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当代中国,,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2011年10月18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是什么关系? 5、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含义及表现?,自主预习,中国曾经的辉煌,内因:封建专制制度日渐没落。,外因: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一) 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全盘西化论:该思潮最早出现于戊戌变法时期,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人物是胡适、陈序经等人。它认为百事不如人,物质不如人,制度不如人,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地去学人家。,东张西望,民族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产生的。复古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章士钊。认为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是不能放弃的,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他们坚决反对西化主张,要求返回孔孟之道,在社会上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思考二: 你怎样评价这两种观点?这两种做法能否实现中华文化的重振?,点评:,全盘西化论:它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文化复古主义:虽然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他们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结论: 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发展的关系。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的先进文化,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结论: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走向重振的转折点,思考三: 从中国近、现代史看,是哪次运动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历史转折,使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复兴?,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 “全盘西化论” “文化复古主义” 2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3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 在当代中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社会主义文化,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指导思想:,B、基本特征:,C、本质和核心:,(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P96,(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面向现代化”就是文化建设要为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服务; “面向世界”就是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世界前沿、体现时代精神,广泛汲取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同时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 “面向未来”就是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勇于开拓创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精神和知识水平上不断提高。,“民族的”即民族性,就是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就是要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既吸收和借鉴同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又保持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 “科学的”即科学性,就是文化建设要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正确反映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 “大众的”即大众性,就是既要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又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 “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核心价值取向。只有坚持这一价值取向,中国先进文化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并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强国的必由之路,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3)两者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最终目标是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 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布局之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是什么),这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方向):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任务;,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主题):坚持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针;,这是一条強基固本之路(功能):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強基固本;,这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价值取向): 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价值归宿;,这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博采兼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创新之道。,3、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P97 四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党的视角) 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历史视角) 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国内视角) 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国际视角),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党中央三次召开全会专题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工作 :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十六大明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写入报告;从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从完整意义上制定“文化强国战略”,到十八大报告再度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我们清晰地看到,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把握越来越全面,认识越来越深刻,措施越来越得力,文化建设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从历史视角看文化: 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 丘吉尔说: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从国内视角看文化:,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 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从国际视角看文化: 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软实力”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它包括价值体系、文化形态、社会制度、国民素质等等。,文化软实力特征: 内容上的原创性;对外有话语权和影响力; 对内有凝聚力; 表现方式上的亲和力。,撒切尔夫人曾说,中国现在还称不上一个强国,因为中国的文化还不具有影响其它国家的力量,中国只出口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上海世博会是全球性展示国家实力的文化盛会,遍览世博会各个国家展馆,在感受文化差异性的同时,也明显感觉到各国家之间的文化差距。一流的文化强国展示的是国家精神和国家意志;二流强国借助现代高科技讲述了一个动听的故事;三流国家大多炫耀的是传统文化符号;四流国家大多贩卖的是旅游产品和各种纪念品。,美中两国文化发展主要数据比较,4、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知识整合: 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必要性,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表现: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1、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2、文化自信则是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在此基础建立起来的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3、二者关系: (1)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2)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坚定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理解,3、怎样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A、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B、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文化多样性”是指文化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尊重文化多样性,鼓励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包容共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即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会不会防碍文化多样性的 发展呢?,辩一辩,不会的。这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我知道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关系,文化自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