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6页
第2页 / 共86页
第3页 / 共86页
第4页 / 共86页
第5页 / 共86页
第6页 / 共86页
第7页 / 共86页
第8页 / 共86页
第9页 / 共86页
第1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第2版),主编 韩春明,第3章 工业产品的形态设计,3.1 概述 3.1 概述 3.2 产品形态设计中的构成原理及构成心理 3.3 产品形态设计的原理和方法,3.1 概述,3.1.1 形态的基本概念 3.1.1 形态的基本概念 3.1.2 形态的分类 3.1.3 形态的基本要素,3.1.1 形态的基本概念,世上万物皆有形。人们认识一种物质,通常是从视觉上(或触觉上)对其形态的直观体验开始的。用简单的术语来表述,形态是由一种物质或结构所呈现出来的视觉特征。由于物质种类间的差异,或是同质异构,因而表现出的形态也有所差别。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开始以自然界中的自然形态为范本,进行有意识的模仿创造。为了生存需求,人们逐渐突破受单纯模仿自然形态思维的束缚,进而演变、创造了一些自然界中原本并不存在的人为形态为己所用。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人们便借助一定的材料和技术去创造兼备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物品。然而,功能并非形态设计中的首要条件或唯一出发点,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类的需求多样化,人类对产品形态的表现远不仅仅局限于对其功能的描述,还要赋予其情感和意志的表达,并具有某种审美意义。,3.1.2 形态的分类,图3-1 贝壳,3.1.2 形态的分类,图3-2 山脉,3.1.2 形态的分类,图3-3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3.1.2 形态的分类,(1)几何抽象形:它是一种纯粹的、理性的、以几何线为主的形, 如圆形、矩形、三角形、梯形此类形态给人以理性、逻辑感觉,但同时也易使人产生冷漠、生硬的心理感受(见图3-4)。 (2)有机抽象形:它是介于自然形和抽象形之间的一种形。 (3)偶然抽象形:该类形态是由某种偶然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并非完全能由人主观控制的形态。,3.1.2 形态的分类,图3-4 几何抽象形图,3.1.2 形态的分类,图3-5 有机抽象形,3.1.2 形态的分类,图3-6 偶然抽象形,3.1.3 形态的基本要素,1.概念的要素 概念的要素是指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由感知而得到的抽象性要素,具体而言是“点、线、面、体”。 (1)点 (2)线 (3)面 (4)体 2.视觉的要素 要想使概念的要素可视化,则须通过形状、数量、色彩和肌理加以体现,而形状、数量、色彩和肌理就是视觉的要素。 (1)形状:是指曲直性、开闭性、凹凸性、贯通性等。 (2)色彩:是指色相、明度、纯度这三要素。 (3)数量:是指个数、根数、点的大小、多少、线的长短和粗细、面的广度、体的量感等,任何形态也都有大小、多少、数量之感。,3.1.3 形态的基本要素,(4)肌理:是指材料质地的组织构造给人的一种主观感受。 3.关系的要素 (1)方位:形态与形态的方向与相互位置,是垂直、水平、倾斜还是相互分离、交叠等。,3.1.3 形态的基本要素,图3-7 规律性骨骼,3.1.3 形态的基本要素,图3-8 非规律性骨骼,3.1.3 形态的基本要素,图3-9 作用性骨骼,3.1.3 形态的基本要素,图3-10 非作用性骨骼,(2)骨骼:骨骼是构成中最主要部分之一,也是影响构成变化的最大因素。,3.1.3 形态的基本要素,图3-11 电动轮 椅“Artionstorm”,3.1.3 形态的基本要素,(3)光线:有光的存在使人的视觉感知到各种各样的形态,但相同的形态因光照角度和光色不同,则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不同。 4.实用的要素 实用的要素是指设计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3.2 产品形态设计中的构成原理及构成心理,3.2.1 构成 3.2.2 平面构成 3.2.3 立体构成 3.2.4 形态的视错觉,3.2.1 构成,现代造型基础是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构成心理为基本内容。它的形成来源于德国包豪斯的教学体系。构成是研究物质世界形态要素及其组合规律的科学。它不以客观物像为模特进行写生,而是从造型要素入手,把客观物像分解为点、线、面、体、空间,然后按照一定的秩序重新组合,构成一新的形态。 构成与设计是有区别的。,3.2.2 平面构成,1.点的构成 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 1)单独的一个点具有吸引视觉注意力的功能。 2)当两点并存于同一画面时,人在视觉心理上会自动在其间生成心理连线。 3)多点连续排列可产生虚线和虚面。 4)多点按一定大小排列可产生方向感、节奏感和韵律感。 5)点在画面中位置不同,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见图3-12)。 2.线的构成 在几何学中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有长度、位置而无宽度。,3.2.2 平面构成,图3-12 点的构成,3.2.2 平面构成,3.面的构成 几何形的面有单纯、明快、简洁、理性、秩序感强,但易流于机械、冷漠。 4.基本形的构成 一个点、一条线、一块面都可以成为基本形元素,基本形的构成应简练一些,以免由于构成形式本身的丰富多样从而使画面过于复杂而烦琐。 (1)单形:平面构成中将出现的一个完整的单独形象称为单形。,3.2.2 平面构成,图3-13 形的位置关系,(2)正形与负形:在平面构成中形象占据画面空间,这时习惯把形象称为“图”,而将周围的空间称为“底”。 (3)群化:群化是基本重复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像一般重复构成那样四面连续发展,而且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3.2.2 平面构成,图3-14 图底反转,3.2.2 平面构成,图3-15 形的群化,3.2.3 立体构成,1.线材立体构成 (1)概述:线材是指在长度上给人以线状视觉效果的材料,有软硬之分。 (2)软质线材构成:软质线材本身不具备一定的结构硬度,故需借助一定的硬质框架方可构成空间立体。,3.2.3 立体构成,图3-16 软性线材构成,(3)硬质线材构成:硬质线材包括木条、金属条、塑料棒、玻璃棒、纸捻、竹条等。,3.2.3 立体构成,图3-17 多回转体组合,3.2.3 立体构成,图3-18 桁架结构,3.2.3 立体构成,2.面材立体构成 (1)概述:面材是指具有一定厚度和长宽度的板状材料,可以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纸张,也可以是木板、金属板、胶合板、塑料板、有机玻璃、玻璃、泡沫等材料。,3.2.3 立体构成,图3-19 面材折屈,3.2.3 立体构成,(2)面材折屈(见图3-19):大家都知道,一张白纸不具备一定的承载强度,但进行几道折屈后便可承重。 (3)面材分割:面材分割方法很多,可将面材挖洞、均分或按比例分割,也可将面材作一局部分割而不剥离整体。 (4)面材组合(见图3-20):通过折屈、弯曲、压屈、切割等方式加工处理后的面材,要想进一步组合,就需运用一定的组合方法。,3.2.3 立体构成,图3-20 面材组合,3.2.3 立体构成,图3-21 胶粘法,3.2.3 立体构成,图3-22 插接法,3.2.3 立体构成,(5)柱式结构:它是由板式面材折屈加工而成,柱的上、下底面可封闭也可不封闭。 (6)多面体结构:多面体的面材构成是指由面材折屈组合构成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等,进而由这些基本形体再进一步集聚构成或切割变化,组成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空间立体造型。 (7)组合结构:它是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将多个面材单体重新穿插组合在一起而形成一整体。 3.块材立体构成 块材是指具有长度、宽度、厚度三维空间的立体量块实体。,3.2.3 立体构成,(1)变形:其手法主要是使冷漠的几何形体向有机形体转化,从而更具有人情味。 (2)分割:块材分割其实是一种减法构造,主要是指对基本形体利用分割、切削等手法所创造出新的形体。 (3)组合:将简单的形体组合成复杂形体,这种组合可分为接触式和分离式组合。,3.2.3 立体构成,图3-23 几何式切割,3.2.3 立体构成,图3-24 自由式切割,3.2.3 立体构成,图3-25 贴加组合,3.2.4 形态的视错觉,1.色感对比的影响 同等大小的两点,白底上的黑点感觉比黑底上的白点要小,这是因明度高的色点在视觉上醒目而有扩张感。 2.周围形态的影响 同等大小的两点,被大形包围的感觉比被小形包围的小,这是由于在大小对比中处于优势的点更易吸引注意力的缘故。 3.位置关系的影响 同等大小的两点,上方的点较下方的点大,这是因人的视知觉习惯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而先看到的形态(点)较易吸引注意力的缘故。,3.2.4 形态的视错觉,图3-26 错觉图,1)在设计中避免错视带来的误导。 2)利用错视进行有一定趣味性的设计。,3.3 产品形态设计的原理和方法,3.3.1 产品形态设计要素 3.3.2 产品形态设计的原理 3.3.3 产品形态设计的方法,3.3.1 产品形态设计要素,1.形态 形态是营造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通过产品的尺度、形状、比例及层次关系对心理体验的影响,让用户产生拥有感、成就感、亲切感。,3.3.1 产品形态设计要素,图3-27 刀的把柄,3.3.1 产品形态设计要素,图3-28 坐椅设计,3.3.1 产品形态设计要素,2.色彩 色彩也是奠定产品整体形态感受与风格特点的一个重要层面。 3.材质 人对材质的知觉心理过程是不可否认的,而质感本身又是一种艺术形式。 4.结构 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连接和作用方式称为结构。,3.3.1 产品形态设计要素,图3-29 功能相近但结构不同的泡茶器,3.3.2 产品形态设计的原理,1.实用机能 “机能”特指一件产品为达到某种目的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所需的形态和结构等。,3.3.2 产品形态设计的原理,图3-30 奥拉座椅,3.3.2 产品形态设计的原理,2.生产性和经济性 产品的创造作为一种造物活动,必然要通过工艺材料、运用工艺技巧,制成具有功能目的的各种实物。,3.3.2 产品形态设计的原理,图3-31 形态各异的茶壶,3.3.2 产品形态设计的原理,图3-32 现代工具箱,3.3.2 产品形态设计的原理,图3-33 吸尘器,3.3.2 产品形态设计的原理,3.美感机能 人类除了生活在一个理性的、合乎逻辑的世界中外,同时也生活在感性中。 (1)材质:产品造型与材质的选择密不可分。 (2)装饰与色彩:现代的流行趋势是造型力求简洁,避免烦琐装饰。 (3)制造技术:优良的材质、完美的造型设计,都须通过精良的制造技术来体现出其美的价值。,3.3.2 产品形态设计的原理,4.独创性 谈到设计上的“独创”、“创新”,很容易让人理解成全新的造型、全新的装饰,但这并非“独创”的全部含义,它还包括创新的材料应用方式、创新的手法、创新的观念等,而独创设计的核心就是创造新的生活方式。,3.3.2 产品形态设计的原理,图3-34 三角形表,3.3.2 产品形态设计的原理,图3-35 三角电子文具,3.3.3 产品形态设计的方法,图3-36 简洁的造型,1.简洁化 简洁化的形态是,构成要素少、结构简单、形象明确、肯定。,3.3.3 产品形态设计的方法,2.结构重组 结构重组是将组成产品的主要形体单元的相互排列和组合形式作为形态设计的变量,从而产生多种设计方案,以供优化选择最佳形态。 (1)功能的改善和增加:即产品应更适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用更方便、更经久耐用。,3.3.3 产品形态设计的方法,图3-37 结构重组,3.3.3 产品形态设计的方法,(2)性能的提高:即产品应更安全可靠,利于维修和保养, 并节约能源和不污染环境。 (3)成本费用的降低:即在产品生产制造、材料选择,以及整个流通领域中的包装、运输、销售等方面须着眼于降低费用。 3.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就是将产品的某些要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具有特定功能的子系统,并将子系统作为通用性的模块与其他产品要素进行多种组合,产生新的具有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的产品,如图3-38所示。 1)有利于通过模块的更新而使产品快速更新换代。 2)采用模块化设计,利于产品设计的快速、高效及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有效地缩短生产周期。 3)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经营目的。,3.3.3 产品形态设计的方法,图3-38 模块化设计,1)结合面在组合当中的可靠性、精确性和良好的置换性。 2)模块结构与外形的适应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