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和长征相关的书集,写,读书体会篇一:红军长征读书心得 红军长征读书心得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 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 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 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 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篇二:长征读书笔记 长征故事读后感 最近空闲时,读了军旅作家王树增先生写的长征一书,感受颇丰,心灵受到了一次 洗礼。长征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语文课本里,历史课堂中,许多电视剧中都有它的记载, 但通过读这本书,了解到了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革命意义,还知道了长征途中许多鲜为人知, 但可歌可泣,令人起敬的历史故事,但读完这本书,让我对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有了更高的 认识和更深的理解。 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没有长征,就不会有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没有长征,更不会有新中国,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 就。 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 历史责任感,是非常值得我们纪念的,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他们那种 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熠熠闪光。面对山高邻秃,朔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 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这不仅仅是一条磨炼意志的艰难之路,也是一条生命之路。之后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 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危险。很多战士就这样倒下了,没却 有一句怨言,因为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书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让我不禁动容。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 垫后。掩护主力队伍撤退以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湘江已经被国 民党封锁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 的子弹,他命令其 他的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最后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 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长征中还有许多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 牲了自己,我想如 果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 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几十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 们的想像,但长征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如同是一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 们受益匪浅。 作为青年的我们在今天的和平年代能做更多的就是不断的学习知识和技能,树立努力长 材、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把长征精神发扬传承好,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在困惑面前不迷 茫,以积极进取的心态,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中国的持续强盛奋斗不息。虽然现在生活 水平提高了,物质条件富足了,但我们年轻一代不应该陶醉在改革开放多年的丰硕成果中, 我们要知道自己身上的历史使命,肩上的社会责任。中国的发展需要我们,祖国的更加强盛 需要一代代中国人接力下去。我想,在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指引下,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去创造更美好的中国。篇二:长征读后感 读长征有感 花了十多天的时间读完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 这部作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 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 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 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 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长征在很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在大量描写长征的作品中显得特色鲜明,可以说是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里最有阅读价值的书之一。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是突破了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丰碑。无论是 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是由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与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最重要的是,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 渡过了30多条河流,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走完了远远超过两万五千里的路 程,而且还遭遇敌人的追击和堵截不少于400次。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畏艰难险阻,不畏 牺牲的远程。共产党人深知这样一个道理: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走没有剥削没有压 迫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和国内反革命势力,乃至国际反动势力做拼死的斗争,彻底推翻压 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才能换来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 会主义国家。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一样,头上的红心一样,牺牲时 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的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 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 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位红军所 认同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 难皆成为一个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 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类奇迹的精神。“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 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 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 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篇三:长征记读书笔记 长征记读书笔记 贵州大学历史系王忠培长征记 作 者:(古希腊)色诺芬 著,崔金戎 译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北京)出版时间:1985年5月第一版字 数:153千字 阅读时间:2012年11月2日第一次阅读,2012年11月29日第二次阅读,2012年12月20日第三次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 本书作者色诺芬是古希腊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也是军事家。本书记述了他随同 希腊十万雇佣军参加小居鲁士争夺波斯王位的战争经过,并着重记述小居鲁士在战争中阵亡 后,希腊雇佣军由波斯腹地穿过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进抵黑海南岸,撤回希腊的冒险远 征过程。 一、 主要人物 一) 色诺芬:(xenophon, 约430-354bc),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 二) 居鲁士:小居鲁士kurush(公元前423年以后-前401)波斯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小亚细亚总督 ,为大流士二世和王后帕里萨蒂斯的次子,他是帕里萨 蒂斯的宠儿,母后希望他能代替兄长阿萨西斯继承王位。当大流士二世决心继续对雅典进行战争并支持斯巴达人时,帕里萨蒂斯劝说丈夫任命小居鲁士 为吕底亚、弗里吉亚和卡帕多西亚的总督,以及帝国驻小亚细亚所有军队的总司令,小居鲁 士和斯巴达舰队统帅莱山德友好合作,打败了著名的变色龙亚西比德,保证了斯巴达在伯罗 奔尼撒战争的最后胜利。 公元前405年大流士二世临终时,小居鲁士被召回。公元前404 年,当长兄阿萨西斯登上王位,称阿尔塔薛西斯二世时,卡里亚总督提沙费尔尼斯指控小居 鲁士企图谋杀他的哥哥,但是由于母后说请,小居鲁士被赦免,又回到原来总督的位子上。 复任后,他立即开始准备夺取王位,聚集了大量的军队,公元前401年,小居鲁士从小亚细亚起兵叛乱,率领约2万士兵(其中一万一千七百名希腊雇佣兵)东进幼发拉底河争夺王位, 他势如破竹般的进入巴比伦你要,其兄阿尔塔薛西斯二世赶紧召集一支军队,两军在库那萨 克相遇,小居鲁士阵亡。 三) 克利尔库斯:(?前401年),拉西第蒙人,后流亡投奔小居鲁士,成为其挚友,也是最忠于小居鲁士的将领之一。克利尔库斯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 熟悉他的人都公认他极为能征善战。,在拉西第蒙人和雅典人交战的整个期间,他都参加了。 后来被斯巴达当局以不服从命令罪判处死刑。流亡在外,他来见居鲁士,居鲁士给了他一万 达利克,但收到这笔钱之后他并不去追求过闲散舒适的生活,而是用它征集了一支军队去攻 打色雷斯人。他在战场上战胜了他们;自那以后千方百计地劫掠他们,并继续打到居鲁士需 要他的军队。于是他便回来,仍然是为了战争,这一次是跟居鲁士一起。小居鲁士死后,他 和几个希腊将领被蒂萨弗尼斯诱杀,死时年约五十岁。 四) 普罗克西努斯:普罗克西努斯(?前401年)彼奥提亚人,从少年起便怀有急切的愿望要成为一个能处理大事的人。出于这种愿望,他以束修师奉利 翁廷人戈尔基亚。在他门下学习之后,认为他已有治世之才,并经与当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