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1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5页 / 共51页
第6页 / 共51页
第7页 / 共51页
第8页 / 共51页
第9页 / 共51页
第1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税务会计实务,作者:朱丹,责任编辑:孙秀丽 出版日期:2010年7月 IDPN:308-2010-65 课件章数:8,模块六 企业所得税,知识目标,.掌握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等税制内容的具体规定。 .掌握企业所得税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理解并掌握居民企业与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外国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 .掌握企业所得税不同征收方式的适用条件。 .掌握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填报规定。 .明确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涉及的账户。,能力目标,.能判断哪些企业应征收企业所得税,能够区分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会判断其所适用的税率。 .会计算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应纳税额。 .会填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能进行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项目一 学习企业所得税税制要素,任务一 确定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一、确定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具体分类 三、确定扣缴义务人 任务二 确定企业所得税征税对象,任务三 确定企业所得税税率,项目二 计算企业所得税,任务一 计算居民企业与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的应纳税额 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种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项目会计利润纳税调增额纳税调减额,(一)确定收入总额 1.销售货物收入 (1)销售货物收入的确认条件。 (2)收入金额的确认。 2.提供劳务收入 (1)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 (2)收入方法的确认。 (3)收入金额的确认。 3.转让财产收入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5.利息收入 6.租金收入 7.特许使用费收入 8.接受捐赠收入 9.其他收入,(二)免税收入(纳税调减) 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 (1)国债利息收入。 (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3)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4)符合条件的非营利公益组织的收入。,(三)确定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及范围、标准,1.工资薪金的税前扣除 2.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税前扣除 3.社会保险支出和住房公积金的税前扣除 4.利息支出的税前扣除 5.借款费用的税前扣除 6.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 7.广告宣传费的税前扣除,8.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 9.租赁支出的税前扣除 10.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的税前扣除 11.汇兑损失的税前扣除 12.企业提取的专项基金的税前扣除 13.劳动保护支出的税前扣除 14.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额的税前扣除 15.资产损失的税前扣除,(四)确定税前不得扣除的项目,(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2)企业所得税税款。 (3)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纳税调增)。 (4)罚款、罚金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纳税调增)。 (5)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计提准备金年度应纳税调增,转回年度应纳税调减)。 (6)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捐赠(纳税调增)。 (7)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纳税调增)。 (8)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9)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五)确定以前年度的亏损弥补,弥补亏损要点: (1)只能弥补五年,五年内无论盈亏,都作为实际弥补年限。 (2)弥补期间需要连续计算,不得间断。 (3)先亏先补,不得将亏损弥补期相加。 (4)境内外盈亏不得互补,境外同一国内盈亏可互补,不同国间不得互补。,二、计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准予抵免的税额 (一)确定应纳所得税额的减免额和抵免额 1确定减免所得税额 减免所得税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实际减免的企业所得税额,主要包括: (1)企业技术转让所得的减免。 (2)基础设施建设的减免。 (3)农、林、牧、渔业的减免。 (4)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减免。 (5)民族自治地方的减免等。,2确定抵免所得税额,(1)计算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已纳税额的抵免额。 境外所得已纳税款抵免限额全部所得按我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或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境内外应纳税所得总额 应纳税额境内外应纳税所得总额税率境外已纳税额(抵免限额境外已纳税额时)或抵免限额(抵免限额境外已纳税额时),(2)计算设备投资额的抵免额。,(二)计算应纳税额,1.计算预缴企业所得税 1)据实预缴: 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实际利润累计额税率减免税额已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额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2计算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 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准予抵免的税额 多退少补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月(季)已预缴所得税额,任务二 计算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的应纳税额,一、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项目三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任务一 确定征收方式,一、查账征收 二、核定征收 (一)确定核定征收的范围 (二)确定核定征收办法 采用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应税所得率 或: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任务二 确定纳税期限 任务三 确定纳税地点 一、确定居民企业的纳税地点 二、确定非居民企业的纳税地点,任务四 填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一、填制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表,二、填制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项目四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任务一 学习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计核算 一、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及一般程序 二、确认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一)确认资产的计税基础 1固定资产 ()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不同产生的差异。 ()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2无形资产 (二)确认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1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 2预收账款 3应付职工薪酬 4其他负债,三、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一)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二)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三)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 1.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四)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 1.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1)确认的一般原则 (2)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 2.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四、确认与计量所得税费用,(一)确认当期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利润表但计税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计入利润表的费用与按照税法规定可予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利润表的收入与按照税法规定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收入之间的差额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二)确认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三)确认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任务二 学习应付税款法的会计核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