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蜂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2个字。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3、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教学课时:0.5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唐代诗人罗隐以蜂为题写了一首诗,赞美了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的品质,那在这一首诗中,还会不会蕴涵着其他的思想感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简介诗人。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2、反馈识字情况,了解生字意思。3、再读古诗,注意把句子读流利。4、指名读、齐读古诗。三、学生质疑,初步感悟1、结合教学挂图、注释,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2、学生质疑,同学之间互相答疑。师作点拨讲解。(1)“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写出了无论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景致最美的地方都有它们奔忙的身影。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终日劳作的辛苦。(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人以一个问句写出对劳动人民终日劳碌却常被剥削的同情,以及对剥削阶级的愤慨之情。四、小结这首诗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这样写比直接接效果会更好。学了这课后,你们也可以将这一表现手法运动到自己的写话中去。板书设计: 蜂为谁辛苦为谁甜 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 为人类所造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