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4页
第2页 / 共134页
第3页 / 共134页
第4页 / 共134页
第5页 / 共134页
第6页 / 共134页
第7页 / 共134页
第8页 / 共134页
第9页 / 共134页
第10页 / 共134页
亲,该文档总共1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七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胡 沛 红,腹外疝:腹内某一脏器或组织连同壁层腹膜经腹 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成,是外 科最常见疾病之一。 常见有:腹股沟斜疝、直疝、股疝、切口 疝、脐疝、白线疝。,疝体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解剖 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 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常 发生于腹部。,第一节 概 论,腹内疝:则因腹内的脏器或组织不正常地进入 腹腔内原有孔隙或因病变或手术而形 成的腹内空隙而发生。 常见有:小肠内疝、大网膜内疝、 闭孔内疝。,小肠内疝,病因:两大因素,(一)腹壁强度降低:为病变基础 1.先天性:先天性腹壁强度降低最常见于某些 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 。 如:精索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 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等。 2.后天性 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外伤及感染 切口 年老体弱或肥胖造成肌肉萎缩。,股管,8,右侧腹股沟斜疝,9,直疝,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感染致切口疝,(二)腹内压力增高 为诱发因素:,1. 慢性咳嗽、老慢支,2. 长期便秘,3. 长期排尿困难:前列腺增生,4. 腹水:肝硬化,5. 妊娠、举重 正常人虽有腹内压增高,若腹壁强度正 常,则不致发生疝。,腹外疝的组成: 疝环、疝囊、疝内容物、 疝外被盖。 1. 疝环(疝门):是疝突向体表的门户, 亦即薄弱点或缺损所在。 2. 疝囊:是壁层腹膜经疝环向外突出形成 的囊袋。,二、病理解剖,.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 有:小肠、大网膜、结肠、膀胱。 .疝外被盖:是指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筋 膜等。,临床类型 四种,(一)易复性(可复性)疝: 早期阶段。 一般腹外疝在病人站立、行走、劳动 或腹内压聚增时突出,在平卧、休息或用手 向腹腔推送时又可回纳到腹腔内,则称为易 复性疝 (二)难复性疝:有些腹外疝的内容物反复突 出,致囊颈受摩擦而损伤,并与囊壁产生粘连, 使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称为难复性疝。,(三)嵌顿性疝: 疝环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 容物强行扩张疝囊颈进入疝囊,疝囊颈弹 性回缩,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 (内容物受压血循环障碍,肠系膜动脉搏动 尚可扪及及时解除嵌顿可恢复正常),(四)绞窄性疝: 嵌顿性疝发展至肠壁动脉血流障 碍阶段,即为绞窄性疝。(此时肠膜 动脉搏动消失,肠壁失去弹性和蠕动, 变黑坏死) 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实际是一个病 理过程的两个阶段,临床上难截然区分,斜疝: 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 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外环,并可进入阴囊。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占全部腹外疝75%-90%,占腹股沟疝85%-95%),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直疝,第二节 腹股沟疝,一、腹股沟斜疝 男:女=15:1,右侧左侧,腹内斜肌,腹横肌,腹壁下动脉,内环,腹股沟浅环,腹股沟区解剖概要,腹股沟区:下界腹股沟韧带、内界腹直肌外缘、上界 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缘的一条水平线围成,腹股沟韧带,腹直肌外缘,髂前上棘,(一)腹股沟区层次 由浅而深:,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外斜肌 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腹膜外脂肪和壁层腹膜,皮下组织和浅筋膜,皮肤,腹 外 斜 肌,腹 直 肌,腹壁横断面,腹内斜肌,腹横肌,壁层 腹膜,腹膜外 脂肪,腹横 筋膜,腹壁横断面,腹外斜 肌,陷窝韧带,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腹横肌,腹股沟浅环,(二)腹股沟管解剖:,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腹股沟韧带内上方,大体 相当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 的空隙。成人管长4-5cm,走向由外向内、由上向下、 由深向浅斜行。 男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弓状下沿,精索,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内口即深环: 是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 腹股沟管外口即浅环: 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三角形裂隙;,内环,腹股沟浅环 (皮下环),腹股沟管有四壁: 前壁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 但侧1/3部分尚有腹内斜肌覆盖; 后壁为腹膜和腹横筋膜,其内侧1 /3有联合 腱; 上壁为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和陷窝韧带。,腹 股 沟 管 示 意 图,发病机制,(一)先天性斜疝:,胚胎早期,随着睾丸下降,带动内环腹膜下移动,形成腹膜鞘突,婴儿出生后,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全,则与腹腔相通,鞘状突成为疝囊,当小儿腹内压增高时,腹腔脏器进入未闭合的鞘状突。由于右侧睾丸比左侧下降晚,鞘状突闭合晚,故右侧腹股沟疝多见。,先天性斜疝:,(二)后天性斜疝:,与腹股沟区的腹壁强度降低和腹 内压力增高有关。 腹股沟区解剖缺损、肌肉筋膜发育不全导致腹股沟区的腹壁强度降低,37,输精管,鞘突,附睾,睾丸,鞘膜腔,疝囊,临床表现和诊断,共同特征:腹股沟区出现一肿块,逐渐增大, 伴轻度坠胀感。,1. 易复性斜疝 特点:肿块的出现与体位和腹内压增高有 关。肿块呈梨形,可降至阴囊或大 阴唇,用手指紧压腹股沟管深环, 、 可阻止肿块出现。,双侧腹股沟斜疝,睾丸,斜疝,斜疝,易 复 性 斜 疝,2. 难复性斜疝,特点:腹股沟区梨形肿块不能完全回纳。,3 嵌顿性疝 特点:多由易复性疝演变而来。常发生在腹 内压骤增时,疝块突然增大,疼痛明 显,疝块不能回纳。常伴有机械性肠 梗阻表现。,4、绞窄性疝,特点:具有嵌顿性疝的临床特征。有肠坏死穿孔时,疼痛可因压力骤减减轻,易误认为病情好转。绞窄时间长且严重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注意:嵌顿性疝与绞窄性疝没有截然分界 ,并且多发生于腹股沟斜疝。,鉴别诊断 包块进入阴囊是其特点诊断容易。 但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睾丸鞘膜积液 交通性鞘膜积液 透光试验 精索鞘膜积液 隐 睾,处理原则: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 )非手术治疗(1)婴幼儿腹肌可随生长增强,1岁以下可暂不手术,采用棉线束或绷带压迫 内环。(2)年老体弱或有严重疾病不能手术者, 可用疝带压迫内环防止脱出,但长期使用,疝带反复摩擦囊颈使其受损,易与疝内容物粘连。,45,(二)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 术前必须处理好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否则会导致疝术后复发。 方法:传统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1、传统手术方法: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 手术目的: a. 切除疝囊+高位结扎 b. 加强或修补腹壁薄弱部分。,(1)疝囊高位结扎术:高位结扎部位在疝囊颈,切去疝囊。高位结扎应是修补术基本内容之一。 适应于:2-3岁以内的婴幼儿、绞窄性斜疝因 肠坏死感染严重部不宜修补者。,(2) 疝 修 补 术,腹股沟管管壁的加强或修补: 由于成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的薄弱缺损,单纯的疝囊高位结扎不能预防复发,必须对其进行修补和加强。,两类手术,加强腹股沟管前壁:Ferguson法,加强腹股沟管后壁:Bassini法,加强腹股沟管前壁:Ferguson法。,疝 修 补 术,在精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 腹股沟韧带上。 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Ferguson 法 疝 修 补 术,Ferguson 法 疝 修 补 术,Ferguson 法 疝 修 补 术,Bassini法:,. 加强腹股沟后壁:,疝 修 补 术,把精索后方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健缝至腹股 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与 腹外斜肌腱膜之间。,Bassini法疝修补术,Bassini法疝修补术,Bassini法疝修补术,Bassini法疝修补术,Bassini法疝修补术,Bassini法疝修补术,Bassini法疝修补术,应用聚丙烯锥形物和聚丙烯网片进行内环充填和贴补腹股沟管后壁,也叫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2 无张力疝修补术,优点: 1.极低的复发率 1% 2.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 3.创伤小,术后疼痛轻。 4.恢复正常活动和工作所需时间短,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目前临床开展较少。,(三)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原则: 紧急手术,解除梗阻,防止疝内容 物坏死。,具备下列情况可手法复位: (1)嵌顿在3-4h内,局部压痛不明显,无腹膜刺激征。(2)年老体弱或有严重疾病估计未绞窄坏死的。 复位的方法: 病人头低足高位,注射吗啡和度冷丁止痛松弛 腹肌,用手持续缓慢将疝块送入腹腔。 注意:24小时内必须严密观察腹部体征,一旦 出现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应立即手术。,直疝:指腹腔内脏器经直疝三角区突出而形成的疝。 常见于年老体弱者。,二、腹股沟直疝,外侧边:腹壁下动脉 内侧边:腹直肌外缘,直疝三角的解剖要点,底 边:腹股沟韧带,特点: 此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筋 膜又比周围部分为薄,腹股沟直疝在此由后向前突出。,后 面 观,外侧边 (腹壁下动脉),底 边 (腹股沟韧带),内侧边 (腹直肌外缘),后 面 观,外侧边 (腹壁下动脉),底 边 (腹股沟韧带),内侧边 (腹直肌外缘),腹股沟直疝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常见于年老体弱者,腹股沟区半球形肿 块位于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上外方出现,疝内容物绝不进入阴囊,囊颈宽大,平卧可回纳入腹腔,极少发生嵌顿。,腹股沟直疝,斜疝与直疝的鉴别发病年龄,斜 疝,直 疝,鉴别突出途径与外形,斜 疝,直 疝,鉴别回纳疝块压住深环,鉴别精索与疝囊的关系,斜 疝,直 疝,腹股沟韧带,弓状下沿,睾 提 肌,精索,鉴别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内环,后 面 观,斜 疝,直 疝,腹壁下动脉,腹股沟疝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斜疝,直疝,腹 壁 下 动 脉,易嵌顿,极少嵌顿,第三节 股疝 股疝腹内脏器通过股环、经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妊娠腹内压增高是引起股疝的主要原因。,股管解剖病理 股管是一狭长漏斗形间歇,长约1-1.5cm。有上下两口,上口称股环,下口为卵圆窝。卵圆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下方,下肢大隐静脉由此进入股静脉。,股管几乎是垂直的,疝块在卵圆 窝处向前转折时形成一锐角,且股环 较小,周围是坚韧的韧带,特别容易 嵌顿。是腹外疝中嵌顿最多者,可高 达60%,嵌顿后可迅速发展为绞性疝,临床表现 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有一半球形突起。股疝若发生嵌顿,可引起明显疼痛, 常伴有急性机械性肠梗阻 症状。严重者可 掩盖股疝局部症状导致误诊。 处理原则 由于容易嵌顿且迅速引起绞窄,因此诊断确定后应及时手术。对于嵌顿者 更应积极手术。,第四节 其他腹外疝 一、切口疝: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的疝。最常见的腹壁切口疝是经腹直肌切口疝。 多见于腹部纵行切口。 原因:解剖因素 手术因素 腹内压增加 切口感染 营养不良、肥胖、老年等。,临床表现和处理 表现为切口处逐渐膨隆,站立或用力时明显,平卧缩小,较大的疝伴有腹部不适或消化不良、腹痛等。切口疝无完整疝囊,疝内容物易与腹壁粘连而成为难复性疝。切口疝的疝环宽大,很少嵌顿。 主要以修补为主,疝环大者可用纤维网片修补。,切口疝,二、脐疝:腹内脏器通过脐环突出的疝。 (一)小儿脐疝:多见,因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组织不够坚强,在啼哭时疝块脱出,安静时消失,极少嵌顿或绞窄。 小儿2岁以下如无嵌顿可非手术治疗。2岁后若脐环直径大于1.5cm则手术治疗。 非手术原则: (二)成人脐疝 :后天性,少见,多数为经产妇女。由于疝环小,易嵌顿绞窄,应手术治疗。,第五节 护 理 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 健康史:病人有无抽烟、慢性咳嗽、 便秘、排尿困难、 腹水等病史。有 无手术、切口感染史。 2 身体状况:疝块大小、质地、有无压 痛,能否回纳有无肠梗阻或肠绞窄。 3 心理状况病人有无焦虑病人是否 掌握预防腹内压增高的知识。 (二)术后评估 1 手术情况:麻醉方式、手术方式 2 康复情况:切口愈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