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天津市和平区天津市和平区 2019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 文综历史试题文综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 I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选择题)和第 II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100 分。祝各位分。祝各位 考生考试顺利。考生考试顺利。 第第 I I 卷卷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正确答案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正确答案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2.本卷共本卷共 1111 题,每题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4444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尚书等古代典籍中说天子享受驾六待遇,而周礼等则认为天子坐车是“驾四” 。对此,史学家一 直有争论。2002 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被发现,天子“驾六”还是“驾四”的 争议不证自明。可见 A. 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 B. 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 C. 考古遗址是历史认识的唯一来源 D. 周礼等书历史研究价值不大 【答案】B 【解析】 备选项中“古书必然有争议”的表述太绝对,故 A 项排除;据材料中“2002 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 马驾一车考古遗存被发现,天子驾六还是驾四的争议不证自明”等信息可得出其说明古代书籍与 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故 B 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历史认识可通过考古发现、史料考证等方法,考古遗址并非 历史认识的唯一来源,故 C 项排除;尽管周礼中关于天子坐车的规定与考古发现不符,但不能据此就完 全否定周礼的历史研究价值,故 D 项排除。 2.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必定需要蒸烤、矫 揉,才能挺直。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这位思想家是 A. 孟子 B. 荀子 2 C. 韩非子 D. 庄子 【答案】B 【解析】 荀子提出“人之性恶” ,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故答案为 B 项。 孟子主张“性本善” ,排除 A 项;韩非子提倡用法律来规范人的行为,排除 C 项;庄子提倡顺其自然,追求 精神上的自由,排除 D 项。 3.宋元时期政府在主要港口都设有专职外贸管理机构一一市舶司,负责征舶税、收舶货等。政府还制定了 市舶则法 ,规定商人出海贸易必须先提出申请,经市舶司批准,始能成行。外国商人领取市舶司颁发的 “验符”或其他官方凭证方可从事贸易活动。由此可见,宋元时期 A.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B. 强调内外贸易平衡 C. 开始设立对外贸易机构 D. 政府注重规范海外贸易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宋元时期政府通过设立管理机构,制定法律等措施对外贸进行有效管理,有利于规 范民间海外贸易行为,故 D 项正确。A 项,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材料未体现政府限制海外贸易,排 除。B 项,题干未未涉及国内贸易,排除。C 项, “开始”说法有误,排除。 4.11、12 世纪西欧的法律课,教授首先讲授的不是现行法律,而是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并依罗马 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对它们进行分析。这表明罗马法 A. 保持着超越时间的生命力 B. 有利于维护天主教会的权威 C.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 为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 【答案】A 【解析】 依据题意可知,11、12 世纪罗马法的条文在当时法律问题的分析上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的意义,这表明罗 马法保持着长时间的生命力,故正确答案为 A 项。在题文中罗马法与教会法并列,不能说明罗马法维护天主 教的权威,故 B 项错误。题文中没有维护封建统治的相关表述,故 C 项不符合题意。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是 人文主义,并非罗马法,D 项错误。 3 5.1624 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 ,宣告以往国王所授予的专利权一律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 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 14 年的独占保护。对垄断法的制定理解正确的是 A. 反映议会成为英国权力中心 B. 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 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 D. 专利垄断不利于科技的进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英国议会规定个人专利权的期限有利于社会共享专利成果,进而推动技术的继承积 累与创新,进而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故 C 项正确。A 项,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成为英 国权力中心,排除。B 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与题干信息不符。D 项,题干规 定了专利垄断期限,故不能反映专利垄断阻碍科技的发展,故 D 项表述错误,排除。 6.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办厂时委托薛福成在英国购买设备,英方提出要化验煤焦及铁砂样品,再 决定设计设备,张之洞认为:“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但照英国所有者购买一份可也。 ”结 果所用铁矿石正好是含磷质较多的,而设备却是针对含磷较少的,造蹴的钢铁因含磷较多容易脆 裂折断。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长官意志左右经济决策,容易造成失误 B. 移植西方资本主义套路,缺乏科学认识 C. 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生产方式改变 D. 没有社会政治变革前提,注定最终失败 【答案】C 【解析】 由张之洞认为:“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但照英国所有者购买一份可也。 ”结果却造蹴的钢铁因含磷 较多容易脆裂折断可以看出 A 项和 B 项正确;C 项错误,洋务企业是地主阶级创办的,所以不可能是官僚资 本主义企业;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结合材料中的案例可以看出没有社会政治变革前提,注 定最终失败,D 项正确。 7.20 世纪初,学术界、教育界论及“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的只是少数学者。而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 “三大发明”频繁出现并逐渐成为教科书撰写中必须选择的项目, “四大发明”的说法也已经产生。上述变 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科学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B. 政府加强思想控制的要求 4 C. 对传统科技认识的逐渐加深 D. 振兴提升民族信心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 世纪 30 年代,随着日本侵略中国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学术界“四大 发明”说法的出现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提高民族凝聚力以适应时代需要,故 D 项符合题意。A 项,题干反 映的是中国古代发明,并不代表当时中国自然科学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排除。B 项, “四大发明”的提法无法 说明政府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排除。C 项, “四大发明”的提法旨在提高民族自信,C 项表述不符合题干主 旨,排除。 8.1929 年,实际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在给贺龙及湘鄂西前委的指示中明确指出:“目前所应注意者,还不 是什么占领大城市,而是在乡村中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 ”这表明周恩来 A. 重视推广井冈山经验 B. 抵制党内泛滥的“左”倾错误 C. 认为革命尚处于低潮 D. 党内普遍认可毛泽东的做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湘鄂西前委要注意在乡村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可知这些均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 验,故 A 正确;党内“左”倾错误泛滥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初,B 项错误;C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材料表明 当时党内存在城市革命道路和农村革命道路之争,D 项错误。 9.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工业化 重工业类数量轻工业类数量 黑色冶金(钢铁)工 业 15 纺织工业 53 有色金属工业 31 食品工业 34 电力工业 113 医药工业 4 煤矿工业 194 造纸工业 10 5 石油工业 13 其他轻工业 7 A.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 C. 以资源型工矿建设项目为主 D. 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表可知,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反映了建国初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 的工业化战略故 B 项正确。A 项,图表无法体现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排除。C 项,图表反映了重轻工业 均有涉及,故排除。D 项,图表工业形式并非军事工业,排除。 10.1984 年国庆,首都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深圳有两辆彩车参加了游行,蛇口工业区彩车 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从天安门广场响遍大江南北。此口号 A. 拉开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B. 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开始 C. 提倡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D. 体现经济特区创新的实干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反映了深圳经济特区设立后人民积极奋发、 实干拼搏的建设热情,故 D 项正确。A 项,1978 年后农村经济体现改革拉开经济体制改革序幕,排除。B 项,1992 年中国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C 项,此时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 时期,排除。 11.有英国学者指出:美国霸权己经衰落,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世界未来的多极化格局仍不 明朗,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地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 。这表明 A. 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 B. 政治冲突均与各国经济利益有关 C.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化 D. 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6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地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结合所学可知,经济 全球化加深了各国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经济发展的共同需要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及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建立,减少区域政治冲突,故 A 项正确。B 项,政治冲突即有霸权主义的影响也有经济利益的冲突,故排 除。C 项,题干未体现美国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排除。D 项,题干强调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 展,而非多极化影响,排除。 第第卷卷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2.本卷共本卷共 3 3 题,共题,共 5656 分。分。 12.古往今来,国家治理与制度设计、治国理念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六世纪,大流士首创行省制度,将全国分为 20 多个行省,其总督由皇帝任命。各省有 固定的税收额度,并统一了全国的币制,金币的铸造权归中央。为解决国内民族众多、语言互异的问题,将 阿拉米亚语确定为全国通用语言。大流士强化“国王的意志和命令就是法律”的君主制传统,并使各行省驻 军归中央政府节制。 秦帝国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全盘实行自战国以来各国陆续采取的郡县制,由皇帝任免地方行政首 长。实行土地私有制,社会成员以统一的田租、口赋、兵役、力役等形式向国家尽义务。为使帝国境内的经 济发展,秦始皇在统一当年就采取了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以及车轨的措施,并以秦国成文法为基础,制 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在军事上,秦帝国的三大兵种分属地方和中央两大系统,军权集中于皇帝本人。 摘自段清波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 (1)依据材料一,概括波斯帝国和秦始皇在国家治理方面的相同点。 材料二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 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 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新生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这种“人文思想”?他们又是 如何付诸实践的?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 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