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1章 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收支,学习目标: 掌握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掌握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了解当前国际货币制度的运行特征及缺陷,以及改革的内容与方向 掌握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 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与分析方法 掌握在金本位、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 了解国际收支的调节理论,第11章 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收支 目录,11.1 国际货币体系 11.2 国际收支 本章知识点,11.1 国际货币体系,11.1.1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汇率的确定。 2)各国货币的兑换性和对国际支付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对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管制与否的规定,国际结算原则的规定。 3)国际收支的调节。 4)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5)黄金外汇的流动与转移是否自由。,11.1.2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1.金币本位制 金是一种理想的货币材料,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金充当单一的本位货币成为客观需要。 当外汇市场外汇供不应求时,市场汇率就会超过铸币平价; 当外汇供过于求时,市场汇率就会低于铸币平价。,金币本位制的调节机制,在金币本位制下,各国货币都规定有含金量,各国本位货币所含纯金之比叫做金平价,各国货币的兑换率就是按照单位货币所含纯金数量计算出来的。 公式表示: 1单位甲币=(甲币含金量乙币含金量)*单位乙币 金平价是汇率的决定基础,由其决定的汇率是称为铸币平价或中心汇率,市场汇率会围绕着铸币平价或中心汇率上下波动。,图11-1 金币本位制下汇率波动的规则,图11-1 金币本位制下汇率波动的规则,(2)金本位制的特点,1)是国际金本位制度,具有“三自由”特征:金币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黄金自由输出入。 2)具有既统一又松散的特点。统一性表现为黄金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其国际间支付原则、结算制度是统一的,各国货币都有各自的含金量,因此都必然是固定汇率制。松散性表现为没有一个公共的国际组织的领导与监督,各国自行规定其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办法。,2.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准备金,以有法定含金量的银行券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代替,银行券可以在一定数额上按含金量与黄金兑换。,在金块本位制下金币的铸造和流通以及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已被禁止,黄金已不可能发挥自动调节货币供求和稳定汇率的作用,从而失去了稳定的基础。因此,金块本位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度。 它与金币本位制有着如下的区别: 1)在金块本位制下,没有金币流通,国内只限流通银行券、纸币、辅币等价值符号。 2)在金块本位制下,有限制的金块兑换代替了自由的金币兑换。 3)在金块本位制下,买入金块制代替了自由铸造制,国家按一定价格购买黄金,由中央银行或政府集中储存。,3.金汇兑本位制,实际上,它是一种带有附属性质的货币制度,仅对银行券规定法定含金量,禁止金币的铸造和流通。国内实行纸币流通,纸币不能与黄金兑换,而只能兑换外汇,外汇可以在国外兑换黄金。本国货币与某一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汇价,以存放外汇资产作为准备金,以备随时出售外汇。,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1)国家无需规定货币的含金量,市场上不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 2)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这些外汇在国外才能兑换成黄金。 3)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汇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4.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后半叶的50年中,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认为支撑世界经贸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实际上都成立于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后两者人们又习惯称之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1)各国货币比价的形成基础 美元与黄金挂钩。 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2)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3)国际收支的调节。 4)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2)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有助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由于汇率的相对稳定,避免了国际资本流动中引发的汇率风险,这有利于国际资本的输入与输出。,(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要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美元,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就要求美国不仅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顺差,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愿接受美元。 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国际贸易的增长,全世界就必须获得充足的美元储备以保证有足够的清偿力。这便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大量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流通渠道出现国际支付手段短缺。但随着美国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又会不断减少,美元又将不断贬值,导致世界各国有美元的信心丧失。,5.牙买加体系,(1)牙买加体系的内容 1)储备货币多元化。 2)汇率安排多样化。 3)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运用国内经济政策。 运用汇率政策。 国际融资。 加强国际协调。,(2)牙买加体系的特点,1)浮动汇率制度的广泛实行,这使各国政府有了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手段,即汇率变动手段; 2)各国央行对汇率实行干预制度; 3)美元仍然是重要的国际储备资产,而黄金作为储备资产的作用大大削减,各国货币价值也基本上与黄金脱钩。,(3)牙买加体系的缺陷,1)在多元化国际储备格局下,储备货币发行国仍享有“铸币税”等多种好处,同时,在多元化国际储备下,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这本身就可能造成国际金融的不稳定; 2)汇率大起大落,变动不定,汇率体系极不稳定。其消极影响之一是增大了外汇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活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负面影响尤为突出;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不健全,各种现有的渠道都有各自的局限,牙买加体系并没有消除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11.2 国际收支,11.2.1国际收支的定义 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常为1年)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由各种经济往来而发生的收入和支付,既包括涉及外汇收支的国际经济往来,也包括不涉及外汇收支的国际经济往来;既包括国际间的交换行为,也包括那些单方面转移及其他诸如黄金货币化、特别提款权分配与取消、债权债务再分类等行为,它们被统称为对外交易。,11.2.2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对一定时期(如一年、半年或一个季度)内,该国与他国居民之间所进行的一些经济活动进行系统记录的一种统计表,按复式簿记原理编制。 一些收入项目或负债增加、资产减少的项目都列为贷方,一些支出项目或资产增加、负债减少的项目都列为借方。每笔经济交易同时分记有关的借贷两方,金额相等。 因此,原则上国际收支平衡表全部项目的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相等,其净差额为零。,1.经常项目,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是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它包括三个重要的收支项目。 (1)贸易收支(Goods)。 (2)劳务(service)。 (3)单方转移收支(Transfers)。,2.资本项目(Capital Account),(1)长期资本转移。长期资本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或未规定期限的资本输入和资本输出。 (2)短期资本转移。短期资本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本输出和输入。,3.平衡项目,1)储备资产(Official Reserve Assets) 是指一国金融当局用以满足国际收支平衡和稳定汇率所需要的一切资产,它包括货币用黄金、外汇储备和特别提款权等。 2)错误与遗漏。 3)由于错误和遗漏的存在,缺口数与使用官方储备的实际增减并不相同。因而设立了这个“错误与遗漏”项目来人为加以平衡。,11.2.3国际收支不平衡及其调节,1.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 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绝对的、经常的,而平衡则是相对的偶然的。 1)周期性不平衡。由于国际间各国所处的阶段不同而造成的不平衡。经济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当一国处于繁荣阶段,而贸易伙伴国处于衰退阶段,易造成本国的贸易收支赤字。 2)结构性不平衡。由于国际市场对本国的出口和进口的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本国贸易结构无法进行调整所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3)货币性不平衡。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4)收入性不平衡。由于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增长超过出口增长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2.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1)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1)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表现 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在固定汇率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2)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的局限性,在现实生活中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影响其国际收支调节作用的发挥。 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见效较慢。 市场调节机制无力解决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国际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国际收支失。 在市场调节机制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国民收入、价格、利率、汇率、货币供应量等变量的变化可能给一国经济带来消极影响。 各国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积极调节国际收支,这有时使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受到限制,(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调节,1)外汇缓冲政策。 2)财政和货币政策。 3)汇率政策。 4)直接管制。,11.2.4关于国际收支的调节理论,1.弹性分析法 (1)弹性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弹性分析法研究的是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汇率变动对于一国国际收支由失衡状态调整到均衡状态的作用。它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将商品(劳务)贸易收等等同于国际收支。它的基本精神是,汇率变动是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本国生产的贸易品(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一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国际收支。,(2)弹性分析法的限制条件,1)马歇尔-勒纳条件。 该条件是指,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货币贬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 Em + Ex 1 2)J曲线效应。,(3)对弹性分析法的评价,1)该理论把国际收支仅局限于贸易收支,未考虑到劳务进出口与国际间的资本移动。 2)该理论以小于“充分就业”为条件,因而做出了供给具有完全的弹性的假定。不适用于经济周期的复苏与高涨阶段。 3)它是局部均衡分析,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忽略了其他重要的经济变量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以及其他一些相互关系。,4)它是一种静态分析,忽视了汇率变动效应的“时滞”问题,汇率变动在贸易收支上的效应是呈“J形曲线”的。没有看到贬值不是通过相对价格变动,而是通过货币供给和绝对价格水平的变动来改善贸易收支的。 5)弹性系数在该理论中是一个最重要的参数,但如何确定,是一个极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2.吸收分析法 吸收分析法,是1952年詹姆士爱得华和西德尼亚历山大提出,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从国民收入和总需求的角度,系统研究货币贬值政策效应的宏观均衡分析。 (1)吸收论的主要观点: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帐户可表示为: 国民收入(y)=消费(c)+投资(i)+出口(x)-进口(m),变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