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6页
第2页 / 共86页
第3页 / 共86页
第4页 / 共86页
第5页 / 共86页
第6页 / 共86页
第7页 / 共86页
第8页 / 共86页
第9页 / 共86页
第1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4/29,1,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研究对象; 1、药物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2、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019/4/29,2,2019/4/29,3,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一、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脂溶扩散 三种方式 滤过 载体转运,2019/4/29,4,2019/4/29,5,脂溶扩散 a、脂溶性扩散是药物在体内跨膜转运的主要形式。 b、离子障(iontrapping)对脂溶扩散的影响。,弱酸性药: HA,H+A-,分子型药,离子型药,HO-,H +,2019/4/29,6,经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推导得;,10PH-PKa=,A-,HA,PH值数学值增减,A-/HA比值以指数值变化。,(推导过程见P5),2019/4/29,7,例如:某药pka=3.4,环境PH值为1.4时;,10-2=,A-,HA,即;,= 0.01,A-,HA,环境PH值变为2.4时;,10-1=,A-,HA,即;,=0.1,A-,HA,2019/4/29,8,弱酸性药,在酸性条件,HA A- 脂溶扩散 弱酸性药,在碱性条件,HA A- 脂溶扩散,结论,2019/4/29,9,弱碱性药:B+H+,分子型药,离子型药,结论:弱碱性药在碱性条件下,B 弱碱性药在酸性条件下,B,10PKa-PH =,BH+,B,BH+,推导得:,BH+,脂溶扩散,BH+,脂溶扩散,H +,HO -,2019/4/29,10,2019/4/29,11,影响因素:a、膜两侧浓度差(与血流量有关) b、通过面积 c、通透系数(药物分子脂溶度) d、通透膜的厚度,二、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通透量(单位时间分子数)(C1C2),面积通透系数,厚度,成正比,成反比,2019/4/29,12,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 排泄(excretion),2019/4/29,13,一、吸收 定义: 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给药途径及吸收部位 (一)口服给药 1、吸收部位 口服药物 胃、肠道粘膜下血管吸收 进入血液循环,经,2019/4/29,14,2、影响吸收因素 胃肠道状态: 胃肠道蠕动度;胃内容物量;胃内容 物理化性质; (2) 胃肠道PH值:离子障作用影响吸收。 (3) 胃肠道分泌的酸和酶:使药物吸收前分解灭活。 如; 青霉素、胰岛素。 (4) 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2019/4/29,15,首关消除概念: 胃肠道吸收入血的药物经门静脉到达肝脏,部分药物被肝脏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肠壁细胞、肺也是首关消除器官)。 首关消除意义: 1、首关消除高的药物不宜口服给药。 2、具有首关消除的药物要适当增加剂量(但要注 意代谢物的毒性)。,2019/4/29,16,(二)舌下直肠给药 1、吸收部位:舌下、直肠粘膜下血管吸收。 2、给药方式:舌下含化;栓剂或灌肠; 3、首关消除情况: 舌下给药 无首关消除 直肠给药 50%药量可绕过肝脏,2019/4/29,17,(三)吸入给药,1、吸收部位 气态药物 经肺泡毛细血管吸收 进入血液循环。 2、给药方式 气雾吸入,吸收迅速,起效快。,2019/4/29,18,(四)皮下肌肉注射给药,1、吸收部位: 药液注射到皮下、肌肉组织 皮下、肌肉组 织血管吸收 进入血液循环。 2、给药方式: 皮下注射(sc); 肌肉注射(im);,2019/4/29,19,附:静脉给药 方式: 静脉注射(iv);静脉滴注(v/ gtt); 特点: a.静脉给药起效最快,适用急、重症病例。 b.静脉给药有无吸收过程? 附:各种给药方式起效快慢顺序 静脉给药吸入给药皮下、肌肉注射给药舌下、直肠口服,2019/4/29,20,(五)局部用药 局部作用: 药物在用药部位(吸收前)产生的药物效应。 如;皮肤、眼、鼻局部用药。 吸收作用(全身作用): 药物吸收后经转运分布到效应器官产生的药 物效应。,2019/4/29,21,一、分布的基本概念 药物吸收后经血液循环转运到效应器官的过程。 二、与临床的关系 效应器官药物浓度与作用强度成正比,因此; 起效快 起效慢 分布快 分布慢 作用强 作用弱,2019/4/29,22,三、影响分布的因素,1、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物进入血液均可与血浆蛋白质不同程度地结合形 成结合型药物;,D,D+P,DP,Dfree drug . PProtein DP bound durg,组织,血液,2019/4/29,23,决定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因素: a.药物与血浆蛋白的亲和力KD(解离常数) b.血浆蛋白总量Pr c.游离型药物浓度D,DP=,D,KD +D,Pr,2019/4/29,24,结合型药物的特性:,a、药理活性暂时消失(DP不能跨膜转运); b、DP不被消除(P是自身物质); c、DP系可逆性结合(当D 时DP解离释放出D); d、存在竞争性置换作用(血浆蛋白结合特异性低); 问题: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 分布(快、慢)? 起效(快、慢)? 作用(强、弱)? 作用时间(长、短)?,2019/4/29,25,2、器官血流量,血流量大的组织、器官 分布快、多,如:脑 (70ml/min100g) 血流量小的组织、器官 分布慢、少,如:脂肪 (1ml/min100g) 再分布概念:分布后期血流量大的组织器官中药物向血流量小的组织转移。,2019/4/29,26,3、体内屏障:,1)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Cap壁,N胶质细胞,2019/4/29,27,血脑屏障与分布的关系:,A:脂溶性药物可通过BBB B:水溶性药物不易通过BBB C:结合型药物不易通过BBB 注:炎症可改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如脑膜炎时青霉素可通过)。,2019/4/29,28,2)胎盘屏障(placenta barrier) 组成;胎盘绒毛膜与子宫血窦之间的屏障。 特点;胎盘屏障与一般毛细血管通透性相似,因此孕 妇禁用引起胎儿畸型及对胎儿有毒性的药物。 3)血眼屏障(blood-eye barrier): 吸收入血的药物在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组织的 分布较少,故眼部药物以局部应用为好。,2019/4/29,29,PH=7.0 H+A-,H+,HA,PH=7.4,HA,H+A-,OH-,细胞,血管,4、体液PH值:,2019/4/29,30,结论: 1)弱酸性药物细胞外液浓度较高。 2)弱碱性药物细胞内液浓度较高。 讨论: 弱酸性药(巴比妥类)中毒,为了促进胞细 内药物向血液转移,应碱化血液还是酸化血液?,2019/4/29,31,5、组织细胞对药物的亲和力 碘 甲状腺 氯喹 肝脏 钙 骨骼 庆大霉素 角质蛋白 四环素 幼儿骨骼,牙釉质,2019/4/29,32,一、代谢(生物转化)的概念 即;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 二、药物代谢后的结果,1、药物活性消失,极性增加(多数药物):,2、药物活性增强:可的松,H+,氢化可的松(少 数),3、药物毒性增强:对硫磷,O,对氧磷(个别),2019/4/29,33,三、药物代谢部位 1、肝脏:是最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 2、其它:胃肠道、肺、皮肤、肾脏。 四、药物代谢步骤 相反应 分为 相反应,2019/4/29,34,相反应:,药物,氧化、还原、水解反应,酶,药物代谢产物,相反应:,药物代谢物 原型药物,结合反应,酶,药物结合物,结合物:葡萄糖醛酸;硫酸;醋酸;甘氨酸; (均为极性基团),2019/4/29,35,五、药物代谢酶,1、肝脏微粒体酶 包括:氧化酶;还原酶;水解酶;结合酶。 2、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系统(CYP450,肝药酶) a、 CYP450为亚铁血红素-硫醇盐蛋白超家族。 目前已发现有近1000种CYP450,与人类有关的近 50种。,2019/4/29,36,b、命名规则:CYP 2 C 19 CYP2C19 酶蛋白 家族 亚家族 酶个体 CYP1,CYP2, CYP3为参与药物代谢最重要的 CYP450(参见P13) C 、 CYP450 作用;主要参与药物氧化反应。 反应式:DH+NADPH+H+O2 DOH+H2O+NADP+,2019/4/29,37,2019/4/29,38,3、药物代谢酶的诱导与抑制 1) 药物代谢酶的诱导; a.使药物代谢酶,活性 含量 的药物 酶诱导剂 b.酶诱导剂可使合用底物药物代谢速率加快。 问题; 作用强度?(增强, 减弱) 与诱导剂合用的药物 作用时间?(延长,缩短),2019/4/29,39,2) 药物代谢酶的抑制 a.使药物代谢酶,活性 含量 的药物 酶抑制剂 b.抑制剂可使合用底物药物代谢速率减慢。 问题; 作用强度? (增强, 减弱) 与抑制剂合用的药物 作用时间? (延长,缩短),2019/4/29,40,一、排泄的概念 药物(代谢产物、原型)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 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2019/4/29,41,二、排泄途径,(一) 肾脏排泄 1、肾小球滤过:除结合型药物外,均可经滤过排泄。 2、肾小管主动分泌:,弱酸性药转运系统(PG、丙磺舒) 转运系统 弱碱性药转运系统(奎宁、苯丙胺),2019/4/29,42,3、肾小管重吸收: 1、概念:远曲小管对肾小管内药物进行重吸收。 2、重吸收的动力:远曲小管管腔内外药物浓度差。 3、影响重吸收的因素; a、药物脂溶性大小。 b、管腔液PH值。,2019/4/29,43,2019/4/29,44,(二)消化道排泄: 1、胆汁排泄:,2、胃肠道排泄:胃肠道粘膜下血管内药物向胃肠腔内扩散。,药物随胆汁经胆总管开口 排入十二指肠。 肝肠循环:,肝,肠,问题:a、肠肝循环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缩短) b、胆汁引流药物作用时间? ( 延长,缩短),2019/4/29,45,(三)其它排泄途径:,1)乳汁排泄: 多见于碱性药物(乳汁PH值低于血浆)。 2)肺排泄:挥发性或气体药物。 3)唾液排泄: 4)汗腺排泄:Br-、I-可经汗腺排泄。,2019/4/29,46,第三节 房室模型,一、房室模型概念: 按药物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数学方法分析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 二、一室模型; 将机体视作一个整体,给药后体内药物瞬间在各部位达到平衡(血液浓度与全身各组织器官之间达平衡)。,2019/4/29,47,药物,消除,logC,T,一室模型,一室模型时-量曲线,2019/4/29,48,三、二室模型,a、中央室:某些部位药物浓度可与血液浓度迅速达 到平衡(如;血流丰富的组织)。 b、周边室:某些部位需延迟后才能与血液浓度达 到平衡(如;血流量较小的组织)。,2019/4/29,49,2019/4/29,50,2019/4/29,51,第四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药物消除类型: 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