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1页
第2页 / 共111页
第3页 / 共111页
第4页 / 共111页
第5页 / 共111页
第6页 / 共111页
第7页 / 共111页
第8页 / 共111页
第9页 / 共111页
第10页 / 共1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往复式制冷压缩机 2.1 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2 热力性能 2.3 驱动机构和机体部件 2.4 气阀 2.5 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的内置电动机 2.6 总体结构 2.7 润滑系统和润滑油 2.8 往复式制冷压缩机的振动和噪声 2.9 安全保护,机体:压缩机的机身,用来安装和支承其他零部件及容纳润滑油。 传动机构:用于传递动力,包括曲柄、连扦和活塞等部件。 配气机构:保证压缩机实现吸气、压缩、排气过程的配气部件,包括吸、排气阀片,阀板和气阀弹簧等。 润滑油系统:对压缩机各传动摩擦耦合件进行润滑的输油系统,包括油泵,油过滤器,油压调节部件。 卸载机构:它是对压缩机汽缸进行卸载、调节冷量、便于启动的机构,包括卸载油缸、油活塞、推杆、顶针和转环等部件。 轴封装置:密封曲轴穿出机体处的间隙,防止泄漏,包括拖板、弹簧、橡胶圈和石墨环。,2.1 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1.1 基本结构,2.1.2 工作原理,压缩过程 排气过程 膨胀过程 吸气过程,膨胀过程: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 由于压缩机结构及制造工艺等原因, 汽缸中仍有一些空间,该空间的容积 称余隙容积。排气过程结束时,余隙 容积中的气体为高压气体。活塞开始 向下移动时,排气阀关闭,吸气腔内 的低压气体不能立即进入汽缸,此时 余隙容积内的高压气体因容积增加而 压力下降,直至汽缸内气体压力降至 稍低于吸气腔内气体压力,即将开始 吸气过程时为止。,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差异 余隙容积 气阀弹簧力 气体与缸壁及活塞间的热交换和摩擦 气体泄漏损失 润滑油和吸入湿蒸汽的影响,2.2 热力性能,实,际 循 环 和 理 论 循 环 的 比 较,实际循环:1-2-3-4-1 理论循环:a-b-c-d-a 压缩机具有相同吸、排气压力,吸气温度和汽缸工作容积; 与理论循环相比,实际循环多一个膨胀过程; 在吸、排气时存在压力损失和压力波动,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气体同气缸、活塞间有 热量交换和摩擦,在气缸与活塞间隙及吸、排气阀之间还有气体泄漏。,.,1、容积效率 2、指示功率和指示效率 3、机械效率和轴效率 4、电动机效率和电效率 5、压缩机热力性能计算举例 6、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二,影 响 性 能 参 数 的 因 素,容积效率又称输气系数,为压缩机实际输气量 与理论输气量之比,是衡量汽缸空间利用程度的 指标。,qva qvt,v =,= v p T l,效 率,(1)单级压缩机的容积效率,1、 容 积,其中,容积系数v、压力系数p、温度系数T、泄漏系数l,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实际工作中,吸入的制冷 剂蒸气容积并不等于活塞排量。原因是:,容 积 效 率,压缩机结构上不可避免存在余隙容积; 吸、排气阀阻力;气阀部分及活塞环与气缸壁之间的 气体内部泄漏; 吸气过程中气体与气缸壁之间的热交换等。 因此,实际输气量永远小于理论输气量 (活塞排量),两 者之间的比值称为压缩机的容积效率(输气系数),其大 小反映了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因素对压缩机输气量 的影响,也表示了压缩机气缸工作容积的有效利用程度, 通常可用容积系数v、压力系数p、温度系数T、泄漏 系数l 的乘积来表示 。,容积系数v,压力系数p,温度系数T,泄漏系数l,可直接从P-V示功图求得,不能从P-V示功图直接求得,它们都与压缩机的运行工况有关,D,V p =,汽缸工作容积Vp 上、下止点之间汽缸工作室的容积,即活塞移动一个行程扫,相 关 术 语,过的容积。 2 S (2-1) 4 余隙容积Vc 活塞在排气过程结束时与阀板及排气孔之间形成的空隙容 积。主要由活塞处于上止点时,活塞顶面与阀板底面间容积 、第一道活塞环以上环形空间、气阀通道三部分容积组成。 相对余隙容积c 余隙容积与气缸工作容积之比。 c = Vc / Vp,压 缩 机 的 吸 排 气 过 程,实际循环:1-2-3-4-1,理论循环:a-b-c-d-a,v = 1 c( 1),1)容积系数:反映余隙容积对压缩机输气量影响 由于余隙容积的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膨胀过程,占据了一定的气缸工作容积, 使部分活塞行程失去吸气作用,导致压缩机吸气量减少,即压缩机实际输气量减少。,V V p,V V p,= 1 ,V p V V p,=,v =,定义式:,计算式:,1 m,(根据多变膨胀过程方程计算,由3-6式简化而来。),(3-1),(3-7),(吸气容积损失V是由余隙容积内高压气体的膨胀引起。),V = Vc (,) 1,) 1),膨胀过程:35 设过程的多变膨胀指数m为定值(常数),则,(3-6),1 m,Pdk + Pd 3 Ps 0,v = 1 c(,1 m,),Pdk + Pd 3 Ps 0,= (,V +Vc Vc,1 m,Pdk + Pd 3 Ps 0,将上式代入式(3-1):,v = 1 c 1) = f (c, , m),略去排气压力损失Pd3,则式(3-6)可简化为式(3-7):,(3-7),1 m,Pdk Ps 0, =,式中,压力比,可见,v 主要与压力比、相对余隙容积c和多变膨胀指数m有关。 缩小c会受压缩机结构、工艺和气阀通流能力限制; c值还和压缩机结构参数S、D有关, S、D 大的压缩机易获得较小的c值。现代中小型压缩机c值约为1.56%,低温机取小值。,= 0,故有10,对低温制冷系统采用多级压缩实现高压比。,当达到一定数值时,v,m值取决于制冷剂种类和膨胀过程中气体与接触壁面的热交换情况,随热交换的方向和强 度而不断变化。计算 v时m假定为常数。,同种制冷剂的m和n 在同一循环中不相等, 。对氨压缩机,m=1.101.15,nm ,多变膨胀和压缩过程指数m和n 的取值 对膨胀过程,m应根据示功图,取等端点膨胀过 程的多变膨胀指数值: (3-8) 对压缩过程,其多变过程指数n 亦应取等端点过 程指数值。 按等端点多变过程指数画出的示功图,其面积略 小于实际示功图。计算实际循环指示功时,可按 等功法求取压缩或膨胀过程的不变的等功过程指 数,称等功多变过程指数。 n =1.201.30;对氟利昂压缩机,m=0.951.05, n =1.051.18。增强对汽缸臂面 的冷却,多变膨胀线斜率变陡, m增大,对提高v 有利。,3-5:出现排气阀 延迟关闭,高压侧 气体从排气腔向汽 缸倒流,等端点膨 胀过程指数变小, 容积效率下降。,2)压力系数:反映吸气阻力造成的吸气量损失,压缩机吸气过程中,吸气阀开启时要克服气阀弹簧力,且气体流过气阀时,通道截面较小, 流速较高产生一定的流动阻力,使吸气过程中气缸内压力P1恒低于吸入管中的压力Ps0 。要使气 缸内的压力升高到Ps0 ,则要损失一部分活塞行程,使压缩机实际吸气量减少。,V “ V ,V “ V ,= 1 , p =,s,1 + c Ps1 v P 0, p = 1 ,定义式:,计算式:,(3-2),(3-9),根据多变压缩过程方程计算,令压缩过程指数等于1。令c=0,得到近似式(3-10) : 吸气终了相对压力损失; Ps 0 p主要受 Ps1 Ps 0 的影响,c的影响是次要的 。随 Ps1 Ps 0 和c的增大,p下降; 对氨压缩机,Ps1 Ps 0 =0.030.05; 对 氟里昂压缩机,Ps1 Ps 0 =0.060.08。,(吸气容积损失V”是由于吸气终了汽缸压力不等于Ps0所引起,一般 P1 Ps 0 。),3)温度系数:反映吸气过程中因气体预热对,输气量的影响 吸气过程中,吸入气体不断地受到所接触的各种壁面加热,使气体温度升高,比容增大,从而 使吸入气体量减少。折算到吸气状态,小于实际吸入气体的容积。吸入气体与壁面的热交换是一个 复杂过程,与制冷剂种类、压比、汽缸尺寸、压缩机转速、汽缸冷却情况等因素有关。T大小还 与压缩机运行工况有关,其数值不能从示功图上直接求得,通常用经验公式计算。,Vx V “,t =,对全封闭压缩机,对顺流立式压缩机,定义式: 经验公式:,T0蒸发温度,K ; Tk冷凝温度,K ; T1吸气终了温度,K ; 吸气过热度,K; a:反映T1随Tk变化的系数,a=1.01.15,随压缩机尺寸减小, a值趋近1.15; b:反映压缩机向周围空气散热对T1的影响。b=0.250.8。当压缩机尺寸较大,向外界散热强度较弱 (机壳自由空气冷却)时,b取较大值。,=,T =,T0 + aTk + b,Ts 0 T1,(3-3),Vx折算容积; V”实际吸入气体容积。,T l = T 0 / Tk,(3-12),(3-13),温 度 系 数 随 工 况 的 变 化 关 系,4)泄漏系数:反映压缩机工作过程中由泄漏引起 的对输气量的影响 压缩机泄漏主要是由于活塞环与气缸壁面之间的不密封,吸、排气阀关 闭不及时或不严密,造成制冷剂蒸气从高压侧泄漏到低压侧,从而引起输气 量下降。泄漏量大小与压缩机制造质量、磨损程度、气阀设计、压差大小等 因素有关。,Vy Vx,l =,定义式:,推荐值:,l = 0.97 0.99,l的数值不能从示功图上直接求得,但气缸内制冷剂泄漏会引起示功图中过程线的变化。 压缩过程中,若高压腔蒸气因排气阀不严密漏入气缸,则压缩线变陡;若蒸气通过气缸和 吸气阀的不严密处由气缸漏出,则曲线变平坦,膨胀过程相反。 要减少泄漏损失,必须注意气阀的设计、制造和安装质量,防止发生延迟关闭引起的蒸气 倒流。,(3-4),容积效率与压缩机的运转工况和结构设计有关。即其不仅与压缩机本身结构及所用制冷剂性质有关, 且与运行工况有关。不同类型压缩机,使用不同的制冷剂,及在不同工作条件下,容积效率数值不同 。,容 积 效 率 特 性 曲 线 的 影 响 ,(Vp:单缸理论排量) a)在不同的余隙容积c时,小型封闭式压缩机的容积效率随压力比的变化关系,它 随 c和的增大而减小; b) 在不同的单缸理论排量Vp时,开启式压缩机的容积效率随压力比的变化关系。,n,的,容 积 效 率 特 性 曲 线 ,1:余隙容积造成的v减量; 2, 3 :吸气阀压力损失和由此转化 的热量对制冷剂加热造成的v减量; 4 , 5:制冷剂受热和泄漏造成的 v减量。 转速增加, 1基本不变; 2, 3 随转速的上升急剧增大; 4 , 5随转 速的增加而减小。总合起来,在额定转速nn时容积系数最大,比这个转速大或小时,v值都要 下降。由此可见,气阀通流能力是压缩机转速提高过程中影响容积效率的主要因素。,n 影 响 ,双,双机双级压缩 其容积效率定义与单机压缩机相同。对双级压缩的 每一级,容积效率计算方法与单机压缩机相同,亦可 用经验公式计算。 单机双级压缩 高压级与低压级汽缸在同一台压缩机上,在确定容 积效率时,采用可比的容积效率(总容积效率)。即 压缩机行程容积按总缸数计算,以便与同样缸数、尺 寸和转速的单级压缩机具有可比性。,(2) 级 压 缩 机 的 容 积 效 率,单 机 双 级 压 缩 的 容 积 效 率,定义式: v = qma qmt (3-16) qma:实际输气量; qmt:按全部汽缸求得的理论输气量。 试验表明:单机双级压缩机的可比容积效率在压比上升 时,起初几乎不变,压比达到相当高数值后,才开始较 明显降低。而单级压缩机的容积效率随压比增加,约成 直线下降。,压缩机实际工作过程与理想工作过程的区别, 也影响到它的耗功。如吸、排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