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6 块状相变,块型转变也是一种中温转变,是介于马氏体相变和长程扩散型转变之间的中间型相变。,块型转变的CCT曲线位置正好与贝氏体转变的CCT曲线位置相当。,块型转变的主要特点:,1)无成分变化,是无扩散相变; 2)界面迁移速率比一般体扩散型相变的界面迁移速率高得多; 3)晶粒具有不规则的晶界,非等轴的块状形貌。,一.纯金属中的块型转变组织,纯铁从1000淬入冰盐水中形成块型铁素体。,纯铁的等轴状铁素体和块状铁素体,冷却速度对相变临界点的影响,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相变临界点不断降低。在500030000/s之间,相变临界点稳定在740,出现第一个“平台”,发生块型转变。当冷却速度大于35000/s之后,相变临界点稳定在700左右,出现第二个“平台”,它对应纯铁的马氏体相变。说明纯铁的块型转变不同于马氏体相变。,二.钢中的块状相变,据估计,Fe-C合金中,形成块型铁素体的最高含碳量为0.02%0.03%(wt) 。 块型转变与贝氏体相变有某种亲缘关系。,稀土高纯钢块型铁素体,稀土高纯钢块型铁素体,块状相变组织可为不规则的块状,条片状,三.块状相变与贝氏体的亲缘关系,纯铁的块状转变(-Fe-Fe)与碳钢的奥氏体贫碳区中形成贝氏体铁素体亚单元(BF),A BF(-Fe)有亲缘关系。 两个转变均为成分不变的相变,都是fccbcc的晶格改组,转变速率都较快。形貌均为块状、条片状。 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可以认为:奥氏体贫碳区中的贝氏体铁素体形核长大是块状相变,长大到亚单元即停止长大。亚单元形貌为方块状、条片状。,无扩散型相变的两种长大方式:,(1)成分不变的协同型长大是无扩散相变,如马氏体转变; (2)成分不变非协同型转变也是无扩散相变,新相可以连续长大,即以块状相变方式长大。,界面控制、成分不变的非协同型转变热力学图解,过冷奥氏体在孕育期中首先形成贫碳区,贫碳的奥氏体区域以块状转变的方式完成相变。形核并长大为条片状贝氏体铁素体亚单元,界面处的Fe原子、替换原子以热激活跃迁的方式转入贝氏体铁素体中。 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长大为 亚单元就是一种块状转变。,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成以块状相变方式进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