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高一生物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密码子位于 m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 tRNA 上 B. 密码子位于 t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 mRNA 上 C. 密码子位于 r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 tRNA 上 D. 密码子位于 r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 mRNA 上 【答案】A 【解析】 密码子位于 m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 tRNA 上,A 正确,B、C、D 错误。 【考点定位】密码子和反密码子 【名师点睛】遗传信息、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 存在位置 在 DNA 上,是基因中脱氧核 苷酸的排列顺序 在 RNA 上,是 mRNA 上决定 1 个氨基酸的 3 个相邻碱基 在 tRNA 上,是与密码子互补配 对的 3 个碱基 作用 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 顺序 直接决定蛋白质分子中氨基 酸的排列顺序 与 mRNA 上 3 个碱基互补,以确 定氨基酸在肽链上的位置 对应关系 2.已知某 DNA 分子中,G 与 C 之和占全部械基总数的 38%,其中一条链的 T 与 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 数的 32%和 17%。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 和 C 分别占该链減基总数的 A. 32%和 17% B. 30%和 21% C. 18%和 31% D. 17%和 32% 【答案】B 【解析】 【分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 DNA 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则 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 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 DNA 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 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 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 1;(4)不同生物的 DNA 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 同生物 DNA 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 DNA 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某 DNA 分子中,G 与 C 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38%,则 C=G=19%,A=T=50%-19%=31%;其中一条链的 T 与 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32%和 17%,即 T1=32%、C1=17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 DNA 分子中,T=(T1+T2)2,计算可得 T2=30%,同理,C2=21%,故选 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出双链 DNA 中的 T 与 C 所占的比例,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计算出另一条单链中 T 与 C 所占 的比例。 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 二倍体生物体细胞(细胞核)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 对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 和基 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因此染色体是基 因的主要载体,A 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 正确;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 DN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 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 段,细胞核中的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的 DNA 上,二倍体生物体细胞(细胞核)中染色体成对存在, 基因也成对存在,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DNA 和染色体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 应的 DNA 片段;识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明确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 判断各选项。 4. DNA 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别主要发生在( ) A. 细胞核、核糖体、核糖体 B. 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C. 核糖体、核糖体、细胞核 D. 核糖体、细胞核、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DNA 的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其次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DNA 的复制; (2)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其次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转录过程; (3)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所以 B 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DNA 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 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5.下列关于脱氧核苷酸、基因、DNA 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脱氧核苷酸是 DNA 的基本单位 B.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C.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D. 一条染色体上不可能含有 2 个 DNA 分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其中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了 DNA(基因)的特异性;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 DN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含有 1 个或 2 个 DNA 分子,每个 DNA 分子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 正确;基因是有遗 传效应的 DNA 片段,B 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DNA 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故染色体 是基因的主要载体,C 正确;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一条染色体上可能含有 1 个或 2 个 DNA 分子,D 错误。 故选 D。 6.DNA 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 A. DNA 是由 4 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 B. DNA 的分子量很大 C. DNA 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D. DNA 的脱氧核苷酸有很多种不同的排列顺序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1)DNA 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 DNA 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2)DNA 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 DNA 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这也是 DNA 指纹的主要依 据。 【详解】DNA 分子的多样性与碱基对的多种排列方式有关,作为双链的 DNA 分子都是由四种脱氧 核苷酸构成的,空间结构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而且相对分子质量都很大,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综上分析,A、B、C 均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要求考生识记 DNA 分 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 DNA 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下图中的脱氧核苷酸模型连接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磷酸与含氮碱基均连接在同一个脱氧核糖上,碱基与脱氧核糖的第一位 碳原子连接,磷酸与脱氧核糖的第五位碳原子连接。 【详解】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磷酸和含氮 碱基分别连接在脱氧核糖的 5 号和 1 号 C 原子上,如图 C,所以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8. 1928 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成功的表明了( ) A. 已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DNA 已经失去活性而蛋白质仍具有活性 B. DNA 是遗传物质 C. 已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促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的活性物质 D.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已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蛋白质已经失去活性而 DNA 仍具有活性,A 项错误;格里菲思的肺炎 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与活 R 型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小鼠患败血症而亡, 证明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体内含有能使 R 型菌转化成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不能证明 DNA 是遗 传物质,更不能证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故 C 项正确,B、D 项错误。 【考点定位】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名师点睛】细菌体内转化实验的 2 点提醒 (1)并非所有的 R 型细菌都能被转化 由于转化受到 DNA 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化过程中 并不是所有的 R 型细菌都能被转化成 S 型细菌,而只是小部分 R 型细菌被转化成 S 型细菌。 (2)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不能简单地说成 S 型细菌的 DNA 可使小鼠死亡 S 型细菌与 R 型细菌混合培养时,S 型细菌的 DNA 进入 R 型细菌体内。结果在 S 型细菌 DNA 的控制 下,利用 R 型细菌体内的化学成分合成了 S 型细菌的 DNA 和蛋白质,从而组装成了具有毒性的 S 型细菌。 9.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 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D. 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狗的长毛与短毛、狗的卷毛和直毛; 2、一般来说杂种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3、表现型是生物的性状表现,基因型是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 用的结果。 【详解】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AA 和 Aa 个体的表现型相同,但基因型 不同,A 正确;隐性性状是指在显性纯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时,子代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B 错 误;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短毛都是相对性状,但长毛与卷毛不是相对性状,C 错误;杂 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也会出现纯合子,如 Aa 自交的后代 AA、aa 均为纯合子,D 错误。 故选 A。 10.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B. 狗的长毛和卷毛 C. 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 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答案】A 【解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 的不同表现类型,因此属于相对性状,A 项正确;狗的长毛和卷毛、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 色、豌豆的高茎与蚕豆的矮茎,都不属于相对性状,B、C、D 三项均错误。 【点睛】依据相对性状概念的内涵,注意从“同种生物” “同一种性状” “不同表现类型”三个方 面理解并加以判断各选项。 11.让某杂合子连续自交,以下能表示纯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变化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杂合子连续自交,杂合子所占比例是 1/2n,n 是自交代数,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1-1/2n,随 n 的增 大 1/2n无限趋近于 0,1-1/2n无限接近于 1,所以表示纯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变化的图像是 C。 12.豌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要对其进行人工杂交实验,通常进行的操作流程是 A. 套袋-去雄-授粉-套袋 B. 去雄-套袋-授粉-挂标签 C. 套袋-去雄-授粉-套袋-挂标签 D. 去雄-套袋-授粉-套袋-挂标签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防止其自交而影响实验结果。对单性花的植物进 行杂交时,不需要进行去雄操作。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详解】由分析可知,豌豆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的植株去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