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鼓 胀,中医内科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鼓胀,一、定义,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证。,二、病名源流,最早于内经便有记载,灵枢水胀“鼓胀如何:岐伯曰:胀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有“肝水、脾水、肾水”等以腹大胀满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诸病源候论水蛊候称“水蛊”。 医宗必读水肿胀满分“鼓胀”与“蛊胀”。 证治要诀蛊胀分称“蛊胀”、“膨脝”、“蜘蛛蛊”。 景岳全书气分诸胀论治称“单腹胀”。 血证论有“血臌”之说。,三、范围,多为肝硬化腹水。肝硬化有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胆汁性、营养不良性等多种原因所致。 也有其它如腹腔内肿瘤引起的腹水有时也可以参照进行辨证论治。 属于中医“风痨臌膈”四大症之一。,四、病因病机,病因与酒食不节、情志刺激、虫毒感染、黄疸与久泻久痢及癥积等病后续发有关。,疾病证候特证,单腹胀,腹大如鼓,气滞之证,有形之邪 蕴积之证,瘀血,水浊,肝郁,虫毒 阻塞,久病 所致,酒食不节,发病:起病较缓或隐匿起病。 基本病机: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病位:主要在肝脾,久则及肾。 病理因素:气滞、血瘀、水湿,各有侧重,又相互为因,错杂为患。 病性:本虚标实之证。本虚者为肝脾受损,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滞湿阻;湿阻中焦,可郁而化热,使水热壅结,或寒化而成水湿困脾之证;气滞血瘀,瘀结水留,便成气滞、血瘀与水湿互结之标实证。,上述病久及肾,湿困阳伤,热灼阴损,阳伤及阴,阴损及阳,阳虚水湿不化则水更盛;湿浊还可蒙蔽清窍;阴虚内热,热迫血奔,瘀阻血不归经而有血证;阴虚风动,内热灼津为痰,随风上升而蒙塞心窍;日久标实益甚而正气益衰,邪踞而正气无所依,终成内闭外脱之危候。,病机转化,五、诊查要点,诊断依据 1、主症:初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继而腹部胀满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 2、伴随症状: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面色萎黄、黄疸、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3、既往病史:本病常有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虫毒感染或黄疸、胁痛、癥积等病史。,病证鉴别 1、鼓胀与水肿: 鼓胀病位与病机主要为肝脾肾受损,气血水互结于腹中;临床特证早期以腹部胀大为主,四肢肿不甚明显,晚期方伴肢体浮肿,每兼见面色青晦,面颈部有血痣赤缕,胁下癥积坚硬,腹皮青筋显露等。 水肿病位与病机主要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泛溢肌肤;临床特证以浮肿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及肢体,或下肢先肿,后及全身,每见面色晄白,腰酸倦怠等,在水肿较甚时也可伴见腹水而见腹部胀大。,2、气臌、水臌、血臌: 气臌:多因肝郁气滞而成。腹部膨隆,嗳气或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 水臌:多属阳气不振,水湿内停。腹部胀满膨大,或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常伴下肢浮肿。 血臌:多属肝脾血瘀水停。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腹内积块痛如针刺,面颈部赤丝血缕。 相关检查 超声波。 腹水常规、细胞病理学、生化等。 肝炎病毒标志物,肝功能,影像,腹腔镜,肝脏穿刺等检查。,六、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此为本虚标实之证:分清虚实标本的主次。 标实与气滞、血瘀、水湿有关,但各自的偏盛不同。 本虚有阴虚与阳虚的不同。还可涉及气血虚弱。,治疗原则 本虚标实之证,当补虚泻实,攻补兼施。 标实为气滞、血瘀、水停,并各有侧重,治疗侧重使用行气、活血、祛湿利水甚至攻逐之法。 本虚有阴虚与阳虚的不同,应分别采用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之法。 分证论治,气滞湿阻证:,水湿困脾证:,水热蕴结证,瘀结水留证,阳虚水盛证,阴虚水停证,变证:1、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变证:2、昏迷,吴圣农:病机在于肝脾癥积内结,血瘀络痹,水源不能下注膀胱,属“血不利而为水”。病虽在水而源在血,化瘀是利水的关键,而行气又是化瘀的关键,但行气应从上、中、下三焦同时着手,上焦重用葶苈子泻肺气,中焦重用黄芪补中气,下焦用地鳖虫、蟋蟀干、蝼蛄等活血利水,三棱、莪术、香附等行气破血。血瘀成癥,非草木所能化,当仿仲景抵当汤丸、下瘀血汤、大黄蟅虫丸、人参鳖甲汤等。肝肾阴虚与脾胃不健是治疗过程中必须照顾的。,陈耀堂:肝气郁滞,脾虚失运,痰瘀交阻,水湿逗留为肝硬化腹水的共性。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活血行瘀、渗利水湿是其常法。但临证大多为虚中夹实,治当谨守“补中去实”。古有泻水之剂,但今有利尿之药与直接抽腹水之法,因此,更常用的治法是“活血化瘀、疏通经脉、养血保肝、健脾益气”。利尿易伤阴,腹水时使用利尿剂治疗常见舌质转红、苔剥是明证,常须养阴生津,益气活血:生地、首乌、石斛、麦冬、太子参、枸杞子之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