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1 -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答题时间:答题时间:9090 分钟,满分:分钟,满分:100100 分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在答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在答 题卡相应位置填涂好。本大题题卡相应位置填涂好。本大题 404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1.5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 ) 1.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 的。 ”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 A. 有教无类 B. 诲人不倦 C. 仁者爱人 D.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有教无类”主张人不分高低贵贱 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选项 A 最能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思想;而选项 B 诲人不倦意思是教 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选项 C 是孔子“仁”的思想;选项 D 项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 A 符合题意,故选 A。 2.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 ,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对 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孟子“浩然之气”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 所以本题答案为 A 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性格,故 B 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礼教的束 缚,主张反抗专制制度,故 C 项和 D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孟子 3.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描绘了“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 ;“老而无妻子者有所待养以终其寿,幼 - 2 - 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的理想社会。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可知是指没有贫富劳逸的不均;“老而无妻子者有所待养以终其 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是兼爱的主张;故 C 项正确。孔子主张“仁、礼” ,与题干主 张不符,排除 A。老子主张“无为” ,与题干主张不符,排除 B。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与 题干主张不符,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C。 4.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 乱。 ”这种“天人感应”思想主要继承了儒家的哪一思想 A. 仁政 B. 制天命而用之 C. 敬鬼神 D. 礼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的思想,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因此也渗透了“仁 政”的思想,A 项正确。制天命而用之是指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与题干不符,排除 B。孔子主张 敬鬼神而远之,与题干不符,排除 C。礼是指等级秩序,与题干不符,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A。 5.“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主张( ) A. 出自天下郡国利病书 B. 区别王朝政权与国家概念 C. 具有了近代“民权”意识 D. 被康有为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B 【解析】 - 3 -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亡国”是指改朝换代, “亡天下”是 指整个民族国家沦亡;故可知这一思想主张区别王朝政权与国家概念,B 项正确。这一思想主张是出自日 知录 ,排除 A。 “亡国”与“亡天下”的概念,与近代“民权”意识不符,排除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中提出的概念,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B。 6.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 想是 A. “和而不同” B. “克己复礼” C. “仁者爱人” D. “周而不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各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 础上,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和而不同”指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 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故排除 BCD。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7.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 “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 ,荀子也称赞“尧 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 。这说明 A. 尧舜提出了早期的儒家学说 B. 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C. 儒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D. 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孟子和荀子都表述 出对尧舜思想言论的推崇,可知是儒家思想借用历史来宣传自己的主张, D 项正确;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 孔子而不是尧舜,排除 A 项;材料无法体现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排除 B;材料无法体现儒家学者以 复古为政治目标 ,排除 C。所以选 D 8.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反对统治者巧取豪夺,穷奢极欲,维护平民的生存权;另一学者则从绝对 的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出发进行政治设计,只为君主谋,不为天下谋,该学者评述的两个学派是 A. 儒家、法家 - 4 - B. 墨家、法家 C. 儒家、兵家 D. 墨家、儒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某学派反对统治者巧取豪夺,穷奢极欲,维护平民的生存权”可知该学派是墨家,墨 家主张“兼爱” 、 “非攻” 、 “尚贤” ,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根据材料“另一学者则从绝对的利己主义和功 利主义出发进行政治设计,只为君主谋,不为天下谋”可知,该学派为法家,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和中央集权, 利用权术驾驭群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加强君主权力,故 B 符合;兵家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所 以选 B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法家 9.柳宗元说:“浮图(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 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盛大)然, 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 A. 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 B. 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C. 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 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浮屠(佛教)与易 论语合(即融合) 、不与孔子异道(即 同道、融合) ”均足以证明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佛教与儒家思想是在走向融合的,而不是反映“儒家学 说的弊端日益显露” , 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本身就是错误的选项,综上 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教合一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10.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 ” ;朱熹在后世影响最 大的著作是家礼 ,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 劝学文 谕俗文等。由此可见,南宋与西汉相比在“三纲五常”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 A. 由服务于统治者到服务于民众 B. 用理来论证其合理性 C. 注重民族性格的培养 - 5 - D. 儒家伦理道德普及化、通俗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 ,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 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 劝学文 谕俗文等”的信息可以看出,南宋理学有利于在日常生活中遵 守儒家伦理道德,有利于推动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故 D 项正确。理学的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 等级秩序,A 说法错误;BC 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 【名师点睛】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关于宋明理学,常常考查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和对 理学的评价。如“二程”认为理是万物之本源,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并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理学要求人们加强道德修养,重视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但理学压抑人性,阻碍 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1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 境与下列哪种哲学相吻合 A. 老庄哲学 B. 陆王心学 C. 程朱理学 D. 孔孟之学 【答案】B 【解析】 【详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强调佛在心中,领悟佛法要靠内心顿悟。 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求“理”方法是发明本心和致良知,认为理在心中,不必外求。 二者的佛法和理均认为在心中,不必外求。故答案为 B 项;老庄哲学强调“道” 、辩证法、无为、逍遥等思 想,与材料主旨无关。A 项排除;程朱理学强调“理”在心外,格物致知。C 项排除;孔孟之学强调仁、礼、 仁政和教化等思想,与材料主旨无关,D 项排除。 【点睛】本题是概念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其一,理解每一个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典型特征和主题 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其二,关注核心历史概念之间的异同与联系。例如,程朱理学强调理在心外和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是理学,其典型特征是强调理在心中,不必外求; 12.学者认为: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 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 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朱熹的孔子”是指 - 6 - A. 先气后理的思想 B. 存天理,灭人欲 C. 君权神授 D. 天人感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朱熹的孔子”即朱熹对儒学的发展,也就是朱熹为服务于阶级、时代需要而提倡的思想学说,朱 熹对董仲舒三纲五常进一步发展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故项正确; 项是以张载(“北宋五子” 之一)为代表的理学中“气学”一派(唯物思想)的思想;C 和 D 是董仲舒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13.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 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进步思想 A. 反对中央集权;经世致用 B.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 D. 反对中央集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C 【解析】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意为天下之公,反对君主专制集权,反对历代帝王把天 下当作私产的做法,反映了王夫之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意为从 自身到家国天下的文化知识及实践经验,都是应该学习实践的,反映出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故本题选 C。 中央集权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材料没有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但不 涉及学习的内容和目的,ABD 错误。 14.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不能免矣合天 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了公私之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