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州华美中加高中 Huamei-Bond International College 中加初中教学设计授课人:姚慧莹 2017年 9月 日课题名称天净沙.秋思科目语文班 级初一(1)班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课标要求 让学生初步了解元曲及代表作者、作品。通过诵读感受曲的意境,理解作者的处境和心境。通过品味意象、比较阅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提高鉴赏能力。能够初步学会鉴赏古诗词,学习其艺术特点,领悟其情趣和艺术魅力,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自然景致单元,这首小令为本课古诗四首之一,该课诗词按照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脉络进行编写,鉴赏从汉魏到元朝的四首诗歌。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为学生领会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及“意象”的应用,提供了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课例。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处在十一、二岁的豆蔻年华,感悟能力强,思维活跃,通过小学高年级的课程以及本课前三首诗词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审美力;该首曲词在内容上并不难理解,借助注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用引导法可引导学生感受曲词意境,用对比分析及讨论法可让学生尝试自主赏析诗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体会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副秋日黄昏图,体味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2、品味诗句,感悟意境,学习作者使用“意象”达到借景抒情目的的手法,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3、了解元曲、作者生平,积累文学知识。二、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感悟作者思想感情;2、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思想情感;2、增强学生古诗词素养,领会诗歌意境美、语言美。教学重点1、理解曲词的内容与主旨;2、借助品读、想象,体会作者思想之情;3、更深入了解“意象”的用法及作用;教学难点1、赏析曲词,领悟曲中情趣;2、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教学资源教材、ppt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活动意图教学内容与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其它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其主题多不胜数,但总有那么一些主题,常常为古人们所创作、吟诵。“乡愁”便是这其中一个主题。说起“乡愁”,总不得不提起这么一首作品,它只用28个字,却说出了大多数游子心中的那份愁绪。这首作品,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天净沙秋思。二、初读感悟1、学生听朗诵,正字音,划节奏2、通过录音,说说这首曲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凄凉、哀伤、悲凉3、学生齐读,读出节奏和感情 引导学生用“舒缓、低沉”的语调来读4、读着读着,这悲凉的感觉就渗透出来了,但是全篇无一字为悲,无一字为伤,我们又是从哪里读到的呢?枯藤、老树、古道等景物 5、这些景有什么特点?(可提示:枯萎的藤蔓)它容易勾起我们怎样的情绪? 枯藤老树:没有生机,没有活力,营造出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沉重。6、还有哪些景物也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感受?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小桥、流水、人家(共10种景物)7、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想象这10种景物、这幅画面。(同学们,让我们来用心想象一下这10种景物,有枯藤、有老树、黄昏时候回巢的乌鸦,有小桥、流水、还有人家,古道上,西风刮过,一匹瘦马在缓慢行走,夕阳渐渐西沉入山,这些景物、镜头,一个一个地组成了一幅画面,这是一副怎样的画面?)秋日黄昏图,深秋夕照图三、深入品读1、10种景物的重叠组合,带给我们一副秋日黄昏图,更带给了我们一种萧瑟、悲凉的感觉。这些景物,其实都是“意象”,同学们还记得之前学过的“意象”是什么吗?构成意境的各个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2、意象是有情感在里面的,那这些意象分别给我们什么感受?(一个学生分析一句) 枯藤老树昏鸦:显得萧条无生气,勾起人哀伤的心情,乌鸦回巢更加加重了思乡情绪。小桥流水人家:表现出平静安稳的感觉。古道西风瘦马:瘦马走在古道上,更增加了孤独、悲哀之感,西风即是秋风,更添寒冷凄凉之感。夕阳西下:夕阳已经下山了,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本是归家时刻,但游子还在漂泊,倍增伤感。3、刚刚同学们分析了每一句的意象带给我们的感受,但有一句的感情基调和全曲的悲愁基调好像不太一样?它是一种温馨、温暖的感觉,是哪一句?小桥流水人家。4、为什么这样写,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衬托(反衬),通过“小桥流水人家”的安稳平静景象,衬托出游子的悲凉。以乐景写哀情。5、通过刚刚同学们的分析,作者写景,其实当中是在抒发了自己的感情。下面同学们来找出诗眼。结合刚刚所写景物,说说作者通过这首曲词,抒发了什么感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情四、作者背景介绍1、为什么断肠人在天涯?其实和当时的背景有关。马致远,字千里。从他的字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自己寄予了厚望千里马。但是在作者所处的年代里,元代,蒙古统治者压迫汉人,歧视士人,知识分子穷困潦倒,流离失所。作为汉人,马致远在青壮年时,积极进取,一心寻求功名,在外漂泊二十多年,终于博取一官职。为官后又屡遭挤压,在经历苦闷挣扎之后,人到晚年,罢官隐居。所以作者在旅途中,看到这样一幅深秋黄昏图,还看到了温馨的人家,想起自己多年未归的家乡,不禁肝肠寸断。所以这断肠人是谁?天涯呢?游子,流落异乡的人距离家很远的地方五、拓展延伸比较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和刘禹锡秋词(其一),体会两者的不同。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注释: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春朝:春天。 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蓝天。 1、对比阅读刘禹锡秋词(其一)体会刘禹锡秋词(其一)与天净沙秋思,同为写秋,但在感情抒发上是否一致?小组讨论,待会儿我们一起分享。【作者背景补充】马致远:曾积极求取功名,但未得赏识,他的一生几乎是在漂泊不定、穷困潦倒中度过,于是在漂泊旅途中,他写下了天净沙 秋思刘禹锡: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正直春风得意之时。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刘禹锡的诗,清新而奋发。马致远的曲,伤感而凄凉。六、结束语秋思之美,美在意境,美在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现在同学们可能对家乡没有特别的感悟,但有一天,当你们背上行囊,走向远方,你可能会发现,无论这世间有多繁华,都比不上家人欢聚时刻的热闹;无论旅途的风景多么美妙,最爱的,可能还是回家的那条小路。那时候,再读天净沙 秋思 ,或许你们的感受又会不一样了。作业:1、用50个字,描写你眼中的秋天。2、背诵天净沙 秋思。学生在书中寻找、划出景物并思考。学生可闭眼想象。学生回忆“意象”知识内容,记笔记。结合注释对曲词进行理解。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找出诗眼。学生做笔记。学生小组活动,讨论思考通过提及“乡愁”这个主题,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寻找,思考其特点。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语,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想象图,更直观感受曲词,体会感情基调。带领学生回忆“意象”知识内容,通过新课巩固。理解全曲大意。进一步深入品析曲词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找出诗眼,体会全曲精华。通过介绍作者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信息、时代背景,更容易理解曲词内容。通过拓展延伸,对比阅读,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鉴赏。板 书 设 计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凄凉,冷落,伤感思乡之情 十种景物(意象)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秋日黄昏图古道 西风 瘦马夕阳课后教学自评:自 评 指 标自评等级ABCD目标能体现新教学理念(“三维度”)、全体学生达成度高。课型把握确切,内容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课堂结构清晰严谨、有节奏,教师“主导”作用明显。媒体使用适时适事,效果显著。学生参与面广、参与度高、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好。课后反思: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