法也是如此,汉代篆书线条一改秦篆的“玉箸”式样,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节奏变化。起笔 时或藏或露,少有雷同;收笔处或作悬针,或为垂露,姿态万千;转折处或提或按,方圆兼备,虚实相生。 瓦当铭文更能随形布势,随意生态,活泼多变。缪篆屈曲回环,鸟虫篆,笔画作鸟、虫、鱼状,更是将篆书 的装饰意味、浪漫色彩发挥到了极致。 “圣人立象以尽意” ,汉代流动瑰丽的篆书,所表达的正是汉代追求浪漫、重视装饰的审美追求。森严 的秦文化之“法”与浪漫的楚文化之“意”在汉代篆书里交融,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2 1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在审美上,李斯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他的小篆笔画粗细均等、结体平正匀齐,体现了法家“好质 而恶饰”的主张。 B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没有了大篆的繁缛,风格更简易,是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 的书法作品。 C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南方楚文化显著的审美特征。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画像石等都彰显 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 D汉代融合了道家“无为而治”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强调“文” “质”辩证 统一的审美观。 2下列对“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汉代篆书是汉代审美趋于开放的产物。汉代美学思想突破了秦代美学思想,讲实用也讲审美,促使 了汉代篆书的繁荣。 B汉代篆书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节奏变化;特别是鸟虫篆更将篆书的装饰意味和浪漫色彩发 挥到了极致。 C楚汉浪漫主义取代了先秦的理性精神,主宰了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决定了汉 代篆书的文化精神。 D汉代篆书既有道家“无为”的审美观,也有儒家“文质”辩证统一的思想;既有秦文化的森严法度, 也有楚文化的浪漫情怀。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 分) A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用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以秦系文字为基础统一了全 国文字。 B汉代篆书在书法艺术上继承了秦代小篆的写法,但与秦代小篆相比,它又有更高的审美追求和艺术 表现。 C汉代篆书流动瑰丽,表达了汉代崇尚浪漫、重视装饰的审美追求,书写了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D汉代篆书在汉代繁荣发展,它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当时人人必须掌握的一种 字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医心 明晓东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 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白忠孝长叹一声,这群 蛮夷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 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 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王仁甫看了师弟一眼说,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 白忠孝就嗫嚅着退到一边,心惊胆战地听听窗外的动静,不再说话了。 王仁甫先是取下墙上的皮囊,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片刻,汩汩流血 的伤口便止住了血。王仁甫伸出一只手一点一点地捏着,把碎裂的骨头复位,再敷上草药,揩掉头上的细汗, 牵出后院的骡子,套上车扶伤者躺了上去,目送两人在黑暗中离去。 翌日,门外飘起了膏药旗,日本兵长驱直入,把医心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抓走了一旁瑟瑟发抖的白忠 孝。不几日,人们经常看到白忠孝点头哈腰地围着日本鬼子大队长宫本一郎转来转去,才知道白忠孝医好了 宫本的头痛病,成了日本人的军医。 白忠孝带着宫本走进医心堂的时候,王仁甫正捻着他的宝贝银针,一枚一枚地仔细看着。宫本一郎进门 就喝退了身边的随从,双手抱拳说,久闻王先生神针大名,今日总算有幸目睹了。王仁甫随意一笑,点点头, 算是打招呼了。 宫本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说,听贵师弟白先生说,令师曾传针灸秘术于你,可否让在下看看? 王仁甫正色道,中华医术博大精深,乃我民族之瑰宝,岂容异族觊觎?先生死了这条心吧! 然后拱了拱手,算是送客。 宫本一郎沉下脸来说,仁甫君再好好想想吧。说完,带着手下走了。 过几日,白忠孝独自一人来了,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白忠孝告诉王仁甫,宫本怀疑青龙山游击队长刘 一飞当日受伤是他救的,就这一条足以杀了王仁甫全家。白忠孝还说,宫本有头痛病,一高兴或是一发怒就 头痛得满地打滚,要不是念在王仁甫的神针可以救他,早就抓了王仁甫进日本人的大牢了。 4 王仁甫笑了笑说,咱俩师出同门,你就可以治他,而且可以凭着手艺尽享日本人的荣华呀。 白忠孝拉着王仁甫的手说,师兄你明知我的针灸术不如你,我只能治得了宫本一时呀。 王仁甫拍拍白忠孝的手说,好吧,你坐下,我把师父的针灸术教给你,你就可以治好宫本一郎的病了。 白忠孝坐在椅子上,王仁甫捻起一排银针,悉数刺入白忠孝头上,片刻后取下,对白忠孝说,这神针之妙就 在于针的深浅不一,深一毫则当场毙命,浅一毫则治不了根本,师弟切记啊。 七日后,宫本头痛病再犯,白忠孝依着师兄传授之术,将银针一一刺入宫本的胖脑袋,片刻间宫本只觉 得神清气爽,而扎完针后白忠孝却颓然倒地,再无气息。宫本挥挥手,让手下将白忠孝拖到荒野弃尸。自此, 宫本的头痛病也不再犯了。 再说白忠孝被扔在荒野,被青龙山游击队发现竟是当日救过队长的先生的师弟,就抬上了山准备找个地 方掩埋,岂料一锨土下去,白忠孝却长出了一口气醒了过来。活过来的白忠孝不敢说自己帮过日本人,就留 在了游击队给伤员治病。 几个月后,宫本一郎指挥手下围攻青龙山,游击队已经弹尽粮绝,眼看着青龙山就要被攻下。宫本手舞 军刀大笑,正指挥着日本兵最后冲锋的时候,突然觉得头皮一麻,头痛病又犯了。宫本丢了军刀,捂着脑袋 直挺挺地倒下去,一蹬腿死了。 游击队乘机反攻,全歼了日本鬼子。游击队员不解,没人击中宫本,宫本却自己死了,只有白忠孝不语,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医心堂再次开张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投降。王仁甫端坐在草药味弥漫的大堂里,白忠孝也进来了。白忠 孝进门就跪在王仁甫面前说,师兄,我没能遵从师父教诲,帮了日本人,害了别人也差点害了自己呀,要不 是师兄扎我几针,恐怕我已是罪人了呢。见王仁甫不语,白忠孝又说,你扎我我再扎宫本,一样的针法,咋 就治死了宫本呢? 王仁甫哈哈一笑说,宫本病在身上,一针刺进神经止住痛疼,再一针刺出脑血管微疵,欣喜若狂自会出 血而死;而你身虽无病却病在心神,一针刺你灵魂出窍,再一针刺你回归正道,是为医心啊。白忠孝跪地不 起,王仁甫双手搀起白忠孝说,心已归正,就忘记过去,我教你师父的神针绝技吧。 自此,医心堂名震省内外。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 4下列对这则小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白忠孝独自一人来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因为他担心师兄的生命安危,又希望师兄能与他一道享受 日本人赏给的荣华富贵,过上太平日子。 B游击队员们不明白宫本为何突然倒地身亡,只有白忠孝不语,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 5 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 C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用词准确而形象,如“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 位”中的“捻” 、 “燎”等动词的使用贴切而生动。 D小说大量地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了王仁甫与白忠孝两个形象, 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 E小说设置伏笔来塑造人物和安排情节,如开篇描写白忠孝在听到日本兵的喧哗时手的颤抖,突出了 他软弱的性格,为后文他投靠日本人埋下了伏笔。 5小说中王仁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 分) 6小说的标题为“医心” ,王仁甫的医馆名为“医心堂”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医心” 的理解。 (5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晦暗时代下的真勇士钱玄同 1887 年,钱玄同出身于一个举人家庭。当其他幼童还在玩着泥巴追逐打闹时,钱玄同被关在家中勤奋 苦读。3 岁随父背诵尔雅 ,5 岁上私塾读经书,老来得子的父亲将下一代中举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有一 次偷看桃花扇被老师发现,一戒尺打来,眉心便永远留下了疤痕。稍长些,他被很多人称为“神童” , 但他终究不快乐,这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后来参与新青年 ,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决定。 11 岁时父亲去世,身为妾的母亲生性善良,难免受到欺负,他当时的理想是考举人走仕途之路。15 岁 时母亲病逝,过去的人生逐渐关闭,未来的门窗逐渐打开,他渴望接受新的事物,改变陈旧滞重的生活状态。 16 岁那年冬天,朋友送他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邹容的革命军 ,读后思想受了大刺激,以前 的尊清见解为之动摇了。17 岁那年,他把辫子剪了,以表示反对清朝的决心。 1906 年 9 月,钱玄同以优异的成绩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期间随章太炎学习声韵训诂之学,思想上 深受章太炎提倡复古的影响。之前,他主张革命以后应复古礼,曾写了深衣冠服说 ,并做了一 套复古的礼服穿戴,这在朋友中传为笑柄。后的洪宪帝制和 1917 年的复辟运动两件事,对钱玄同 产生巨大轰击,他的复古思想全然消灭,转向了反对复古。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以及政府中旧文人打着“保 存国粹”旗号来抵制科学和新知识,使他决定踏上两条路:一是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二是思想革命,主 张反对礼教。 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前驱中,钱玄同自诩“小卒” ,却是一名比任何人都勇猛的“急先锋” ,他不是革命运 动的发起者,但当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后,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新青 年 ,与陈、胡二人并肩作战。1917 年,他开始积极投稿,用通信的方式发表了很多文章,其中寄给陈独秀、 6 胡适、刘半农的最多,讨论的内容是怎样建立新的文学,主要贡献是从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