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河北省衡水中学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92019 届高三年级八调考试届高三年级八调考试 语文语文 本试卷满分本试卷满分 150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 (一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尚书中的“道治政治,泽润生民”多被看作中国“政治”一词的最初来源。古汉语中的“政”指国 家的权力秩序或制度、法令;“治”则指统治、治国等治理活动,或是一种安定祥和的社会状态。由此看来, 古汉语中的“政”就是今天“政治”的意思。而“治”则有今天“行政”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政治”译 自西方“politics”一词,虽然翻译得很好,但也容易让今天的人们模糊了“政”与“治”的差别。 台湾的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专门辨析过“政道”与“治道” 、政权与治权的不同。他把人类的政治形态 分为三种:封建贵族政治、君主专制政治和立宪的民主政治。前两种政治形态的政权皆在帝王,帝王凭借德 行或武力取得政权,依靠世袭延续政权。中国传统政治一直缺乏时政权合法性的反省,由于极少思考“政道” , 所以所有的政治学说只一味地在“治道”方面用力。其实,无论是打天下还是世袭,这种“政道”都是不合 理的,因而可称之为“无道” 。中国传统政治因为一直没有解决政道的问题,所以导致了治道的不足。 牟宗三所说的“政道”与“治道” 、政权与治权,很像现代政治对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划分。政治学家孟德 斯鸠认为,只有当政府被分成立法和行政两个部分,并能彼此制约和平衡时,自由才能得到保证。立法者通 过制定法律而实现社会价值的分配,而行政者则执行立法者通过的法律。虽然牟宗三在书中的论述有些模糊 和矛盾之处,但他的这种划分方法很容易让人看到中国传统政治的症结。直到今天,我们还常常把政治与权 力混为一谈。很多人认为,一旦夺取了权力。他们就自动拥有了政治的合法性和权威,其实远远没有。政治 包含了民众的认同性、合法性和参与性,是一个国家基本目标和政策的结合,而权力不过是达成这些目标或 政策所必需的手段和工具。如果把权力当作政治的目的,就有可能导致蛮横与残暴,甚至是自我毁灭。 关于政权与治权的关系。牟宗三认为:“当人之意识不能觉识到政权之本性,不能认识其为一形式的抽 象的有,思想家不能进到此思想上去了解,则革命、受命之说亦是必然者。而所以被革命,政权被拿去,则 由于政权、治权不分,继体之君不能常有德有能而合乎君之理。 ”一个国家的立法权永远是属于全体民众的, 全体民众的拥有当然也是一种抽象的拥有。在现代社会,它是由一个国家的宪法来代表的。宪法不仅对一个 国家的目标进行了表述,规定一个国家的政府结构,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保障民众的自由和权利而确立了一 个政府的合法性。在传统社会则不同,牟宗三说:“君主制,政权在皇帝,治权在士,然而对于君无政治法 律的内在形态之回应,则皇帝既代表政权,亦是治权之核心。 ”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总是与它的历史和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国家的国民对政治的理解以及对 政府应当做什么等方面的认知,总是很难摆脱传统的影子。其实现在很多人在讨论政治问题时,仍然是政道 与治道不分。 2 (摘编自叶匡政道治政治泽润生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中的“政治”一词含义丰富,而现代汉语中的“政治”指国家的权力秩序或制度、法令。 B. 中国传统政治一味地在“治道”方面用力,但治道依然不足,是因为一直没有解决政道的问题。 C. 中国传统政治的症结让人们常常将政治与权力混为一谈,而这种混淆可能导致权力的自我毁灭。 D. 宪法对国家的目标和政府结构进行了表述与规定,因此它能代表全体民众抽象拥有的立法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指出“政治”一词在古今汉语中的不同含义,目的是引发读者对“政”与“治”差别的思考。 B.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为了突出立宪的民主政治将“政道”与“治道”分得很清楚。 C. 文章论及牟宗三所说的“政道” “治道”与现代政治对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划分时,用了类比手法。 D. 文章首尾都论及今日中国现实生活中的政道与治道不分,而这种模糊源自中国的历史和传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牟宗三与西方政治学家孟德斯鸠不谋而合,都认为唯有制约和平衡才能保证自由。 B. 牟宗三认为,人民因为接受了革命之说。所以就无法抽象拥有国家的立法权。 C. 在实行立宪的民主政治形态的现代社会中,宪法应该成为政道和政权的来源。 D. 牟宗三认为,君主制中政权在皇帝。治权在士,政权和治权最终还是能分清楚的。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 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 选项“宪法对国家的目标和政府结构进行了表述与规定”错误, 根据原文“宪法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目标进行了表述,规定一个国家的政府结构, ”可知是“对目标”进行了 “表述” , “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政府结构” 。故选 D。 【2 题详解】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 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 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 选项“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 证方法”错误,文章没有对比论证。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 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 变未然为已然。A 选项篡改文意, “牟宗三与西方政治学家孟德斯鸠不谋而合, ”不正确,根据原文“很像现 代政治对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划分”可知是“很像”而不是“不谋而合” 。B 选项因果颠倒,由原文“当人之意 识不能觉识到政权之本性,不能认识其为一形式的抽象的有,思想家不能进到此思想上去了解,则革命、受 命之说亦是必然者。 ”可知,是因为“不能认识其为一形式的抽象的有” ,所以才有了“革命、受命之说” 。D 选项曲解文意, “政权和治权最终还是能分清楚的。 ”错误,根据原文“则皇帝既代表政权,亦是治权之核心。 ”可知政权和治权“没”分清楚。故选 C。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 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 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 “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 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 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 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 (二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祖先与小丑 雷默 父亲得了食道癌,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他指了指床边的橱柜,让我去拿上面的种子。我竟然不知道 橱柜上还放着种子,那些种子都用旧报纸包着,包得很规整,打开后,种子光鲜亮丽,一颗颗都饱满而圆润。 父亲语气低沉,不容商量,他说, “你仔仔细细,用手捋一遍!”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让我这么做,他说那都 是他留下的种子,活人的手不摸一摸,他担心来年发不了芽。 那时候,我挺沮丧的。母亲却出奇地顺从,我只好都依着做。捋完种子,我又重新用旧报纸包好,每一 包都包得小心翼翼,那仿佛是我父亲全部的心血。 等做完这一切,他眼睛中的光变得微弱,仿佛隔着一层轻薄的雾气。他一直看着我和陈小秋,我想这可 能是他最后一次认出我们了。悲伤的情绪如同轻柔的湖水,一寸寸地淹上来,淹没到脖子那里,让人难以呼 吸。 4 葬礼上,在做法事的道士们写的一堆黄纸中,我发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张端木。我想了很久,也不 清楚这个人是谁,但我又不敢轻易乱说,怕说错了,遭到他们责怪。我把堂哥叫到屋外。问他:“张端木是 谁你知道吗?”堂哥摇摇头,他惊讶地说:“不会写错了吧?我去跟他们说!”我看到堂哥进了屋。跟领班的道 士嘀咕了一阵,他又走出来跟我解释:“那是你未出生的孩子。一般都是这样,小孩儿没出生,先写一个去, 你们迟早会有的。 ” 当我告诉陈小秋这件事时,她惊异地问:“怎么会这样?” “不知道,可能风俗就是这样的。 ” “端木端木。 ”她突然蹙了蹙眉头说:“这个名字好土!” “我也这么觉得。不过以后真有了孩子,也不一定会用。 ” “那写在灵位牌上干吗?”陈小秋说着,还惶恐地往父亲的遗体上瞥了一眼。 “写一个去,也是一种安慰吧。 ” “如果以后有了孩子,不叫这个名字,那不是在骗爸爸吗?”陈小秋涨红了脸,似乎在摆脱可怕的念头。 她赶紧摇头说:“这事不能随便,骗了谁都可以,不能骗爸爸!” “那你想个好听的名字,我让他们去改!” “是木字辈吗?” “可能吧。 ” “嘉木怎么样?” “你说行就行,我无所谓。 ” 葬礼过后,少一个人的区别一下子凸显了出来。我们嘴上谁都没说,但我敢肯定,母亲和陈小秋都觉察 到了。这真是一种奇怪的感觉,说实话,一想起父亲,他的模样就开始往后退,像随风飘散一样不由你控 制地越走越远,想得越用力,他的样子就越模糊。我想起来就后悔,在他还活着的时候,没去拍个全家福。 屋前的梨树快枯死了,原来的根部附近却探出了一棵小树苗的脑袋。我把它移植到了屋后,陈小秋舀了 一盆水过来,用手蘸着水,一下一下地淋。我和母亲在旁边看,虽然嫌麻烦,但谁也没阻止她这么做。母亲 看了一阵,走开了,她去收拾屋前的杂物,那如同一地狼藉的心境,总得慢慢收拾起来,生活还得回归原本 的模样。 父亲留下的种子,过完年后,我都播到了地上,春雨过后,它们大部分都活了,也有少量的没有发芽, 地上的绿色疏密不均,一目了然。父亲走了以后,家里确实出现了转机。以前心心念念惦记的过年宰羊,在 父亲过世后的第一个年关就实现了。 那年春天,陈小秋怀孕了,这让家里一下子有了生机。我每天都会把躺椅搬到屋子外面,看着陈小秋挺 着个日益隆起来的大肚子,笨拙地晒着太阳。那个被写进父亲灵位牌的小东西在太阳的照耀下,像禾苗一样 开始萌动,它的每一次游动,都会让陈小秋惊叫起来:“又动了,快看,快看!” 过完年后,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儿,我还是把他取名为嘉木。名字定下表时,我和陈小秋默契地相视 5 一笑。母亲并不知情,她说,孩子的名字不能取得太洋气,于是又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小丑” 。 母亲总在心满意足的时候叨唠父亲命薄,没有福气看一眼这么可爱的小家伙,但她很快又从失落中自己 解脱出来,她说,谁知道呢?说不定是父亲去了那边,才换来了小丑。 我发现母亲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带着对父亲的复杂感受。有时候,她好像把小丑看作转世后的父 亲,用戏谑的口吻调侃着他,短暂的迷失过后。她又回过神来,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荒唐。 小丑比别的孩子更早地表现出了语言天赋,他到三岁的时候,跟我们的交流已经没有什么障碍。每年的 清明和冬至,我们都会去父亲的坟头,母亲说,小丑太小,不要去坟地。于是,他每次都会不厌其烦地问我 去了哪里。我说,去给爷爷扫墓。他又问我爷爷是谁。我说,就是他的祖先。于是,他吵着要去看祖先。 母亲只好把他领到屋后的那棵小梨树下,说:“这是你!”然后又把他领到屋前,指着那棵已经彻底枯死 的老梨树说:“这是你爷爷!”说的次数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