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河北省河北省 2019 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 3 月联考月联考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 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城市、乡村、自然环境,是文明诞生以来,人类生存的三类主要空间。比较而言,城市是多样文明要素 高密度聚集的空间,乡村是文明要素低密度聚集的空间,自然环境是还没有人去干预或人类不去干预的空间。 适宜人生存的自然空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没有同自然空间的和谐,也就没有城市和乡村的存续、发展。 这是思考、推进城乡发展,改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的一个根本性前提。推进城乡融合,需要对城市、 乡村、自然环境这三类空间的合理关系进行伦理反思与确认。 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所理解和推进的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其一,用二元 思维理解、营建城乡关系。其实,城乡关系不只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更是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之间 的关系。城乡关系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乡村不等于传统,城市也不等同于现代。乡 村与城市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与乡村中都有代表人类文明本性与非文明的要素与内容。这样,推进城乡 融合就不是简单地把乡村城市化或者把城市田园化的问题,而是具体厘清现有城市与乡村中存在的优势与问 题,营建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其二,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理解、推进城乡融合。经济利益至上 逻辑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城乡关系问题上,简单地以经济利益至上为主导原则,则会导致城 乡空间价值的单一化。漠视城乡关系的复杂伦理内容,其结果可能是城市与乡村的双重破坏、城市与乡村的 新型对立。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超越二元思维,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理念。城乡融合是一个综合的空间 转换过程。推进城乡融合,首先需要处理好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类空间之间的关系,营建三者和谐共生 2 的发展格局;其次需要处理好物理、社会、心理空间的关系,在城市与乡村同时营建环境美好、社会和谐、 心理健康的发展态势;再次,需要处理好历史、现实、未来空间的关系,注重城乡中的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 的保护,注重运用新技术为当代人营建更好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并注重为未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改进运行机制,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规范。原来城乡分立式的空间权利 结构,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城乡融合的良性推进。一方面,城市土地与乡村土地的空间权利存在巨大差异; 另一方面,城市与乡村在诸如交通、医疗、社保、教育等基本公共权利以及工作机会、社会流动性等发展权 利方面存在重大差异。虽然国家出台了新的户籍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政策,但城乡在发展权利方面 依然差异明显。差异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其改善也不会一蹴而就。调整城乡分立性的公共资源投入 机制与公共服务配置方式,推进城市权利与乡村权利的均等化、平等化,对可持续地推进城乡融合,具有方 向引导及基础保障作用。 (节选自陈忠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特质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空间不具有文明要素,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决定着城、乡的存续与发展。 B. 城市与乡村都有文明与非文明要素,只是城市文明程度更高,而乡村的历史更悠久。 C. 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推进城乡融合,使城乡均遭受破坏,造成了二者之间新型对立。 D. 推进城乡融合要保护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也要营建适合当代人的生活与工作空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者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推进城乡融合应注意的问题。 B. 文章分两点阐述如何推进城乡融合,一是突破二元思维的伦理,二是改进旧运行机制。 C. 文章第二段与三、四两段之间构成了总与分的关系,阐述了推进城乡融合的整体构想。 D. 文章提出了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营建问题,反思了历史与现实,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对城市与乡村的优势与问题有清晰认识,才能营建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B. 在城乡融合中,为未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空间,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C. 城乡之间形成巨大差异的原因非常复杂,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做大量工作,并长期坚持。 D. 改进现有运行机制,并营建合理的空间伦理规范,就能够保障城乡融合持续地推进。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 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 3 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 项, “自然空间生成的先决条件”扩大范围,原文为“适宜人生 存的自然空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 ,选项忽视限制性成分“适宜人生存” ;B 项, “只是城市文明程度更高, 而乡村的历史更悠久”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乡村不等于传统,城市也不等同于现代。乡村与城市都具有悠 久的历史,城市与乡村中都有代表人类文明本性与非文明的要素与内容”分析可知, “城市文明程度更高” “乡村的历史更悠久”无依据;C 项, “使城乡均遭受破坏,造成了二者之间新型对立”或然变必然,结合文 本内容“漠视城乡关系的复杂伦理内容,其结果可能是城市与乡村的双重破坏、城市与乡村的新型对立”分 析可知,原文为“结果可能是” 。故选 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 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 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 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 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 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 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 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 项, “文章第二 段与三、四两段之间构成了总与分的关系”错误。结合文本第二段与三、四两段的主要内容“在历史与现实 中,人们所理解和推进的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其一,用二元思维理解、营建城 乡关系” “其二,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理解、推进城乡融合”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超越二元思维,营建有利 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理念”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改进运行机制,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规范”等 分析可知, “总与分的关系”错,应是递进关系。故选 C。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 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 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 项, “就能够保障城乡融合持续地推进”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调整城 乡分立性的公共资源投入机制与公共服务配置方式,推进城市权利与乡村权利的均等化、平等化,对可持续 地推进城乡融合,具有方向引导及基础保障作用”分析可知,原文是起到“基础保障作用” ,还应有其他条件, 前者不是后者的充分条件。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4 材料一: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由低到高分别是劳务出口和自然资源出口、产品出 口、知识产权的共享。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我国的对外合作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与知识产权 共享相结合的形态。 “一带一路”是我国站在全球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发起的共商规则、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 联动发展倡议。合作共赢是“一带一路”倡议追求的长期战略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单纯扩大中低端经 济增长要素存在诸多局限性,只有坚持知识共享,才能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度合作,最终实现共享 繁荣的目标。 以技术要素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当今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技术附着于实物商品,并通过产品出 口实现经济利润,产品的知识技术含量越高,其利润越大。我国在高铁、核电等基建领域以及 5G 通信、风电 设备、多晶硅、光伏电池等新兴领域,已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其中一些技术已经实现了从产 品出口到知识产权共享的跨越。 “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与我国存在现实发展势差,以知识产权共享为关键 的国际合作将占据重要地位。 (摘自知识产权共享将占据关键地位 , 光明日报20181226) 材料二: 2008 年 6 月 5 日,我国颁布施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将知识产权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10 年来, 我国修改完善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和知识产权法 庭到 2017 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 1382 万件,连续 7 年居世界首位;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 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 51 万件,排名全球第二。 知识产权制度的逐步完善,不仅能促进技术迭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标注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 四十年间,外资企业成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完善的亲历者、见证人。最近,广受关注的苹果与高通公司 专利诉讼在福州中级人民法院有了新进展。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在遇到专利纠纷时,选择到中国来寻求正义。 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彰显着外资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领域司法、执法的信心。 也不可否认,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比如维权成本与侵权成本不匹配的矛盾如何解决?“洗 稿” “伪原创”等打擦边球的侵权行为不时出现,对于这样隐蔽性强、取证难的侵权行为又该如何处理?在进 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进程中,这些问题亟待破解。 (摘编自张凡保护知识产权,凝聚创新力量 人民日报201865) 材料三: 近日,日本媒体被一则消息拨动了神经中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日本经济 新闻直指,在日本技术立国的地位出现动摇的背景下,知识产权领域逐渐走向“中美两强”时代。 日经中文网报道,3 月 21 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 2017 年全球企业等申请国际专利的统计 5 数据,中国申请专利数量较 2016 年增加 134%,成为唯一一个专利申请数增速为两位数的国家,达到 48882 项,超过日本的 48208 项升至第二位。日本的申请数量增加了 66%,但以微弱差距位列第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