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习目标 1.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意义,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3.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随堂达标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栏目索引,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释惑应用,1.创办 (1)1980年, 、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8年,中国设立 ,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 (1)有较大的 权限。 (2)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 为主。 (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答案,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经济特区的创办,一,深圳,海南省,经济管理,市场调节,答案,3.意义 (1)特区在发展 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 (2) 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3)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4)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知识点拨,外向型经济,深圳,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二,答案,1.沿海城市 (1)名称: 、上海、 、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 的步伐。 2.沿海经济开放区 (1)设置 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和 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 。 (2)意义: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 ,都有深远影响。,天津,福州,技术,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开放地带,内地开发,答案,3.经济技术开发区 (1)设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 开发区。 (2)目的:引进外资,生产 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3)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4)意义 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 的重要场所。 是了解 的重要窗口。,经济技术,高新技术,管理水平,国际行情,误区警示,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的不同 (1)地域分布上:前者更为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 (2)所占面积上:前者小,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 (3)经济发展特点上: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发展政策上: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误区警示,答案,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三,1.浦东的开发 (1)时间:1990年。 (2)目的 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带动 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条件 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凭借独特的 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4)意义 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 和现代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地理,高科技产业,误区警示,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成为中国20世纪 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开放格局的形成 (1)表现:已形成 、沿海开放城市、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特点:全方位、 、宽领域。,90年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多层次,答案,1.结构图示,方法总结,2.“一、二、三、四”归纳我国的对外开放,一个特征:渐进性。 两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三个特点:(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四个步骤:“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返回,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主题一 经济特区的设立,史料探究,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1.经济特区的创设 材料 因为绝大部分海外华侨都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省的,所以两省被认为是吸引海外华侨投资者的最理想的地点。 柯林麦克拉斯等著1978年以来的中国改革、 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思考 中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选择在此处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答案,答案 最早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原因: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打破封闭状态,以经济特区为窗口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条件优越:如位于东南沿海,隶属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便于吸引外资;资源比较丰富;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权力中心,环境相对宽松、干扰少,有利于改革试验。,答案,2.经济特区设立的作用 材料 1984年初,邓小平南下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他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思考 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成功创建有什么意义?,答案 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史论总结,1.国家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与意义 (1)原因: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 (2)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不仅本身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2.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1)区域范围不同:前者限于内地,后者限于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 (2)政策范围不同:前者只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在别的方面与其他地区相同;后者除了行使外交权和国防权外,按照基本法规定可以行使其他权力。 (3)社会制度不同: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主题二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史料探究,1.对外开放的深化 材料 我国对外开放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到1991年是探索阶段,其重要标志是经济特区的设立和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2年到2001年是对外开放高速发展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2001年以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经验 思考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属于对外开放的哪一阶段?开发浦东之前,上海地区的对外开放迈出了哪两大步?,答案,答案 深化阶段。1984年,上海成为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包括上海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材料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区域开放、梯次递进、逐步扩大。二十多年里,从经济特区开始,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已从沿海延伸到广大内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思考 结合材料回答,我国对外开放局面形成的特点是什么?有何作用?,答案 循序渐进、由点到面。对外开放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外技术交流和贸易打开了新局面;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使社会主义经济蓬勃发展。,答案,史论总结,1.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的原因 (1)历史原因:上海在中国历史上开放比较早,并且在实际发展中实力超过了广州,是中国实力较为雄厚的大城市。 (2)地理原因:上海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带,无论是陆路、水路还是航空都极为发达。 (3)人才和技术层面:人才多、技术领先。 (4)党的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为了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新飞跃。,2.全面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1)全方位:全面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 (2)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会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3)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返回,(4)点、线、面结合 “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 “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面”是指中国的对外开放由沿海到内地,再到沿江沿边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全面开放。,解析答案,随堂达标检测,1,2,3,4,5,6,1.有人写道:“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第一扇“窗”是指( ) A.设立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解析 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解析答案,1,2,3,4,5,6,2.长期以来深圳市都实行“一市两制”。目前深圳市正酝酿将特区范围由目前的四区扩大至包括宝安、龙岗在内的六区。届时,宝安、龙岗两区将享受( ) A.高度的自治权 B.特殊的社会制度 C.部分政治主权 D.特殊的经济制度,D,解析 本题关键是要理解经济特区的含义: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即特殊的经济制度。,解析答案,1,2,3,4,5,6,3.从1988年起,中国政府先后在一些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 ) A.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 B.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C.仅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 D.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A,解析 B是指经济特区,应排除;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地也有分布,排除C;D是指沿海经济开放区,应排除。经济技术开发区,有的为了推动科学研究,有的为了引进外资,故A与题意相符。,解析答案,1,2,3,4,5,6,4.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开发开放( ) A.上海浦东 B.大连、青岛 C.深圳 D.海南,A,解析 根据选项中几个地区的开放时间可知A项正确。,解析答案,1,2,3,4,5,6,5.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全方位”主要是指( ) A.全国范围对外开放 B.全行业对外开放 C.对所有周边国家开放 D.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D,解析 题干所述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是指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故选D。,1,2,3,4,5,6,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答案,返回,1,2,3,4,5,6,(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中图示的内容补充完整。(注:E、F分别为福建省内的城市和地区),答案 A:深圳;B:汕头;C:珠海;D:厦门;E:福州;F:闽东南地区;G:海南;H:浦东。,(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旧中国的被迫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答案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本质区别:今天我国的开放是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对外开放,旧中国的开放是被迫的,是在不平等条件下的被迫开放。,重点难点探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