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探讨步进 DSA 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步进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 ArtisFA 数字减影系统,采用技术经皮股动脉插管,对 48 例下肢病变患者行下肢步进加检查,图像采集曝光时,用控制手柄控制检查床的移动,使检查床与对比剂在血管内的流动速度同步,以获得一系列与血流速度一致的实时对比剂追踪下肢血管的影像。结果 48 例下肢步进检查均成功完成,并且获得了的动态图像,35 例造影图像质量优良占病例总数的 72.9%,清楚地显示动脉血管的主干、分支、走行、分布及异常分流,病变的大小、形态、解剖部位、供血动脉的起源数目。其余 13 例均作了常规分段造影,占病例总数的 27%。结论常规下肢造影路程长,范围广,需要分段多次造影。而下肢步进技术可获得连续的动态血管及血流图像;减少了造影剂的使用剂量,减轻了患者因造影剂的刺激引起的疼痛和造影剂的毒性反应;减少造影次数。 【关键词】下肢血管 DSA 对比剂追踪 血管造影技术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许多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要借助血管造影术来完成。步进技术是目前血管造影中,观察下肢动脉血管解剖和病理改变较先进的检查技术,较之分段血管造影有许多优越性。笔者总结了 48 例步进下肢动脉造影,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患者来源:本组 48 例患者均为临床随机患者,男 35 例,女 13 例,年龄1585 岁,平均 56.8 岁。动脉硬化闭塞 19 例,动脉狭窄 7 例,血管瘤 5 例,外伤引起的血管损伤 3,血管畸形 2 例,栓子脱落引起的下肢动脉栓塞 7 例。4 例动脉造影正常。 1.2 操作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双下肢造影者选右股动脉穿刺,单侧下肢造影者选择健侧股动脉穿刺,采用 56的导管,在透视下将导管送至腰 2、3 水平位。先行腹主动脉造影,观察双肾动脉。将设备控制面板调至 BOLUSCHASING 项显示,然后制定所需显示血管的起点和止点,以腰 3、4 水平为起点位置,足部为终点,位置二者均需超越估计病变部位一定长度。首先制定起点,起点定于近头侧,确定后按下导管床旁边的/按钮,然后将导管床移向足侧至所需显示血管的位置,确定止点,再一次按下/按钮,当屏幕揭示状态时,表示准备就绪。 1.3 造影剂的选择:48 例患者 38 例选用 300g/l 碘海醇注射液,10例选用 300g/l 碘比醇注射液,设定流率 1520l/,总量3045l,600,然后进行曝光摄影。 2 结果 步进下肢动脉造影 48 例,35 例经一次步进造影即达到常规分段造影的图像效果,占病例总数的 72.9%。图像主观评价背景干净,对比度良好,血管边缘锐利。 同时清楚地显示动脉血管的主干、分支、走行、分布及异常分流,病变的大小、形态、解剖部位、供血动脉的起源数目,达到诊断目的。造影剂用量为常规分段造影的 40%60%。其余 13 例均作了常规分段造影,占病例总2数的 27%。其中 5 例造影过程中因下肢移动造成运动伪影,图像模糊,无法达到诊断要求,占病例总数 10.4%。8 例因技术条件选择不合适或操作原因使图像饱和状伪影而造影失败,步进减影失败,占病例总数 16.6%。 3 讨论 3.1 步进是在注射造影剂的同时,通过控制导管床的移动速度,使其与被检部位血流速度同步,来获得实时动态动脉造影减影图像的一种新型的检查技术。此技术设有三种采集模式:先采集蒙片后注射造影剂;先注射造影剂后采集蒙片;无蒙片。 3.2 我们所选用的模式为先采集蒙片后注射造影剂,并根据被检部位的血流速度,用调速手柄控制导管床的移动速度,来进行实时曝光减影。透视状态下确定起止点后,、由机器自动设定。因线管与导管床必须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才能采集图像,所以此项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步长的合理设置,导管床移动的速度和造影剂注射参数的设定。步长设置:步长过小,采集次数增多,不易追上造影剂,步长过大,采集图像的数量过少,达不到诊断目的。根据此 48 例图像分析,步长一般。 3.3 导管床的移动速度:导管床的移动速度是技术员利用调速手柄来实时控制的。目的是使导管床的移动与造影剂在下肢动脉血管中的流动同步,因此,是否能熟练的使用调速手柄是造影成功的关键。 3.4 造影剂注射参数:造影剂注射参数要与造影剂的充盈时间及步进的长度相匹配。影响下肢血液流动的因素很多,特别与年龄和病变的性质有关,从造影剂开始注射到它随血流到达下肢动脉起始部的时间为,根据我们观察,有连接管时,约为 46。步进 DSA 时,造影剂总量为 3045l,流率为 1520l/,(造影剂注射时间不小于 3)曝光优先 0.5,注射延迟。这样才能够保证步进 DSA的系列图像中,不同部位的感兴趣区血管保持充盈像,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3.5 饱和状伪影是在图像局部或全部信号的丢失,呈现白色透亮区域,是被检体密度差别大,超出了影像增强器的动态范围而形成的无 DSA 信号的盲区。双下肢追踪造影被检部位连续变化,从体厚大的腹盆部到体厚小的足部;同时视野中心为两腿间的软组织区域,特别是耻骨联合下缘和双膝关节下缘间还存在空间曝光区,极易形成饱和状伪影。应在双腿外侧及中间放置橡皮楔,切记不要把外侧橡皮楔上下倒置,宽端在盆部,窄端在足部,使之与肢体的变化一致。 3.6 患者移动是造影失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多为造影剂刺激引起。双侧追踪造影一次造影剂用量达 6080ml。大量的高渗性造影剂一次短时间内注入,可引起红细胞血管内皮及血脑屏障的损害,引起抽搐或惊厥,造影剂的高渗性带来的灼热感可造成肢体的不自主的移动。下肢动脉造影应尽量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并固定膝部及踝部以制动。 3.7 如果想重点观察病变部位,可在步进 DSA 之后,根据显影血管图像找出确切部位,用一般 DSA 造影技术再减影一次。步进SA 可一次减影显示整个下肢动脉,减少了造影的盲目性。与一般分段 DSA 血管造影相比,有以下优点:可获得连续的动态血管及血流图像;减少了造影剂的使用剂量,减轻了患者因造影剂的刺激引起的疼痛和造影剂的毒性反应;减少了造影次数,患者接受的辐射量减少;缩短了检查时间。通过以上资料分析,可以看出步进 DSA 技术确实是一种经济实用的血管造影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姚长海,刘汝落,侯树勋,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肢体恶性肿瘤诊断治疗中的作用.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1):656-659. 32张学昕,孙立军,余厚军.下肢步进加旋转 DSA 技术的临床应用.现代医用影像学,2004,13(2). 3方烂基.广西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ofGuangxiMedicalUniversity,2005, (3).选用 47为宜.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