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拓展阅读真正的苦难没有旁观者 瑞典文学院的大门准时在10月再次打开,这一次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从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到锌皮娃娃兵最后的见证人等作品,阿列克谢耶维奇几乎以一己之力,挑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历史记载方式,用直面真实的力量,来记录那些从未发出过自己声音的人类的命运,被誉为“我们时代苦难和勇气的一座纪念碑”。 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后来在明斯克担任尼曼文学杂志的特派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用做记者的笔真实地记录着历史以及历史中普通人的痛苦和眼泪。在切尔诺贝利的回忆这本书里,也是如此,她的视角永远是从最弱势、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那里来看待所有的灾难。 蒋方舟说:“重新读一遍切尔诺贝利的回忆。当巨大的建筑倒下,看到的是一个个人。消防员的遗孀目睹自己的丈夫一点点变成具有高放射性的物体,连死后的骨灰都令人躲避;父亲把六岁的女儿装进小小的棺材里作者花了三年的时间去收集和保存灾难亲历者的情感,也是因为人脑海中那些模糊的情感、传言和印象更接近真相。” 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核辐射的危险,深入切尔诺贝利,采访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她曾在访谈里说:“你来到某个村庄,村里的人已经全部搬走(有些村庄连同茅屋、水井、圣像都一起被埋了起来)只留下一尊列宁纪念碑对于可触可见的牺牲物,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我们等待出现双头的雏鸡、无刺的刺猬。最初,谁也不理解所发生的事件的规模,谁也不了解可以杀死你身上的未来。 有人曾问过阿列克谢耶维奇:“你撰写这些著作,自己居然没有变成疯子?这种压力是普通人心理无法承受的。你不是录音机,你是个活人,你得把所有一切从心里过滤一遍。这些可怕的资料,会不会改变你的心灵?”她说:“我是独自行进的,我要用我的文字记录下世界上最真实的无常。” 这句话可以概括她的生活和写作特点。阿列克谢耶维奇仿佛来自另一个时代,然后独自一人记录着这个时代的声音。谁不知道战争是苦难的呢?谁不知道苦难两字的重量呢?但阿列克谢耶维奇永远能把苦难说得与众不同,以使你明白:真正的苦难是没有旁观者的,面对它时,我们无处可逃。 【注释】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读我思】 你认为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是一位怎样的人? 名人有名人的烦恼,托尔斯泰是如何战胜自我,走出名人的陷阱,再次创造出惊世杰作的呢?请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托尔斯泰“死”了,复活出版了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877年,托尔斯泰相继写出了轰动世界文坛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两部长篇巨著,一时声名大振。“一朝出名天下闻”,一时间,各种采访、宴请、约稿、请求签名和作序等杂事接踵而至,弄得他苦不堪言,身心俱乏,烦不胜烦。为了摆脱这些人的纠缠,一天,托尔斯泰将自己锁在房间里,对佣人说:“从今天起,我死在这房里了。不过,不要忘了给我饭吃。”此后,每当有人来访时,佣人便露出十分悲痛的神情说:“先生死了,死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渐渐地,人们都知道托尔斯泰神秘地死了,来访者也因之而绝迹,托尔斯泰得以在书房里专心致志地写作,不受外界的干扰。 1891年,托尔斯泰的一部新小说复活终于脱稿,为了修改好这部作品,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又“死”过几次,直到1899年复活出版后,托尔斯泰才真正地“复活”了。 托尔斯泰“死”了,复活出版了。为了自己的事业,心甘情愿地去“死”,摆脱各种纷扰,你也会成功,再造一个全新的自我。真正的苦难没有旁观者 她是一位传奇女性,她用自己亲身的体验,心灵的独白,记录下世界上一场场苦难的瞬间。托尔斯泰“死”了,复活出版了 示例:“装死”躲过他人打扰,获得了宝贵的写作时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多么伟大的人,也不会是十全十美的。阅读下文,让我们一起认识真实的巴尔扎克。巴尔扎克的手杖在西方世界,手杖很早以前就成为贵族绅士的饰品爱物,他们对手杖的偏爱和讲究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有些上流沙龙聚会,与其说是社交往来,不如说是炫耀攀比手杖。于是,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我们看到了出于虚荣攀比心态而倾家荡产,甚至借高利贷买镶金嵌玉手杖的末路贵族。在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中,我们读到了为争夺一根昂贵的手杖铤而走险谋杀无辜的惨剧。这时的手杖已不是支撑人们行走的工具,而是异化成了欲望和邪恶的魔杖。其实在生活中,巴尔扎克比任何人都更喜欢华贵的手杖,因为那个手杖可以证明他已经是一个“贵族”。在他出名之后,报刊杂志争相向他索稿,他为出版家所谄媚,被读者的赞美词所压倒。突然的成功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永远是危险的,巴尔扎克陶醉了,眩晕了。他觉得自己在晦暗、贫穷中度过了太多时光,他急于要用自己现在的名誉,品尝一下贵族的生活。他给自己弄了一个虚假的贵族头衔,从驴皮记开始,他的作品都是用奥诺雷德巴尔扎克这个名字来发表。一般说来,法国人姓氏中的“德”,往往是出身贵族的标记,它后面的姓大多来自古代国王或皇帝封赏的采邑,而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却是一个假贵族,他的这个“德”纯属子虚乌有、别出心裁。他给自己买了马车,配了跟班,买了别墅和高档家具,穿着华美光鲜的衣服,在头发上涂上厚厚的油可是,他毕竟是个假贵族,他的衣裤搭配得总是很花哨,很夸张,手指甲里总是满满的污垢,天热的时候,脂垢便从他涂油的头发上滴到花领子上,看上去是个十足的暴发户。当然,每日在上流社会里穿行,更少不了那根华贵手杖的陪伴。巴尔扎克一生有许多幻想,娶一位有钱的贵夫人是其中之一。从1832年2月收到韩斯迦夫人的第一封信起,一直到死,他对韩斯迦夫人始终怀着极度的热情,为了能与韩斯迦夫人结婚,耗尽心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韩斯迦夫人在丈夫去世,女儿出嫁之后,终于怀着怜悯之心同意与巴尔扎克结婚。 巴尔扎克曾兴奋地说:“您知道我既不曾有过幸福的青年时期,也不曾有过繁花盛开的春天,但是我将会有最灿烂的夏季,最温暖的秋天。”如果从他虚荣的角度来看,韩斯迦夫人亦是他多年来一直梦想得到的一根手杖。很多人习惯于伟大人物不染一尘的正面形象,殊不知,很多人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或卑微或琐碎的另一面,就如同巴尔扎克的虚荣,然而这些,在他伟大的作品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我们看到的是一轮太阳,而那些隐藏其后的污点,不过是太阳里面的黑子罢了。人们在享受阳光的普照时,谁会留意那些黑子呢? “我能粉碎一切障碍!”是的,巴尔扎克做到了,但他的手杖却无法替他击退疾病和死亡。在与韩斯迦夫人结婚后的5个月,他与世长辞,离开他所诅咒的世界和他心爱的韩斯迦夫人。不过,他的生命已足够厚了,厚到可以让我们品味无数个世纪。画画也得实事求是齐白石、张大千和徐悲鸿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1934年,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画上是一只大蝉俯趴在柳枝上,蝉头朝下,作欲飞状。齐白石见了这幅画便说:“大千此画谬矣!蝉趴在柳枝上,其头当永远朝上,绝对不能朝下。”张大千得知后,虽然没说什么,心中却不服气。1939年,张大千到四川青城山写生。那时正值盛夏,住处附近的蝉声此起彼伏。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说法,不禁跑到屋外仔细观察。只见大树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蝉,绝大多数都是头朝上,只有极少数的头朝下。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话,不禁大为感佩。1945年抗战胜利后,徐悲鸿夫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长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幅画。张请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用黑墨画了三片荷叶,另又着色,用赭红画了两朵荷花。接着,张大千在齐白石的图上补绘了几只小虾,在荷叶下的水中嬉戏,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忽然,齐白石向张大千使了个眼色,把张拉到一边,红着脸悄悄说道:“大千先生,虾虾身只有六节哟”张大千一听,有些疑惑,就在画面上又添了些水草与水纹,把节数不准确的虾身给盖了起来。宴席散去,张大千回到旅舍后,马上派人买了一大篓河虾,仔细观察后发现,虾不论大小,其身子通通只有六节。此后,张大千更是佩服齐白石的绘画功力了。【我读我思】文章标题中的“实事求是”分别表现在哪里?答案齐白石指出张大千画的蝉应该头朝上;齐白石告诉张大千虾身只有六节。世间最美的坟墓(节选)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之行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摘自语文学习) 【我读我思】文中提到拿破仑的坟墓,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有什么用意?答案形成鲜明对比,衬托托尔斯泰坟墓的庄严肃穆,震撼人心。托尔斯泰缺少属于自己的幸福,在他挣扎前行的一生中,他以什么为镜呢?托尔斯泰的镜子托尔斯泰的书桌对面有一面很大的镜子。在创作中,他常常会凝神注视镜子中的自己,看着看着,就会有泪水浸满双眼。他看到了自己悲怆的脸,看到了枯萎的年华,看到了铺满芳香的夜,看到了渐渐地浮出水面的他的灵魂。关于这面镜子,托尔斯泰说,那是为了映照良心。托尔斯泰的镜子始终在他的对面,发出冷冷的光。托尔斯泰对镜子的理解,或许就是从少年时打碎一面镜子开始的。镜子碎了,不流一滴血,却出现更多的自己。每一块镜子的碎片里都有一双眼睛深情地注视他,让他不敢把良心偷偷地贩卖一分钱。镜子,它的品质与生俱来,像玲珑剔透的骨头,看不见的高贵的骨髓存储于它的体内。托尔斯泰,他紧紧地盯住镜子中的自己,从不迷失。他还善于在镜子中捕捉到美与丑,发现善与恶。镜子很忠实,不会说谎,目睹世间万物偏偏守口如瓶。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镜子疾恶如仇,当恶毒的王后最后一次对着镜子问道“谁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时,镜子发怒了,“是白雪公主,永远是白雪公主。”它燃着了那个恶毒女人的头发,燃着了她的脚,让她在火焰里不停地挣扎。一张面孔就是一个世界,它常常露出脸颊里埋没的消息,迸出的真相令你震惊并折服。一个人对着镜子,说几句真实的话,便是给镜子装上了灵魂。托尔斯泰把整个生命里的泥土筛遍,只为寻找一粒真理的金子。谁也不会想到,那个凄清的小火车站竟然成了他去见上帝的最后一个台阶,一棵高大的树成了他的玫瑰墓地。他拥有了一切,却把这一切都抛掉了。甚至,他不让后人为他举行告别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