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9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5页 / 共49页
第6页 / 共49页
第7页 / 共49页
第8页 / 共49页
第9页 / 共49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特色护理,一、中医特色护理的含义 二、中医科开展的特色护理 三、中医护理病案分析 四、中医特色护理的发展展望,一、什么是中医特色护理,中医特色护理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中医中药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是护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 不同的证用不同的施护方法,辨证施护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主要 的研究和护理方法。发展中医护理特色与优势就 要让护士形成“辨证施护”的临床思维。,二、中医护理特色1辨证施护,(1)生活起居护理, 防风, 季节特点:春季阳气初生,人体抵抗力弱, 最怕风邪的侵袭,而此季多风,因此要避风 邪。, 预防措施:注意身体的保暖,不要随意骤减 衣服,防止着凉受风以发生感冒、流感等。 民间常说“春捂”就是这个意思。, ,季节特点: 夏天阳气旺盛,昼长夜短,人体易受暑邪侵 袭。 预防措施: 晚睡早起,中午可以适当增加午睡,注意不 可过度劳累消耗,避免烈日下暴晒以防中暑。夜间切忌 露宿室外或直卧窗下,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阻遏身体阳 气通达和宣泄。在情志上要保持精神愉快,切忌发怒, 以使人体气机宣畅 。, 防暑, 长夏防湿, 季节特点:湿为长夏主气,温度高、湿气大是这个季节的 典型特点。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且湿性重浊,易引起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预防措施:虽然自觉大热,不可过度贪凉,避免久从湿地,以免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防燥, 季节特点:秋季,人体的阳气渐收,阴气渐增,天气 干燥,西风肃杀,因此要避免燥邪对身体的侵害,防 止燥咳疾病的出现。, 预防措施:在起居时间上要早睡早起,由于暑热潜伏 体内,所以不要过早过多的增加衣服,使内热不得宜 散,俗话所说的“秋冻” 就是这个道理。晨起做一些较 平和的运动,打太极拳、保健操等,运动量不宜大, 不能使身体有大汗,而加重身体的干燥。心情要保持 安宁,收敛神气,这样才能保持肺气的清肃。, 冬防寒, 季节特点:冬天是天地之气闭藏的季节,天气,寒冷,要避免寒邪对身体的侵害。, 预防措施:起居上要早睡晚起,最好要等到太 阳出来时再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要尽量注 意保暖,躲避寒冷,以保养好人体的阳气。,凉,平,热,食物性质 温,(2)饮食调护,寒, ,作用: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通便、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 滋阴等。 饮食调护:, 风温(邪热壅肺):鱼腥草、金荞麦根各 30g煎水代茶饮,以清肺化 痰。 淋证(热淋):可多食西瓜、绿茶、冬瓜、赤小豆等,以清热利尿通 淋。, 寒凉的食物西瓜、绿茶、冬瓜、赤小豆、芦根、丝瓜、萝 卜、梨子、白菜、鱼腥草等。, 温热的食物生姜、葱、韭菜、辣椒、胡椒、羊肉、,狗肉、牛肉、鸡肉等。, 作用:温里散寒、补肾壮阳。 饮食调护:, 胃脘痛(寒邪犯胃):饮食宜温、热、软、烂,可适当选,用姜、葱、胡椒之类作为调料,以温中散寒。, 眩晕(肾阳虚):胡桃仁粥、枸杞羊肉粥以补肾助阳。,咸,苦,甘,辛,酸,食物五味,辛味的食物芥末、胡椒、洋葱、茴香、生姜、香菜、,陈皮、薤白、苏叶、薄荷等。, 作用:发散、行气、行血、健胃。 饮食调护:, 感冒(外感风寒):香菜粥、苏叶薄荷粥,以祛风散寒。 呕吐(肝气犯胃):良姜陈皮粥、佛手煎水代茶喝,以理,气宽胸,和胃解郁。,甘味的食物山药、大枣、粳米、鸡肉、饴糖、蜂蜜、,甘草等。, 作用:滋养补虚、补脾和中、缓急止痛。 饮食调护:, 泄泻(脾胃虚寒):莲子粥、山药茨实煲鸡以温中散寒。 胃脘痛(脾胃虚寒、里急腹痛):饴糖姜枣汤、蜂蜜鸡蛋,羹,以温中散寒、健脾止痛。,作用:收敛固涩、涩肠止泻、涩精止遗、固表敛汗、固,冲止血、固涩止带。 饮食调护: 泄泻(虚产夹杂):乌梅丸以涩肠止泻。 汗证(心血不足):赤小豆红枣汤以养心补血敛汗。,酸味的食物乌梅、山楂、梅子、杨桃、五味子、金樱 子、马齿苋、赤小豆等。,苦味的食物苦瓜、橄榄、枸杞苗、蒲公英、芥菜等。, 作用:清热泻火、止咳平喘、泻下通便的作用。 饮食调护:, 咳嗽(痰热郁肺):青橄榄炖瘦肉、天冬炖梨汁以清肺止,咳。, 圆翳内障(肝热上扰):枸杞蛋花汤以清肝明目。, 咸味的食物如海带、海藻、淡盐水、淡菜、乌贼鱼、,猪蹄、鸭肉等。, 作用:软坚散结、润下、补肾、养血。 饮食调护:, 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海带、海苔、紫菜以软坚散结。 肾炎(肝肾阳虚)淡菜、鸭肉以补肝肾。, 产后缺乳(气血虚弱):猪蹄通草水以益气养血,佐以通,乳。, 主要包括中药内服、灌肠、熏洗、足浴、贴敷、静脉给药,等用药护理,药食作用指导及不良反应护理等。, 根据药物的治疗作用、疾病的证型给药,并随气候、季节、,昼夜的变化, 选择服药的方法、温度、时间等。,(3)药物护理, 寒证疾病,药宜热服、温服 热证疾病,药宜凉服, 清热凉血、止血剂宜凉服, 散剂、粉剂可用温开水冲服或胶囊装好吞服;膏剂用温开水冲服, 危重患者要少量多次频服 补养药宜空腹服, 安神药夜睡时服, 驱虫药和泻下药宜空腹服 益气升阳药午前服, 对于解表发汗药,如桂枝汤饮后热饮, 并加被以微微汗,出, 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 发汗药以每日午前服用为好 催吐药宜在清晨服, 主要包括情绪调整、心理调护等。, 中医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适度的精神活动是身心健康的标志,过度或不良的精神活,动则是导致疾病衰老的重要因素。, 中医护理十分重视情志护理, 主张怡情自乐, 恬淡宁,静, 戒躁戒怒, 心情愉悦。,(4)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方法:清静养神、心理疏导、顺意疗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疗法、以情胜情法等。, 老年人, 主要是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失落感;, 而对于身患绝症的病人主要是消除他们的恐惧感、绝望,感, 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5)健康宣教,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生活起居、情志调节、用药指导、运动保健等方面,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开诊教育。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养、自我保健,提高自我康复和保健的能力,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包括穴位贴敷、中药灌肠、穴位按摩、中药敷药、中药涂药、中药湿敷等方法易于掌握,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疗效快、经济适用、百姓易接受的特点。体现了“安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的原则,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医护理特色2传统中医中药技术,穴位贴敷,操作要点: 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贴药部位,保暖,遮挡 2.遵医嘱确定具体贴药部位,观察局部皮肤情况。生理盐水棉签清洁皮肤,擦拭皮肤上的汗渍油渍,必要时先剃去毛发(使用一次性备皮刀和一次性治疗巾)后再行清洁。 3.取纱布擦干患处皮肤,遵医嘱选择大小适宜的膏药贴于穴位处。并妥善固定 4.贴药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并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中药灌肠,操作要点: 1.备好药液,测量温度,39-41摄氏度,倒入一次性灌肠袋内,关闭调节器,挂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厘米。 2.协助患者取适当卧位,退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 3.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臀下垫一次性垫单,置弯盘于臀边,盖好被子。 4.戴手套,连接肛管,排气,夹闭肛管,润滑肛管前端。 5.一手分开臀裂显露肛门,嘱患者深呼吸,一手将肛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5-20cm。 6.松开调节器,扶住肛管,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缓缓输入。 7.随时询问患者有何不适。 8.待药液滴完时,抬高肛管尾端,使管内药液全部流入,关闭调节器,用卫生纸包裹肛管轻轻拨出肛管放入弯盘内。 9.擦净肛门,移去用物,嘱患者保留1小时后排便。 10.脱手套,安置患者,处理用物。,穴位按摩,操作要点: 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按摩部位,注意保暖 2.遵医嘱,确定腧穴部位,操作时力度、频率摆动幅度均匀 3.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4.观察局部皮肤,询问患者感受及耐受程度,中药涂擦,操作要点: 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涂药部位,保暖,遮挡 2.垫一次性中单,放置弯盘,去除原敷料,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清洗。观察涂药处皮肤情况 3.将药液摇匀,用棉签或棉球蘸药均匀涂于患处,观察皮肤的反应,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4.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或绷带固定,中药湿敷,操作要点: 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垫一次性中单,暴露湿敷部位 2.根据局部皮肤情况选择普通纱布或无菌纱布部位。清洁皮肤 3.遵医嘱配制药液,并倒入容器内,测量温度。一般热湿敷药温度为5060,冷湿敷温度为415 4.将药液倒入换药碗中,测量温度,浸湿敷布,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纱布的两端拧至不滴水为度,敷于患处,每35min更换一次纱布,持续时间1520min。必要时用塑料薄膜包裹,以保持温、温度。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纱布的温湿度,必要时予以更换 5.湿敷完毕,擦干皮肤、观察皮肤反应,红外线治疗,操作要点: 1.照射时要暴露局部皮肤,辐射器垂于照射皮肤上方,距离3060厘米,以病人有舒适的温热感为准,每次1520分钟; 2.首次照射前必须询问或检+查病人局部直觉有无异常,如果感觉障碍,一般不予治疗,必须照射时需要观察,以免烫伤; 3.新鲜的植皮、瘢痕区,其血液循环、散热功能不佳,红外线照射时宜拉开距离,以免烫伤,对于水肿增殖的瘢痕,不宜用红外线照射,以免促其增殖。 4.急性外伤后,一般不用红外线照射,以免加重肿痛、渗出。,中频脉冲电治疗,操作要点: 1.将仪器接通电源,检查是否处于良好工作状态,选择适宜的大小的电极板,涂抹导电介质(水),再接上输出导线于仪器连接; 2.让病人取舒适体位,将电极板按照对置法或并置法放在病人暴露的治疗部位上,用沙袋或绑带固定电极板。电极板放置要均匀,以免电流集中在一点,导致电击伤; 3.开启电源,根据疾病诊断,按动程序处方键,选择适宜的治疗处方。调节电流输出使之达到治疗所需的适宜强度,每次20分钟,治疗完毕时,先取下电极,然后关闭电源。,三、中医特色护理病案分析,案例一,病情简介, 患者,女,72岁,因“头晕8天” 于2015年12月1日“眩晕病” 入院。 入院症见:精神欠佳,眩晕,为昏昏沉沉感,为昏昏沉沉感,发作时站立不稳。 纳差,睡眠差,大便干,舌红苔薄白,脉细。, 既往史:慢性胃窦炎;高脂血症。2013年新华医院右侧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否认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6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16/72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6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不肿,舌红苔薄白,脉细。 辅助检查:头部CT提示:腔隙性脑梗死,脑动脉硬化,颈椎病。,案例一,辨证思路,患者肾阴不充,不能生髓,髓海空虚,气血阻滞,脉络不通,故发头晕,时发时止;肝肾不足,无以上承,故见眼部胀痛,口干、口苦。舌红苔薄白,脉细为肝肾亏虚之征象。,案例一 此病例可以开展哪些中医特色护理?,1.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光线柔和,避免噪音。病床平铺,避免碰撞摇动,眩晕发作时要卧床休息,闭目养神。 2.观察病情的诱发因素、发作的频次,持续时间、程度以及血压、舌象、脉象。 3.饮食宜清淡,多食水果和蔬菜,忌食辛辣、刺激、肥厚、生冷之品。 4.积极疏导患者,使其肝气条达,引导患者培养豁达乐观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情绪稳定。 5.中药汤剂以温热服为宜,一般药物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还可以开展哪些中医特色护理,1.穴位按摩:肝肾阴虚者可取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痰浊中阻者可取内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