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9页
第2页 / 共129页
第3页 / 共129页
第4页 / 共129页
第5页 / 共129页
第6页 / 共129页
第7页 / 共129页
第8页 / 共129页
第9页 / 共129页
第10页 / 共129页
亲,该文档总共1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章 几种图的介绍,离散数学 陈志奎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前言,自从1736年欧拉(L.Euler)利用图论的思想解决了哥尼斯堡(Konigsberg)七桥问题以来,图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图论被当成是数学家的智力游戏,解决一些著名的难题,曾经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图论中许多的概论和定理的建立都与解决这些问题有关。 1859年,英国数学家哈密顿发明了一种游戏:用一个规则的实心十二面体,它的20个顶点标出世界著名的20个城市,要求游戏者找一条沿着各边通过每个顶点刚好一次的闭回路,即绕行世界。用图论的语言来说,游戏的目的是在十二面体的图中找出一个生成圈。这个问题后来就叫做哈密顿问题。由于运筹学、计算机科学和编码理论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化为哈密顿问题,从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前言,在图论的历史中,还有一个最著名的问题四色猜想。这个猜想说,在一个平面或球面上的任何地图能够只用四种颜色来着色,使得没有两个相邻的国家有相同的颜色。每个国家必须由一个单连通域构成,而两个国家相邻是指它们有一段公共的边界,而不仅仅只有一个公共点。四色猜想有一段有趣的历史。每个地图可以导出一个图,其中国家都是点,当相应的两个国家相邻时这两个点用一条线来连接。所以四色猜想是图论中的一个问题。它对图的着色理论、平面图理论、代数拓扑图论等分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前言,在电子计算机问世后,图论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在解决运筹学、信息论、控制论、网络理论、博奕论、化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建筑学、心理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的问题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受到工程界和数学界的特别重视,成为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基本工具之一。 本章将结合图论基础知识,进一步介绍一些常用的基本图类,如欧拉图、哈密尔顿图、二部图、平面图、网络等,除研究每种图类的本质特征之外,都力求结合一些实际问题来阐明图论的广泛可应用性,介绍一些最基本的图论算法,使读者对图的理论和应用这两个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欧拉图,主要内容,哈密尔顿图,二部图及匹配,平面图,网络,图的示例分析,10.1 欧拉图,定义10.1 图G中包含其所有边的简单开路径称为图G的欧拉路径,图G中包含其所有边的简单闭路径称为G的欧拉闭路。 图10.1 哥尼斯堡七桥 图10.2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图,6,10.1 欧拉图,例10.1 图10.3中(a)是欧拉闭路,(c)是欧拉路径,(b)既不是欧拉路径也不是欧拉闭路。 图10.3,7,10.1 欧拉图,定义10.2 每个结点都是偶结点的连通无向图称为欧拉图。每个结点的出度和入度相等的连通有向图称为欧拉有向图。 例10.2 图10.4中(b)是欧拉有向图。 图10.4,8,10.1 欧拉图,定理10.1 设G是连通无向图,G是欧拉图,当且仅当G有欧拉闭路。,9,10.1 欧拉图,定理10.2 设G=为连通无向图,且 , ,则G有一条从 至 的欧拉路径当且仅当G恰有两个奇结点 和 。,10,10.1 欧拉图,定理10.3 设G为弱连通的有向图。G是欧拉有向图,当且仅当G有欧拉闭路。 定理10.4 设G为弱连通有向图。 和 为G的两个不同结点。G有一条从 至 的欧拉路径,当且仅当 = +1, = -1,且对G的其他结点v有 =,11,10.1 欧拉图,定理10.5 如果 和 是可运算的欧拉图,则 是欧拉图。 由定理10.5可得图10.5 图10.5,12,欧拉图,主要内容,哈密尔顿图,二部图及匹配,平面图,网络,图的示例分析,10.2 哈密尔顿图,爱尔兰数学家哈密尔顿(William Hamilton)爵士1859年提出了一个“周游世界”的游戏。这个游戏把一个正十二面体的二十个顶点看成地球上的二十个城市。棱线看成是连接城市的航路(航空、航海线或陆路交通线),要求游戏者沿棱线走,寻找一条经过所有结点(即城市)一次且仅一次的回路,如图10.6(a)所示。也就是在图10.6(b)中找一条包含所有结点的圈。图(b)中的粗线所构成的圈就是这个问题的回答。 与欧拉图不同,哈密尔顿图是遍历图中的每个结点, 一条哈密尔顿回路不会在两个结点间走两次以上,因此没有必要在有向图中讨论。,14,图10.6,10.2 哈密尔顿图,爱尔兰数学家哈密尔顿(William Hamilton)爵士1859年提出了一个“周游世界”的游戏。这个游戏把一个正十二面体的二十个顶点看成地球上的二十个城市。棱线看成是连接城市的航路(航空、航海线或陆路交通线),要求游戏者沿棱线走,寻找一条经过所有结点(即城市)一次且仅一次的回路,如图10.6(a)所示。也就是在图10.6(b)中找一条包含所有结点的圈。图(b)中的粗线所构成的圈就是这个问题的回答。 与欧拉图不同,哈密尔顿图是遍历图中的每个结点, 一条哈密尔顿回路不会在两个结点间走两次以上,因此没有必要在有向图中讨论。,15,图10.6,10.2 哈密尔顿图,定义10.3 给定无向图G,图G中包含其所有顶点的简单开路径称为图G的哈密尔顿路径,图G中包含其所有顶点的简单闭路径称为G的哈密尔顿回路。具有哈密顿回路的图称为哈密尔顿图。 由定义可知哈密尔顿圈与哈密尔顿路通过图G中的每个结点一次且仅一次,例如图10.6(b)就是哈密尔顿图(哈密尔顿圈用实线标出)。,16,10.2 哈密尔顿图,例10.3 图10.7中,图(a)、(b)中有哈密尔顿圈,图(c)中有哈密尔顿路,(d)中既没有哈密尔顿圈也没有哈密尔顿路。 图10.7 哈密尔顿图和欧拉图相比,虽然考虑的都是遍历问题,但是侧重点不同。欧拉图遍历的是边,而哈密尔顿图遍历的是结点。另外两者的判定困难程度也不一样,前面我们已经给出了判定欧拉图的充分必要条件,但对于哈密尔顿图的判定,至今还没有找出判定的充要条件,只能给出若干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17,10.2 哈密尔顿图,定理10.6 若 G 是哈密尔顿图,则对于结点集 的任一非空真子集 有 。其中 表示在 G中删去 S中的结点后所构成的图, 表示 的连通分支数。,18,哈密尔顿图的必要条件可用来判定某些图不是哈密尔顿图,只要能够找到不满足定理条件的结点集 V的非空子集 S。,10.2 哈密尔顿图,例10.4 图10.8(a)不是哈密尔顿图。 图10.8(a)中共有9个结点,如果取结点集S=3个白点,即 。而这时 (如图(b)。这说明图10.8(a)不是哈密尔顿图。但要注意若一个图满足定理10.6的条件也不能保证这个图一定是哈密尔顿图,如图10.8(c)。,19,图10.8,10.2 哈密尔顿图,定理10.7 设图 G是具有n(3)个结点的无向简单图,如果 G中每一对结点度数之和大于等于n-1,则在 G 中存在一条哈密尔顿路。 定理10.8 若G是具有n(3)个结点的无向简单图,对于G中每一对不相邻的结点 均有 ,则G是一个哈密尔顿图。 定理10.7和10.8都是充分条件,即满足这些条件的图一定是哈密尔顿图。但不是所有的哈密尔顿图都满足这些条件。例如图10.9是哈密尔顿图,但它不满足上述定理的条件。,20,图10.9,10.2 哈密尔顿图,例10.5 某地有5个风景点。 若每个景点均有两条道路与其它景点相通,问是否可经过每个景点恰好一次而游完这5处? 解:将景点作为结点,道路作为边,则得到一个有5个结点的无向图。 由题意,对每个结点 ,有 则对任两点 , 均有 可知此图一定有一条哈密尔顿路,本题有解。,21,10.2 哈密尔顿图,例10.6 今有 和 7人,已知下列事实。 a讲英语; b讲英语和汉语; c讲英语、意大利语和俄语; d讲日语和汉语; e讲德国和意大利语; f讲法语、日语和俄语; g讲法语和德语。 试问这7个人应如何排座位,才能使每个人都能和他身边的人交谈?,22,解:设无向图 ,其中 图G是连通图,如图10.10(a)所示。将这7个人排座围圆桌而坐,使得每个人能与两边的人交谈,即在图10.10(a)中找哈密尔顿回路。经观察该回路是 。即按照图10.10(b)安排座位即可。,欧拉图,主要内容,哈密尔顿图,二部图及匹配,平面图,网络,图的示例分析,10.3 二部图及匹配,定义10.4 设无向图G=。如果存在V的划分 , ,使得 中的任何两个结点都不相邻(i=1,2),则称G为二部图, 和 称为G的互补结点子集。 显然,二部图没有自圈。与二部图的一条边关联的两个结点一定分属于两个互补结点子集。一般来说,二部图的互补结点子集的划分不是唯一的。如图10.11的二部图, 和 是它的互补结点子集, 和 也是它的互补结点子集。 图10.11 二部图,24,10.3 二部图及匹配,一个无向图如果能画成上面的样式,很容易判定它是二部图。有些图虽然表面上不是上面的样式,但经过改画就能成为上面的样式,仍可判定它是一个二部图,如图10.12中(a)可改画成图(b),图(c)可改画成图(d)。可以看出,它们仍是二部图。 图10.12,25,10.3 二部图及匹配,定理10.9 设G是阶大于1的无向图。G是二部图,当且仅当G的所有回路长度均为偶数。 定义10.5 设 和 是简单二部图G的互补结点子集,如果 中的每个结点与 中的每个结点相邻,则称G为完全二部图。 我们把互补结点子集分别包含m和n个结点的完全二部图记为 。图10.14画出了 的两个图示。 很重要,我们在讨论图的平面性时还要用到它。,26,10.3 二部图及匹配,二部图的主要应用是匹配,“匹配”是图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所谓“人员分配问题”和“最优分配问题”等运筹学中的问题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