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1 -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地理地理) 仿真模拟卷仿真模拟卷(七七)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525 小题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2 2 分分, ,共共 50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2017 年 6 月 28 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 。该文件列出了“市域 (郊)铁路”第一批 11 个试点项目表,其中浙江省的项目包括诸暨至杭州东、宁波至余姚、温州 S1 线一期工 程。完成下面小题 1. 城际轨道交通与高速公路运输相比( ) 占用土地少 客运量大 速度快 投资少 A. B. C. D. 2. 市域(郊)铁路的建设,将( ) A. 带动中小城市,缩短通勤时间 B. 缩小城市规模,减缓城镇化速度 C. 扩大城市规模,加重“城市病” D. 加速逆城市化,减轻“城市病” 【答案】1. C 2. A 【解析】 【1 题详解】 城际轨道交通与高速公路运输可以从运行速度、运量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城际轨 道运输速度快,使用专门的运输工具,运量大,但是占用土地面积比较大,投资也比较大,因此正确, 故答案选 C 项。 【2 题详解】 市域(郊)铁路的建设,就是为了满足都市圈范围内中心城区与周边卫星城区的交通,尤其是通勤交通的需 要,能够增加大城市对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缩短通勤时间,A 正确;成绩之间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城 市规模的扩大,利于城市化的发展,B 错误;满足都市圈范围内中心城区与周边卫星城区的交通,能够缓解 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减缓“城市病”的发生;能够促进郊区城市化的发展,D 错误。故答案选 A。 3.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监测耕地变化 调查作物分布 跟踪产品流向 监测作物生长状况 - 2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遥感技术的原理是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监测耕地变化,调查农作物 分布和病虫害,还能通过监测农作物长势而估测粮食产量,、对。跟踪产品流向需用 GPS 技术, 错。选 B。 【点睛】 “3S”的功能特点比较 特点和功能简单理解 遥感(RS)地表观察、地理数据收集 是什么? 有什么? 全球定位系统(GPS)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 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 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 怎么办? 4.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 573 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云雾天数增多 B. 气温日较差增大 C. 降水天数减少 D. 气温年较差增大 【答案】A 【解析】 人工湖形成后,库区水分蒸发加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云雾天数增多,A 对;水汽充足更易形成降水, 降水天数增加,C 错;水库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使气候的海洋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会 减小,B、D 错。 下图为我国尺度较大的甲、乙两个地形单元示意因,完成下面小题。 - 3 - 5. 甲地形单元典型的地理特征是( ) A. 高寒 B. 干旱 C. 湿润 D. 半湿润 6. 有关甲、乙两地气温差异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天:甲地太阳辐射弱,气温较低 B. 白天:乙地地面辐射弱,气温较低 C. 夜晚:甲地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 D. 夜晚:乙地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 【答案】5. A 6. D 【解析】 【5 题详解】 图示为我国尺度较大的甲、乙两个地形单元,甲地形单元比乙地形单元高 4000 米左右,且甲地地形平坦,海 拔高,应是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典型的地理特征为高寒。故选 A。 【6 题详解】 甲、乙两地海拔相差 4000 米左右,甲地海拔较高,空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但大气 吸收地面辐射较少,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因此气温较低;乙地海拔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但吸 收的地面辐射也多,因此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夜间,甲地地面辐射弱,且保温作用弱,气温较 低;乙地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故选 D。 【点睛】本题以“我国甲、乙两大地形单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知识的掌握和 运用。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上午、午后、夜间及清晨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图” 。完成 下面小题。 - 4 - 7. 图中丁曲线愈接近地面气温愈高的原因是( ) A. 愈接近地面风速愈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 愈接近地面空气尘埃愈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 愈接近地面空气密度愈大,大气愈能吸收太阳辐射 D.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辐射首先被近地面大气吸收 8. 图中四条曲线中最可能是清晨的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7. D 8. A 【解析】 试题分析: 【7 题详解】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故气温越高。 【8 题详解】 清晨近地面气温最低,逆温层最厚,为曲线甲;上午近地面逆温先结束,为曲线乙;午后近地面气温最高, 气温递减率最高,为曲线丁;夜间近地面首先出现逆温,为曲线丙。所以 A 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垂直方向上的气温变化、气温日变化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图示判断气温垂直分布特征,结合影响近地面气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 素和气温日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 下表是 2012 年内蒙古甲、乙、丙、丁四大草原草地生产力的主要指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5 - 9. 甲、乙、丙、丁四大草原依次分布的方向及影响其草地生产力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自北向南、气候 B. 自南向北、热量 C. 自西向东、光照 D. 自东向西、水分 10. 近百年来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内蒙古的草原退化严重,由此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土壤盐碱化 C. 土地沙漠化 D. 全球变暖 【答案】9. D 10.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区域国土整治。 (1)该草原位于内蒙古草原地区,草地生产力与降水有关。该地降水主要来自太 平洋,自西向东随着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草地生产力逐渐下降。 (2)内蒙古降水较少,由于草原 退化严重会导致地表无植被保护,如无相应的具体措施恢复会导致土地沙化、土地沙漠化。 【9 题详解】 该草原位于内蒙古草原地区,草地生产力与降水有关。该地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自西向东随着距海越来越 远,降水越来越少,草地生产力逐渐下降,选 D。 【10 题详解】 内蒙古降水较少,由于草原退化严重会导致地表无植被保护,如无相应的具体措施恢复会导致土地沙漠化, 选 C。 在新疆伊犁、塔城、喀什等地,寒冬采冰储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等到来年夏天出售到市场上。下图 为伊犁河及其支流吉尔格郎河示意图,这里曾是伊犁河谷最大的采冰场,但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 小。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6 - 11. 新疆伊犁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于 A. 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 B. 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 C. 获取淡水,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D. 夜间纳凉,调节室内气温 12. 导致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的原因是 气温升高 降水减少 发现新的采冰区 机器制冰的大量出现 水质污染加剧 A. B. C. D.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 题详解】 寒冬采冰储藏,“来年夏天出售”,夏季气温高,储藏的冰可用作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A 正确;其目的 不是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B 错;新疆全年少雨,采冰储藏也不是为缓解用水紧张状况,C 错;新疆是 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夜间相对凉快,不需用冰来纳凉,D 错。选 A 正确。 【12 题详解】 冰是由冬季降雪在低温下结冻而成,冰的减少与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融化有关,正确;机械制冰方便 快捷,机器制冰的大量出现,不需要人工大量开采了,正确;水质污染加剧导致可采冰量减少,正确; 采冰主要在河谷地区,河流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冬季降水量并不影响河冰多少,错;伊犁河及其支 流,冬季结冰形成采冰场,没有新的采冰场,错。选 C 正确。 (2018 届浙江嵊州部分中学联考)劳动参与率是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重要指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 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读我国分年龄组劳动参与率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 7 - 13. 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随着年龄增长,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 B. 我国经济活动人口主体集中在 2549 岁 C. 1519 岁人口劳动参与率低的原因是缺乏劳动技能 D. 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参与率呈升高趋势 14. 为应对劳动参与率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最有效措施是( ) A. 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率 B. 逐步放宽生育限制 C. 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D. 大幅提高养老金 【答案】13. B 14. 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参与率大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2549 岁年龄段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在 70%以上,是我国经济活动人口的主体; 1519 岁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原 因是该年龄段人口大部分正处于受教育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年龄组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随着时 间推移,我国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我国劳动力供应量减少,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可延长劳动力的劳动年限,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13 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参与率大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A 错;2549 岁年龄段人口的劳 动参与率在 70%以上,是我国经济活动人口的主体,B 正确; 1519 岁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原因是该年龄段人 口大部分正处于受教育阶段,C 错;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年龄组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D 错。选 B 正确。 【14 题详解】 由图可知随着时间推移,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我国劳动力供应量减少,不利于社 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可延长劳动力的劳动年限,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选 C 正确。 读下列商品农业景观图,完成下面两题。 - 8 - 15. 与乙比较,甲地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 降水丰富 B. 饲料充足 C. 接近市场 D. 草场辽阔 16. 我国发展乙、丙农业的共同主导区位是( ) A. 劳动力 B. 市场 C. 机械化 D. 气候 【答案】15. D 16. B 【解析】 【15 题详解】 甲主要利用广阔的草原进行放牧,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草场辽阔;乙地主要是利用圈舍进行饲养,乙地农业 生产的优势条件是要饲料充足、接近市场。选 D 正确。 【16 题详解】 乙、丙主要是饲养业,受市场的价格影响大,同时要及时送到市场进行销售,所以说要靠近市场;劳动力、机械 化、气候影响相对小。选 B 正确。 北京时间 2011 年 8 月 18 日、8 月 26 日、9 月 24 日,太阳先后 3 次出现特大耀斑活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7. 下列不包含太阳的天体系统是( ) A. 银河系 B. 总星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18. 耀斑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 内部 B. 光球层 C. 色球层 D. 日冕层 19. 这几次太阳活动造成的影响有( ) A. 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B. 出现电离层的扰动,短波通信受到强烈干扰 C. 爆发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