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4 我国商贸物流地理,4.1 我国商业布局概述,4.1.1 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目前,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4个方面。 1. 自然地理因素 影响商业布局的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和地形三个方面。 (1) 地理位置。根据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类。 经纬位置。即以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交的坐标点表示的空间位置,也称数理位置或天文位置。 自然地理位置。即以地球表面的山川、河流等自然界的事物表示的相互空间关系。如天津位于渤海湾西岸、华北平原东北部。 经济地理位置。即以地球表面具有经济意义的地理事物表示的空间关系。如郑州位于京广、陇海铁路的交汇处。 政治地理位置。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空间关系。,(2) 气候。气候不仅影响商品的产量和质量,也影响商业布局。具体的影响可概括为以 下6个方面。 世界气候类型的多样性、空间分布的地域性和时间变化的季节性,使世界农作物的生长也呈现多样性、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从而影响了国际贸易中大宗农产品的构成和流向。 气候的差异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从而影响国际贸易中农产品的价格。 气候的差异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习惯,因此影响了消费品的种类与数量。 灾害性的气候,如水、旱、风灾等,常常导致工农业减产、交通中断,从而影响了国际贸易中工农业产品的供应数量、价格和履约的时间。 气候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 适宜的气候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3) 地形。地形的多样性既形成了商品生产、流通的地区差异,又促进了各地间的商品交换,有利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2. 生产布局因素 生产布局对商业布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布局的地区差异对商品购进的地区差异的影响方面。 3. 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主要包括:人口数量、密度、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地区分布,它们是影响商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4. 交通因素 交通是保障商品购进和销售得以实现并以此影响购进和销售数量的重要因素。,4.1.2 商业布局的原则,1. 工业品批发网点布局的原则 (1) 工业品批发企业的区位设置,应保证商品货源充足,流向合理,地理位置优越。 (2) 工业品批发企业应按级别类型分别设置在商业经济中心、交通城市、商品集散地。 (3) 工业品批发企业的设置,应按企业规模、等级大小和作用半径来选择区位,按各级企业经营商品的种类、构成、流通额的大小及供应对象协调布局 2. 农产品收购及批发网点布局的原则 (1) 农产品收购企业应按经济区域设置,便于合理组织商品流通。 (2) 农产品基层收购企业要紧靠产地,以适应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分散性和季节性。 (3) 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较集中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应设置较大的采购站和专业收购站。 (4) 调拨供应企业要设在交通条件较好的区位,并在转换交通工具的物资集散地设立转运站、临时加工点、包装厂和仓库。 (5) 城市批发企业应选择在商品交换发达、城镇人口较多的商业中心布局。,3. 零售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 (1) 聚集性原则。 (2) 方便原则。 (3) 综合布局原则。 (4) 便于购销原则。 (5) 兼顾城乡利益的原则。 4. 饮食服务行业布局的原则 (1) 选择性。 (2)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3) 保持传统的地方特色。,4.1.3 我国商业企业布局,1. 批发商业企业营业点布局 我国的工业品批发商业网一般分为三级,即一级采购供应站(以下简称一级站)、二级采购供应站(以下简称二级站)和三级批发站(以下简称三级站)。 (1)一级站是指全国性工业品批发商业企业,处于商品流通的第一道批发环节,其职能为收购当地(或指定地区)的工业产品,接收进口商品,储备主要的商品,在全国范围内对二级站调拨、供应工业品商品。 (2) 二级站是指区域性工业品批发商业企业。 (3) 三级站是指市、县公司所属的地方性基层批发机构,处于商品流通的最后一道批发环节,2. 零售商业企业营业点布局 在我国的大、中型城市里,零售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都以群式集中为主、零星分散为辅,多为三级设置。 (1) 一级商业网点群。即全市性大型商业网点群(也可称为全市性商业中心),主要为全市和外地流动人口服务。 (2) 二级商业网点群。即城市市区内区域性商业中心,主要为本区居民和部分流动人口服务,对一级商业网点群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 (3) 三级商业网点群。即城市居民区内的小型商业网点群,主要为附近居民服务,4.1.4 我国商品市场的分布,1. 商品货源市场 (1) 购进总额最大的货源市场。这类货源市场主要包括上海、江苏、广州,也是我国主要的采购市场。主要货源对象有工业品、时装、高档消费品等。 (2) 全国重要的商品货源市场。这类货源市场主要包括北京、广州、山东、四川、辽宁、河南、湖北、浙江、河北、黑龙江、天津、安徽等,是我国工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市场 (3) 农、副产品及某些工业品货源市场。这类货源市场包括吉林、福建、云南、江西、陕西、广西、山西、新疆、内蒙、甘肃、贵州等。这些地区工业不甚发达,主要货源有特殊工业产品及农副产品,如山西的煤、福建的糖等。 (4) 土特畜产品货源市场。这类货源市场包括青海、宁夏、西藏等,虽然货源量不大,但具有地方特色,如青海、宁夏的羊、藏红花、冬虫夏草等。,2. 商品销售市场 (1) 全国重大商品销售市场。这类销售市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山东、四川、辽宁、河南等省市。 (2) 全国商品销售重要市场。这类销售市场包括河北、湖北、浙江、湖南、黑龙江、安徽、吉林等地。 (3) 商品销售一般市场。这类销售市场包括福建、山西、广西、江西、云南、陕西、内蒙古、贵州等地。 (4) 商品销售次要市场。这类销售市场包括青海、宁夏、西藏等地。,3. 主要商品流向 (1) 粮食。东北地区的小麦、大豆、杂粮南运华北,西运西北;长江流域的大米南运广东、北运华北、东运上海及沿海城市。 (2) 糖。南糖北运、西运;东北及内蒙古产的甜菜糖少量运至华北及西北。 (3) 盐。北方沿海盐(长芦盐)流至华北、东北、华东及中部地区;南部沿海盐流至华中、华南及南部地区;西部盐除本地消费外,部分运至我国的中部地区。 (4) 石油。我国的石油工业主要分布于北方,因而石油的基本流向是北油南运。 (5) 煤炭。煤炭的总流向是西煤东运、北煤南运。,4.1.5 物流与商业的关系,1. 物流是商业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商业活动中,一般存在4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 (1) 信息流。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销行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也包括诸如询价单、报价单、付款通知单、转账通知单等的商业贸易单证,还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誉等。 (2) 商流。即商品在购、销之间进行交易和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运动过程,具体是指商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 (3) 资金流。主要是指资金的转移过程,包括付款、转账等过程。 (4) 物流。作为“4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 2. 商业与物流两者不可分割 3. 物流与商业在各类产业中发展最快,4.2 我国商业中心的形成、发展与分布,4.2.1 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 1.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是商业中心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2. 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 3. 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状况是商业中心形成的基本因素 4. 行政区划的建制和变更亦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因素,4.2.2 商业中心的发展,我国商业中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新中国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古代先秦时代,我国在商业经济活动发达的黄河流域出现了一些不具有完全商业中心意义的商品集散中心,如大梁(今开封)、蓟(今北京)、洛阳等地,这是我国商业中心的萌芽。 在隋唐时期,我国开始出现了一些商业中心。在隋唐前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商业中心集中于北方和内地,如西京长安、东都洛阳。 在宋、元、明、清时期,我国的商业中心进一步发生变化,商业中心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多以南方商业中心为主,如宋代的临安(今杭州)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到明清时期,全国的商业中心城市达50多座 近代,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00多年间,商业中心主要有广州、上海、天津、厦门、青岛、大连,并以上海最为繁荣。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除对东南沿海的商业中心进行技术改造、调整商业经济结构并取得一定成效从而继续扩展外,广大内地尤其是西北、西南地带通过发展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迅速崛起一批新的商业中心,如兰州、西安、重庆、汉口等,4.2.3 商业中心的作用和特征,1. 商业中心的作用 (1) 促进各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2) 促进生产,引导生产,调整区域经济结构。 (3) 促进商品交换,强化商品流通,推动经济贸易的发展。 2. 商业中心的基本特征 (1) 地区差异性。 (2) 综合性较强。 (3) 聚集性较高。 (4) 辐射能力大,4.2.4 商业中心的分布特点,1. 多数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在内地和边疆分布较少 2. 多数沿江河、铁路干线分布 3. 以行政建制形成多层次分布,4.2.5 主要商业中心的分布,1. 全国性商业中心 全国性商业中心是指对全国或在较大地域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具有组织和制约作用的商业中心。 (1) 上海。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我国工商业最密集的城市和最大的综合性商业中心及对外经济中心,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在全国市场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 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科技、文化中心,是我国铁路运输的总枢纽,也是全国性的商业中心之一。 (3) 天津。天津是华北渤海经济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商业活动历史悠久,是全国有名的工商业城市,也是我国著名的商业中心。 (4) 广州。广州是我国南方沿海最大的商业中心和对外贸易港口城市。 (5) 沈阳。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商品经济流通中心。,(6) 武汉。武汉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组成,地处长江与汉水的汇合处,是京广、汉丹、武大铁路的交汇点,水陆交通便利,处于“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与全国各大经济区的商品贸易往来十分密切,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商贸中心。 (7) 重庆。重庆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汇合处,是成渝、川黔、襄渝铁路的交汇点,是长江上游的交通枢纽,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经济、商业中心,而且历史上就是有名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 (8) 西安。从规模来看,西安是全国性商业中心中最小的一个,在西北地区又是最大的城市。,2. 地区性商业中心 地区性商业中心是指对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具有组织和制约作用的商业中心。 (1) 省、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2) 沿海港口城市。 (3) 与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工业基地结合的商业中心。 (4) 内地或边区少数民族商业中心 。,4.3 我国对外贸易与航线,4.3.1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1. 旧中国不平等的对外贸易 旧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 对外贸易主权的丧失。 (2) 旧中国是帝国主义掠夺廉价原料地和商品的倾销地。 (3) 不等价交换造成长年的贸易逆差。 2. 新中国的对外贸易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关系建立,我国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对外贸易体制。 20世纪50年代,我国主要发展了同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往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国内政策失误加上三年自然灾害以及中苏关系的恶化,导致国内经济陷入暂时的困境,对外贸易首次滑坡。,4.3.2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1. 进出口市场结构 20世纪50年代,我国主要同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 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逐步扩大了贸易对象范围,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同日本、美国、欧盟的贸易得到迅速的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同韩国的贸易得到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