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1 - 2018 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历史 一、编写说明 安徽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是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 史课程标准(实验) 和省教育厅颁布的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方案(修 订) 、 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为依据,按照高中学 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我省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而制定。 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程度、历史思维 能力和必备的人文素养,力图体现基础性、公平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以科学的 评价引导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因此,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遵 循以下原则: 1思想性原则。命题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 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 任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加强革命传统、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2基础性原则。试题着重考查高中历史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注意体现试题的教育功 能和人文素养。 3导向性原则。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命 题面向全体学生,有效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 程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有 利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 2 - 4科学性原则。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命题,试题内容科学、难易适 当,试卷结构合理,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不出偏题、怪题。同时充分考虑到 我省的城乡差异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能够准确达到学业水平考试的目标。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一)考试性质(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要求,全面考查普通高中 学生在人文与社会领域内历史学科的基础性学习情况的省级水平考试。考查结果 是评估普通高中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是评价普通高中学生 在上述领域的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毕业、升学要求的基本依据之一,也 是高校录取时的参考依据之一。 (二)考试目标(二)考试目标 1目标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 准(实验) 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 规律,通过多种学习途径所培养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阅读、获取信息、分析、 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观点分析解决历史问 题的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理解、认同、尊重、感悟历史,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包括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情感、 社会责任感、人生态度、是非判断、世界意识、民主法治意识、人文与科学精神 以及世界意识和国际视野。 由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目标中不可分割的 三个维度,因此在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考查中,力求做到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 - 3 - 2水平层次要求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的要求,按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水 平层次进行考查。三个层次的内涵分别是: 识记层次(A) :考查学生对史实和规律性知识的掌握能力,考查学生的再认 和再现能力,一般侧重于了解、知道、列举等记忆性内容。 理解层次(B) :考查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获取 历史信息的能力,主要是指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能 力。 运用层次(C) :考查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 的探究能力;考查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以上三个层次的考试水平是递进关系,每一高层次考试水平的要求同时包括 了较低层次考试水平的要求。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范围(一)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规定的 3 个必修模块内容。 必修() :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 史实,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收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 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 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 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必修() :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 学会收集、 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 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必修() :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 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 - 4 - 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传承 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考试的具体内容(二)考试的具体内容 历史必修() 专题内容 要求 ABC 1 古代中国的 政治制度 宗法制 分封制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 响 2 列强侵略与 中国人民的反 抗斗争 1840 年至 1901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侵华日军的罪行 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3 近代中国的 民主革命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4 现代中国的 政治建设与祖 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5 现代中国的 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 5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 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6 古代希腊罗 马的政治制度 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7 欧美资产阶 级代议制的确 立与发展 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美国 1787 年宪法 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8 从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到社 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巴黎公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9 当今世界政 治格局的多极 化趋势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中国的振兴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历史必修() 专题内容 要 求 ABC 1 古代中国经 济的基本结构 与特点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与特征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和特点 “重农抑商” 、 “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 2 近代中国经 济结构的变动 与资本主义的 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近代民 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 位和作用 - 6 - 3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的 道路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的史实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意义 4 中国近现代 社会生活的变 迁 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 的巨大变化 5 新航路的开 辟、殖民扩张 与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的形成 和发展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 影响 6 罗斯福新政 与资本主义运 行机制的调节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 中的作用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7 苏联社会主 义建设的经验 与教训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8 当今世界经 济的全球化趋 势 “二战” 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体系的形成 以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合组织为 例,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 势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及在经 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及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7 -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历史必修() 专题内容 要求 ABC 1 中国传统文 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其主张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及 其主张 2 古代中国的 科学技术与文 化 古代中国科技成就 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 成就 汉字和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3 近代中国的 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 想历程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 所起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20 世纪以 来中国重大思 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 现代中国的 科学技术与文 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6 西方人文精 神的起源与发 展 普罗泰格拉、 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薄伽丘、但丁、达芬奇等人的主要作品和 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