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6章 第三方物流 16.1 物流业务外包的必然 16.1.1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 参见教材P329 1.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借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力量。它是企业独有的、能够支撑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并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要运用以价值为基础的思维,考虑什么是企业的目标,以及如何使之最大化。最大化的企业价值是一个动态的而不是静态概念。 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表现形式角度可将其分为三类: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2.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1)价值性。 (2)独特性。 (3)延展性。,3.核心竞争力的实质 企业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对自身所需资源的争夺与优化配置的能力。竞争力是企业争夺环境中资源的能力。可以将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简单地概括为:企业能长期占有的优势资源。,16.1.2 业务外包发展的必然性 参见教材P329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业务外包(Outsourcing)的定义是:企业为了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竞争优势,将其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完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业务外包发展的必然性。 1.业务外包是市场竞争的必然 2.业务外包是企业组织结构变迁的结果 3.“纵向一体化”模式悖论 4.业务外包的理念,业务外包推崇的理念是,如果在供应链上的某一环节不是最好的,而且这些环节又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如果这种活动不至于与客户分开,那么可以把它外包给社会上最适合的专业公司去做。,16.1.3 物流业务外包的动力 参见教材P331 1.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 2.分担风险 3.加速企业重组 4.辅助业务运行效率不高、难以管理或失控 5.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 6.利用外部资源实现规模效益,16.2 第三方物流概述 16.2.1 第三方物流的涵义与特征 参见教材P332 1.第三方物流的涵义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TPL)的定义是: “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可以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2.第三方物流的特点 (1)信息网络化。 (2)关系合同化。 (3)功能专业化。 (5)物流服务多样化、复杂化。,3.第三方物流的专业优势 (1)具有专业水平和相应的物流网络。 (2)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3)可以帮助生产或流通企业减少资本投入。 (4)促进客户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5)第三方物流的信息技术优势。,4.妨碍物流业务外包的原因 (1)客户企业担心可能出现的对货物控制的潜在风险。 (2)有些客户企业认为自营物流可以避免“外包”形成的直接 费用支出。 (3)自己操作物流能保证自己的物流利益不与其他的企业共 享而受损。 (4)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目标不一致,产生对外包的抵制和 阻力。,16.2.2 物流外包的形式 参见教材P334 1.物流业务完全外包 物流业务完全外包是最彻底的外包形式,即企业本身不再承担任何物流职能。有两种情况会促使企业采用完全外包的形式:一是,企业不具有自营物流的能力;二是,企业虽然具有自营物流的能力,但是在进行物流系统评价时倾向于物流外包。,2.物流业务部分外包 3.物流系统接管 物流系统接管是企业将物流系统全部卖给或承包给第三方物流,即物流社会化。 4.战略联盟 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或其他企业合资,企业保留物流设施的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同时,物流合作商提供部分资本和专业服务,企业也为合资者提供特色服务,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5.物流系统剥离 物流系统剥离是指企业将物流部门分离出去,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子公司。 6.物流业务管理外包 物流业务管理外包是指企业拥有物流设施的产权,而将物流管理职能外包出去。,16.2.3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类型 参见教材P334 1.按照提供物流服务的种类划分 (1)以资产为基础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2)以管理为基础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3)综合物流服务。 (4)提供临时物流服务。,2.按照所属的物流市场进行分类 (1)操作性的物流企业。 (2)行业倾向性的物流企业。 (3)多元化的物流企业。 (4)客户化的物流企业。,生产或流通型企业不论选择哪种类型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其基本要求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比本企业做得更好;能够以更低的费用完成物流作业;能够以更快速度完成物流任务;能在销售方面取得更大成功: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业务活动;或需要选择具有特殊物质技术能力的物流服务。,16.3 第三方物流的价值创造 16.3.1 实现价值创造的原则 参见教材P335 1。快速反应能力是实现“竞争优势”的基础 2。以“创造价值”的理念来取代“开源” 用价值观点看物流,一般分为三种活动: (1)价值保护与维持。 (2)商品价值实现。 (3)商品价值增值。 3。以“避免成本发生”策略取代“节流” 4。建立有凝聚力的物流团队,16.3.2 第三方物流的利益来源 参见教材P337 1.物流的作业利益 (1)通过第三方物流服务,客户可以获得自己组织物流活动所不能得到的服务或物流服务所需要的生产要素,这就是产生外包物流服务并获得发展的重要原因。 (2)有助于改善生产或流通型企业内部管理的运作模式。,2.物流的经济利益 物流的经济利益就是由于物流专业化、规模化带来的整体成本降低和设备及人员效率的提高,一般低成本取决于低要素成本和规模、范围经济的集约性。 3.物流的管理利益 管理利益就是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管理技能,使客户企业与物流企业本身都能获得的利益。,4.物流的战略利益 战略性利益,即通过灵活调整实现稳定利益,包括地理范围跨度的灵活调整及根据环境变化进行其他调整的灵活性。,16.3.3 第三方物流的价值创造方式 参见教材P337 1.高效率物流运作服务 2.客户运作的整合 3.横向或纵向的整合 4.发展客户的运作,16.4 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16.4.1 第三方物流发展四阶段 参见教材P339 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角度来看,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初始合作。第三方物流企业有效地承担客户所需的基本物流服务是双方合作的首要前提条件。,(2)市场进入。在第二阶段,客户企业为开拓新的市场,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上给予大力的支持,以实现其共同的目标。 (3)市场扩张。目的就是要向零缺陷物流作业和引入高水平增值服务方向发展,以巩固和发展与客户的合作关系。 (4)高度合作。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完全融入供应链之中,成为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6.4.2 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参见教材P340 依据第三方物流服务中所采用的技术、经济、组织等实际条件,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运作模式。 1.以提高服务附加值为目标的基础物流服务 2.以获取规模效益为目标的定制物流服务 3.以培育新的客户群为目标的个性化物流服务 4.以实现产业更新为目标的系统化物流服务 5.全方位第三方综合物流代理服务模式,综合物流代理是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高级运作模式,这种以综合物流代理为特色的第三方物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集成化。 (2)模块化。 (3)通用性。 (4)先进性。 (5)实用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综合物流业务的主要思路: 不进行大规模固定资产投入,低成本经营; 将主要的服务大部分委托他人处理,注重建立自己的物流 管理网络; 实行特许代理制,将协作单位纳入自己的业务轨道; 企业经营的核心能力就是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协调管理和组织设计的方法与经验,并且注重业务流程创新和组织机制创新。,16.5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选择 16.5.1 第三方物流服务应具备的条件 参见教材P341 1.现代化的仓储设施与输送工具 2.迅速修复物流障碍的能力 3.提供增值服务 4.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 5.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16.5.2 选择第三方物流 参见教材P342,一旦决定外包物流业务给第三方物流,客户企业的选择步骤一般如下: (1)组成跨职能团队。 (2)设定目标。 (3)确定客户需求。 (4)制定选择标准。 (5)列出候选名单。 (6)候选者征询。 (7)发出招标书。 (8)现场考查。 (9)候选者资格评审。 (10)利用分析工具选择第三方物流。,16.5.3 建立共赢型第三方物流服务 1.第三方物流服务失败的原因 导致合作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纳如下: (1)第三方物流企业方面。 回避战略问题、只注重于业务层面的操作。 推销过度而了解需求不足。 夸大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缺乏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 过分依靠低价格竞争。 考虑的首先是费率和边际利润,而不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与提 高服务。,(2)客户企业方面。 视物流为成本中心而不是价值中心。 只注重价格而忽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 未认真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资格预评。 招标书不完整、对物流需求认识不足。 提出不合理的提前期。 不知道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做什么,缺乏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作 用的全面了解。 视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卖方而不是战略伙伴。,2.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措施 参见教材P344 (1)合作双方应重视共识的达成。 (2)设定标准,提供激励。 (3)建立开放式交流机制、不断增进合作信任。,3.改进第三方物流与客户企业间的关系 参见教材P344 (1)合同条款更加详细。 (2)加强合同双方所有层次间的沟通与改进。 (3)联合创新。 (4)评估体系的改进。 (5)采用公开式会计核算。,16.5.4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内部控制 参见教材P345 1.合同控制 如何做好物流合同的管理工作呢?一般可以根据合同周期的不同阶段来进行控制。 (1)建立合同。 (2)合同修改与中止。 (3)合同执行及跟踪。,2.能力控制 这些能力包括运输能力、保管能力、配送能力、装卸能力、设备能力,特别是物流规划能力等。 3.设备控制 物流设备控制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购进。 (2)使用。 (3)维修和保养。 (4)处理。,4.安全控制 在安全控制方面可以做的工作首先是防止货物被盗,同时,要根据运输工具的保管场所、物品特点和气候条件,建立消防组织,防止发生意外火灾等事故。还要对常规的自然灾害应有所防范,如雨季的淹泡、冬季的冻害等。,5.信息控制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活动也包括了对物流信息的控制。对合同、能力、设备、安全的控制,以及其他物流活动中,都涉及信息。每一个物流企业都应建立一个物流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应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来建立,它所建立的将是一个集成的信息系统。 END,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