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3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章 机 房 设 计,主 要 内 容,一般要求 机器间设计 主要设备的布置 冷冻站设计简介,学 习 目 标,了解机房的组成、布置原则和机器间布置形式。 了解冷冻站的布置要求。 理解设备布置要求。 掌握机器间平面布置及建筑尺寸的确定方法。,第一节 一般要求,1. 机房位置 冷库用机房位置 应将机房布置在制冷负荷中心附近。 在库区内,宜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 向,锅炉房煤场等散发尘埃场所的上风向。 机房不宜靠近人员密集的场所。 以单层建筑居多。,空调用机房的位置 应尽可能设在冷负荷中心处,力求缩短冷冻水和冷却水管网。 小型空调制冷机房一般附设在主体建筑内。 规模较大的制冷机房应单独修建。 冷水机组适合于放置在建筑物的最低层。,2. 机房面积 一般可由机器、设备的布置尺寸及操作通道、间距等确定。 与机房的建筑形式、结构、柱网、跨度、高度、门窗大小及其分布位置有关。 最好由工艺设计人员与土建有关设计人员共同商定完成。,3. 机房的高度 要考虑压缩机检修时装设起吊设备和抽出活塞的空间要求。 兼顾通风采光的需求。 一般冷库用机房的净高不宜高于6.0m,空调用机房高度不应低于3.24.0m。,4. 安全要求 门、窗均应设计成朝外开启,并采用手开门,禁用侧拉门。 氨机房的门不允许直接通向生产性车间。 机房内主要通道不宜过长,最好不超过12 m。如需超过12 m时,要有两个以上互不相邻、直接通向室外的出入口。,5. 相关要求 机器间门口的大小可视安装、检修机器设备的需要决定,其中一个门洞的净宽应能通过尺寸最大的设备。 机房必须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其窗孔投光面积通常不小于地板面积的1/71/6。 机房可与冷库主体建筑连接或分开建造。采取与冷库主体建筑连接时,要根据建筑物的沉降不同,在设计中采取防止扭裂管道的措施。,6. 暖通方面的要求 冬季氨压缩机房的采暖温度宜采用16,严禁明火采暖。 机房布置时应当组织好穿堂风,以便于机房内的通风降温。 机房的朝向应避免向西,以减少日晒。 机房内应设置事故排风装置(每小时换气不少于8次)和降温通风装置(每小时换气不少于3次),事故排风装置应选用防爆型,开关要设在机房内、外易于操作的地方。,7. 电气方面的要求 冷库应按二级负荷供电,公称体积在2500m3以下的冷库可按3级负荷供电。 机房是冷库主要用电单位,所以配电间应靠近机房。 氨压缩机房宜安装氨气浓度自动检测装置,当氨气浓度接近爆炸下限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机房内的一切电源在机房内外都能切断。 机房照明:机器间为5075lx,设备间为35lx。 高、低压配电间宜设置应急照明,应急照明持续时间不应小于30min。,第二节 机器间设计,1. 机器间布置要求 压缩机的仪表盘应面向主要操作通道。 制冷压缩机的吸、排气阀门应靠近主要操作通道,其手轮应位于便于操作和观察的主要通道。 布置大、中型制冷压缩机时应考虑设置检修用起吊设备。,机器间的噪声不应超过85分贝。 机器间内主要通道的宽度一般为1.52.5m,非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0.8m。 压缩机突出部分到其他设备或分配站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两台压缩机突出部位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m,并留出检修压缩机时抽出曲轴的距离。 机器间内须留有适当的临时检修面积。,2. 设备间布置要求 设备间内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5m,非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0.8m。 设备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需要经常操作的不小于0.8m。 不经常操作的或不通行的不小于0.3m。 各容器壁与墙、柱的边缘距离不小于0.2m, 设备隔热层的外壁与墙面、柱边的距离应不小于 0.3m。,3. 布置空调制冷机房的注意事项 布置空调制冷机房时,设备排列应紧凑但又留有一定的操作和检修的地方。 活塞式冷水机要留出检修时抽出曲轴的空间。 离心式冷水机要留出检修壳管式冷凝器和蒸发器时抽出管子的空间。,制冷机房设备的布置间距如下表所示。,风冷式冷水机组或风冷模块式机组,机房设置在裙楼或塔楼的屋顶上,这时风冷冷水机组应有1m以上的净空,一般不设防雨遮阳蓬。若要搭设遮阳蓬,蓬高应在7m以上。模块化冷水机组各模块之间应留有0.4m的空隙。 膨胀水箱应放在高出冷冻水系统最高点1m处,其膨胀水管应接入水泵的吸水侧或直接装在集水器上;机房水系统的最低点应注意设排水阀,水平管路的最高点设有自动排水阀。,第三节 主要设备的布置,1. 压缩机的布置 1) 单列式:如下图所示。 压缩机在机器间内成一直线排列,其他设备则靠墙布置。 单列布置适用于机器设备较少的小型冷库,其优点是操作管理方便、管道走向整齐。,单列式布置,2) 双列式:压缩机在机器间内排成双列布置。,双列式布置,特点: 吸、排气管集中布置在通道上方,其他设备则靠墙布置。 适用于机器台数较多的大、中型冷库。,2. 中间冷却器的布置 中间冷却器应布置在高压级和低压级压缩机的近处,靠墙布置,但不要影响窗户的开启和采光。 中间冷却器应外包隔热层,为避免冷桥,可在其底脚下面设经过防腐处理的垫木。 中间冷却器必须装设液面控制器,液面高度以淹没整个蛇形管为准。 中间冷却器基础高度不宜小于300mm。,3. 油分离器的布置 靠近冷凝器布置。 洗涤式油分离器需要从冷凝器的出液管引进氨液,且冷凝器出液管与油分离器进液管的相对高差约为250300mm(见下图)。 其他类型的油分离器的标高不受限制。 专供库房冷却设备融霜用的油分离器宜设在机器间或设备间内。,油分离器与冷凝器的布置,4. 冷凝器的布置 立式冷凝器:应安装在室外,水池壁与机房等建筑物墙体的距离应大于3m。 卧式冷凝器:布置在设备间,一端留有清洗和更换管子的空间。,卧式冷凝器的布置,蒸发式冷凝器: 多布置在机房的屋顶上,要求周围通风良好。 蒸发式冷凝器的布置: 1)出液管应有足够长的垂直立管,如下图中h应不小于1.21.5m。 2)在立管下端应设存液弯,建立一定的液封,用以抵消冷凝管组之间出口压力的差别。,蒸发式冷凝器的布置,5. 储液器的布置 储液器一般布置在设备间,若设置在室外,应有遮阳设施。 储液器应靠近冷凝器,安装高度应与冷凝器配合,以保证液体自流进入, 两个或两个以上储液器的连接,上部设置气体均压管,底部设置液体均压管将储液器连接。 储液器上必须设置压力表、安全阀,并应在显著位置装设液面指示器。,6. 氨液分离器的布置 库房氨液分离器应设在靠近蒸发器的地方。 对于单层冷库,一般设在设备间阁楼上。 对于多层冷库,则是分层设置,将本层库房的氨液分离器设在上面一层,顶层库房的氨液分离器设在加建的阁楼上。 库房氨液分离器液面标高与蒸发器最高部位液面的高差为1.5m左右。 氨液分离器的作用半径以不大于30m为宜。,7. 低压循环桶和氨泵的布置 按不同蒸发温度分别设置,多设在设备间。 其安装高度要适应氨泵正常运转的要求。 低压循环桶多用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操作平台固定。 氨泵一般布置在低压循环桶的下面近处,基础稍高于地坪。 低压循环桶、氨泵固定点均应有防“冷桥”的措施。,8. 空气分离器的布置 空气分离器 应近冷凝器和储液器布置。 卧式空气分离器 设于设备间的墙上,安装高度距地坪1.2m左右,进液端稍高。 立式空气分离器 可支撑在储液器上,包隔热层。,机房布置示例一,机房布置示例二,第四节 冷冻站设计简介,空调系统冷冻站相当于冷库中的机房,两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鉴于空调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冷水机组的一体性,又使得它的布置设计较前者简单。,一、布置原则 冷冻站应靠近冷负荷中心,尽量缩短冷冻水管道。 设备布置紧凑、合理,以减少占地面积。 制冷系统、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的连接管道都应符合工艺流程,流向顺畅。,站房要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并应设有操作值班室。 采用压缩式冷水机组的制冷系统,应靠近电源布置。 采用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时,冷冻站应设有独立的燃料供应系统。,二、冷水机组冷冻站的布置 合理布置各设备的具体位置,冷水机组应布置在便于观察、操作的地方。 注意留有检修余地。 布置间距要求:机器、设备之间的布置间距可参照以下尺寸进行。 主要通道1.5m;非主要通道0.81.0m;两台制冷机突出部位之间为1.0 1.5m;制冷机突出部位到配电盘之间为1.5 2.0m。 各种换热设备的清洗间距根据设备尺寸确定。,机组仪表盘、控制板应面向主要操作通道,阀门应位于或接近于便于操作的地方。 制冷机组吸、排气阀高度为1.21.5m左右,超高应设操作台。 站房高度应满足设备管道安装布置要求,氟制冷系统一般不低于3.6m,氨系统一般不低于4.2m。 较大型机器设备应考虑安装、检修用起吊措施,在相应地点设置吊点。,三、溴化锂机组冷冻站的布置 溴化锂机组机身下布置真空泵、溶液泵等,机组两旁要考虑操作人员操作及检查压力、液位的位置,机组两侧距墙须留1.22.0m。 机组两端应考虑清洗、更换热交换器管子的需要,如可利用门窗,则可留操作必要的间距,一般为1.52.5m。,两台机组之间留1.52.5m的间距。 机组顶部距站房屋架高度应有1.5m的距离。 水池、水泵应近站房布置。 屏蔽泵的布置需低于吸收器液位适当距离,以利于泵的安装,防止气蚀,减少噪声及振动。具体要求见相关课程。,四、冷冻站布置实例 冷冻站设备布置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