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元质量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朱绂(f)脍切(hu)嬗变(shn) 河畔(pn)B衢州(q) 京畿(j)菰米(g) 妃子(fi)C春苑(yun) 舞筵(yn)灵犀(x) 茎叶(jng)D蓬蒿(ho) 芙蕖(f)赝品(yn) 栖息(x)解析:A项,“脍”读“kui”;C项,“茎”读“jng”;D项,“栖”读“q”。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他本来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结果过犹不及,一身奇异的装扮反而令人难以接受。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曾几何时,女性只能是交换马匹和玉米的财产,哪里有自己的人权和自由?盛夏的夜晚,街上灯火阑珊,热闹非凡,时不时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A BC D解析: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此处望文生义。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不做是一样的。乔迁之喜:古人用来做祝贺用语,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曾几何时:指时间没过多久。此处错误理解为时间过去很久。灯火阑珊:阑珊:将尽,疏落。意为灯火将尽,已近深夜。与下文中的“热闹非凡”矛盾。妙手偶得:指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答案:D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7年春节期间,我市4 000余辆公交车和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B离CBA赛季常规赛开战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佛山男篮计划在近两天内试训新的外援,试训情况如果理想,球队将会换掉队中现有的外援。C能不能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关键是党的领导是否正确,政府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D高校毕业生 “主动失业”的状况令人担忧,出于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考虑,毕业生们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做出选择。解析:A项,搭配不当,“公交车”与“坚守工作岗位”不能搭配。B项,语序不当,“如果”应放在“试训情况理想”前。D项,句式杂糅,“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与“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做出选择”两句杂糅,只能选一种说法。答案:C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古代动物中有一类动物叫蜥螈,_它们_具有两栖动物的特征,_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_古生物学工作者不容易弄清楚它到底是两栖动物还是爬行动物,_过去把它放在爬行动物中,_现在又把它放在两栖动物中。项目A不而因此/尽管而B既又不过既然/于是C/既又因此以致而D不而/不过以致进而解析:解答此题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语的搭配。第一处不需要关联词;第二处和第三处之间构成并列关系;第三处和第四处之间构成因果关系,应填“因此”;第四处和第五处之间构成因果关系,应填“以致”;第六处为转折,应填“而”。答案:C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咏花诗词的鉴赏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咏花诗词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为王昌龄所作诗格中语)。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巅,云:“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士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唯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同时要通过联想来意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也是舍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无疑我们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要通过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5对“趣味”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是一件饶有兴趣的事。B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了解了古人的花卉栽培情况。C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时产生的艺术审美情趣。D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解析:A项,判断过于简单、笼统。B项,“趣味”的内涵太褊狭。D项,主体对象不应是咏花诗词。答案:C6从文中看,对“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原因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诗人以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为务,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B我们欣赏这样的诗词时,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C创作的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符合人们欣赏时直接感知形象的需要。D诗人通过“巧构形似”的艺术再造自然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解析:B项,属于鉴赏活动,不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模仿。答案:B7不属于“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A白居易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产生了“吟之未终,皎然在目”的艺术效果。B韦庄写白牡丹,不见其花,唯闻其香,便可知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C范成大霜天晓角“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是舍其形而摹其神。D戴叔伦的“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解析:A项,属于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答案:A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8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刘方平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注】。【注】洛阳东: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韩诗第一句中的“都”字流露出作者经过漫漫寒冬,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B韩诗第二句表达了诗人见到满园春色,其溢于言表的欣喜一扫遗憾之情。C刘诗第三、四句写富人看春雪似花,强烈表达出作者对社会贫富差异的愤慨之情。D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早春的白雪,并借此抒发情怀。E“白雪却嫌春色晚”这种写法使文章充满灵动之气,与“雪却输梅一段香”有异曲同工之妙。(2)两首诗均以“春雪”为题,但对雪的描绘有所不同,寄托的情感也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答:_(1)解析:B项,句中的“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C项,刘诗只是隐含了作者因贫富差异造成审美不同的感叹,而非强烈的愤慨之情。答案:BC(2)答案:韩诗写春雪嫌花开得太晚,所以化作飞花,在庭中树间飞舞;表达了作者对春雪的喜爱之情。刘诗写春雪被春风挟带着在空中盘旋;春天已经来临,突如其来的春雪在富贵人眼中似花,却夹杂着作者的嗔怪之情。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借助莺燕的动作描绘出早春清新景象的句子是:_,_。(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从嘉宾的角度记述集会盛况的句子是:_,_。(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印证了这句话。答案:(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3)学不可以已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3题。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阕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的源头,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当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与诗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伸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要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的结果,而读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因为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为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