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Huibeijinghuibeijing20082008XX县信访局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2019年上半年,我县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落实中央及省州关于信访工作的系列安排部署和具体要求,以持续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和部署推进“亲民信访”为引领,以开展“XX”活动为抓手,着力抓好源头预防和风险研判、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并较好地完成了信访工作任务。一、上半年来信来访基本情况元至六月,共接待各类群众来信来访50批195人次,与去年同期(26批92人次)相比件数上升92%、人数上升112%。其中,来信1件,与去年同期(来信3件)相比下降66%;来访49件194人次,与去年(23件89人次)同期相比件数上升113%、人数上升118%。接待集体访10批135人次,与去年(9批67人次)同期相比件数上升11%,人数上升101%。各类信访事项已办结件42件,正在办理件8件,结案率为84%。按来信来访内容分类:劳资纠纷问题来访17批147人次;农业农村问题来访15批25人次;民政救助类8件11人次;拆迁补偿类4批5人次;环境保护1批1人次;揭发控诉类来信1件;其他类4批5人次。集体访按内容分类:集体访 10批 135人次。劳资纠纷问题来访9批130人次;农业农村问题来访1批5人次;县级领导接访7批76人次;阅批件1件。二、加强领导,为信访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上级信访工作会议精神。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深化了对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先后4次召开信访工作专题会议,布置信访工作。3月27日,召开全县信访工作会议,在会上传达并贯彻落实了省、市信访工作会议精神。5月18日,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主持重点部门信访工作会议,就当前和今后的重点信访工作作了重要部署和安排。二是强化各乡镇各部门重要领导责任。今年以来,与24个乡镇及县级各部门签订信访工作目标责任书,全县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担负起了信访工作主要责任人的责任,有利于对信访工作的直接领导,及时安排部署、组织实施,牵头协调解决信访工作难题和突出问题。三是继续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制定了县级领导“接待日”日程安排,认真开展党政领导“一把手”接访活动。元至六月份县级领导信访“接待日”接待来访群众7批76人次,阅批群众来信1件。三、坚持以群众工作为统揽,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全局继续坚持将畅通信访渠道作为群众信访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确保群众通过各种渠道表达的诉求能得到及时受理和办理,有力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今年上半年网上信访量占全县信访量的47.77%,我局把开展网上信访作为落实“互联网+信访”战略的具体行动,不断创新和深化网上受理信访制度,逐步形成“信访网上投、事项网上办、结果网上评、问题网上督、形势网上判”的工作模式,快捷高效的解决了大量信访问题,网上信访阔步前行,正逐步成为群众信访主要渠道。四、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认真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认真开展拉网式矛盾纠纷梳理排查工作,确定专人负责进行滚动排查研判,及时掌握新情况,充分把握工作主动权。狠抓责任落实,做到齐抓共管。今年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县领导高度重视,明确要求把做好节日期间的信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抓好落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县信访局会同镇乡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访为主动访,始终做到“早谋划、早动员、早部署”,细化工作责任,狠抓防范控制,强化县内吸附,形成了全县上下主动作为,齐抓共管的态势。确保了节日间信访稳定。五、以“事要解决”为目标,扎实推进信访积案化解牢牢抓住解决问题这个核心,最大限度地消化存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增量。一是建立健全信息分析机制。坚持维稳期间日报、周报制度,每月、每季度通过信息形式对信访动态进行分析研判,确保信息传递渠道畅通,及时、准确、全面、有效地报送信访信息,特别是涉及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众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按规定及时报告并超前做好工作,上半年共报送信息10期;二是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信访联席会议和信访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健全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综合整治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做好信访工作的强大合力;三是务求实效,领导包案化解。根据问题难易,按照职能分工,采取“四定三包五个一”措施包案。镇乡和部门领导包案解决本辖区、本系统所有初信初访问题;县领导包案解决分管范围内的疑难信访问题;县委书记、县长包案化解全县重特大信访问题。2019年明确了包案市领导、县领导、化解责任单位、化解责任人、稳控责任人,并对积案化解作了明确要求。截止6月份,市领导包案的积案5件,已化解了1件;市联办交办信访积案5件已化解1件;四是务实作为,直面疑难。按照“七个一”治理要求,采取由相关县领导带队,对重点复杂疑难积案进行集中会商、现场督导、下访约谈、动态追踪等形式,展开调处化解助推工作,使积案治理卓有成效。上半年我县矛盾纠纷排查积案488件,已化解322件。县积案66件,已化解25件;五是加大督查督办工作力度。1-6月加强了对初信初访办理、矛盾纠纷排查、信访积案化解工作的督查力度。督查未按时答复信访问题180件,督查未上报矛盾纠纷排查情况的单位36个,督查信访积案化解责任单位36个。通过督查加强了各责任单位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工作质量。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信访工作能力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提高信访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工作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信访队伍,按照干部素质由“专门型”向复合型转变的要求,4月份赴省参加全省信访业务培训班,加强了业务学习培训。通过学习,使信访干部熟悉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办理信访事项、解决信访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措施。严格按照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积极引导信访群众依法维权。今年以来,我局共复查信访案件1件、不予受理6件,并逐步实现了全部信访事项在信息系统内的流转。七、多措并举,助推脱贫攻坚工程半年来,结合我局班子及局机关中层人员变化,及时调整了结对帮扶责任人,严格按照县委“54321”要求,班子、中层干部及脱产驻村干部7人积极开展个人结对帮扶,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建立贫困户帮扶台账。一是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慰问,我局在春节期间到村慰问贫困户,主要领导XX到XX院看望烧伤帮扶对象XX并送慰问金400元。6月10日前已完成我局结对联系15户的帮扶措施调查摸底,拟针对每户情况,再次开展送生猪等帮扶活动,争取项目在6月底完成。二是积极协调林业、畜牧、水务等部门,争取产业发展项目支持;协调电信部门,为XX村岩上345组安装网络电视;协议水务部门为村办公室、异地搬迁项目安装用水等。三是积极解决信访矛盾纠纷,协助落实兜底政策等。我局驻村工作组积极协助村两委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及时化解了村民阻工村道建设等矛盾纠纷。今年4月18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彭长林带队,我局组织开展了到XX信访下乡,现场咨询400余人次,受理信访事项23项,交办5项,目前5项交办信访件已全部办结。八、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强化属地责任、部门责任、领导责任和问责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严格落实接访下访、包案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和层层签订责任书的职责,最大限度减少矛盾积累,防止问题上交、信访上行,全方位宣传中央和省州的实施办法和细则。把各级各部门落实信访责任、协调信访问题等列入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考核,对信访工作重点考核并实行相应的问责。二是全面推广信息系统应用,做到又严又实。继续纵深推进、横向发展信访信息系统,实现全面覆盖、功能优化。两个系统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有访必录入,构建“一站式”信访信息平台,努力打造好网上信访主渠道。三是整体推进,巩固拓展制度改革成果。信访工作制度改革重点在于全面发力、精细运行、整体推进,按照全面打造“四个信访”新格局要求,通过对照等形式,查漏补缺,保持改革的连续性、系统性;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宣传改革成果,引导群众依法逐级上访,使信访秩序规范化。今年作为“法制信访推进年”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坚持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制度,是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信访,让群众了解以信访的方式表达诉求,必须在法制的框架内、法定的渠道内进行,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确认识信访权利和实现权益的途径。充分发挥专业力量在“法制信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四是全力化解矛盾纠纷问题。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措并举,努力破解信访突出问题;综合施策,全方位做好源头预防治理工作,加大及时就地解决问题的力度,持续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各级信访部门将没有化解的信访积案全部排查梳理,并逐案落实包案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化解时限。五是强基提能,努力提升基层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队伍建设。树立“基础业务是根本”的观念,加大学习力度将信访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不断地强基础、促规范、上水平,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努力进取。六是深化脱贫攻坚帮扶力度。一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二要继续做好产业推进,完成核桃整形修剪,小龙虾实现投产见效;三要继续做好1+6公共服务中心和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建设。- 8 -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