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6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第6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第6讲 考点整合,纵,横,莫霍面,古登堡面,上地幔,岩石圈, 探究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第6讲 要点探究,1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能传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较慢。 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莫霍面距离地表约33千米(大陆部分),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第6讲 要点探究,图61,第6讲 要点探究,3三大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地壳: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结构:上层为硅铝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在大洋底部罕见甚至缺失;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分布是连续的。 (2)地幔:结构: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具有固体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等硅酸盐类矿物组成;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3)地核: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结构: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第6讲 要点探究,例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1)(3)题。,图62,第6讲 要点探究,(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固体、液体传播,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 B和传到时,波速突然下降 C和在中波速明显减小 D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2)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 A地幔和地壳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 (3)从地壳到地心( ) A压力越来越大 B温度越来越低 C密度越来越小 D波速越来越快,第6讲 要点探究,解析从地壳到地心,压力越来越大;波速越来越小,其中S波传递不到古登堡界面之下;内核的密度较大。,答案 (1)B (2)D (3)A,第6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分为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一般把20003000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2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3生物圈: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形成生物圈。,第6讲 要点探究,例2 读下图,完成(1)(2)题。,图63,第6讲 要点探究,(1)B圈按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 ) A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B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C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 D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 (2)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大气 B水 C岩石和土壤 D生物,第6讲 要点探究,解析据图可知B圈为广布于陆地、海洋、大气、生物体内的水圈。生物是组成生物圈的主要部分,而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答案 (1)B (2)D,第6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三 地震波及其特点与应用,1地震波的类型及传播特点,2.地震波的应用:探测地球内部圈层;海底石油勘探;陆地矿产资源勘探等。,第6讲 要点探究,例3 北京时间2009年8月11日3时55分,印度安达曼群岛发生7.6级地震,震源位于下图中P岛附近(14N、92.9E),印度、缅甸、印尼、泰国、孟加拉国还启动了海啸预警。结合下图回答(1)(2)题。,图64,第6讲 要点探究,(1)地震发生时,处于S处船上的旅客与P岛上的人对地震的感受分别是( ) A都是先感受到左右摇晃,后感受到上下颠簸 B都是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感受到左右摇晃 C船上的旅客只感受到上下颠簸,没有左右摇晃之感 D船上的旅客只感受到上下颠簸,P地的人只感受到左右摇晃 (2)关于R、S、Q三处地理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厚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QRS B地壳厚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QSR C该日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QRS D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QRS,第6讲 要点探究,解析 (1)横波不能穿过液体,故在船上的人只能感受到纵波带来的影响,即只有上下颠簸之感。(2)大陆地壳比海洋厚,海拔高处比低处厚,故三地地壳厚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QRS。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昼长应长于南方,自转线速度与纬度呈负相关,故C、D错。,答案 (1)C (2)A,第6讲 要点探究,变式训练,图65,第6讲 要点探究,解析 横波传播速度比纵波慢,且横波不能在液态中传播,故A正确 。,答案 A,第6讲 备用习题,1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1)(2)题。 (1)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_处。( ) A5千米 B17千米 C33千米 D2900千米,解析 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增加明显,从图上看出地震波的波速在地下5千米处突然增加。由此判断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5千米处。,答案 A,第6讲 备用习题,(2)该地可能是下列哪个地方( ) A116E,40N B90E,30N C南极点 D经度180,纬度0,解析 从上题判断可知该地地壳厚度约为5千米,依据陆壳厚度大于洋壳的原理,参照供选各项确定的实际位置,可知D项在大洋,地壳较薄,符合题意。 答案 D,第6讲 备用习题,2(本题为本讲综合性探究题目,如课堂时间允许,可在所有探究问题完成后综合提升)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问题。,第6讲 备用习题,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震波:E是_,F是_;图中字母表示的分界面:A是_,B是_。 (2)在界面A上地震波纵波的波速变化情况是_, 在界面B上地震波横波的传播变化情况是_。 (3)图中圈层:C是_,D是_,H是_。 (4)试从圈层厚度的角度分析地壳的主要特征。,第6讲 备用习题,解析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答案 (1)横波 纵波 莫霍面 古登堡面 (2)突然增加 消失 (3)地幔 外地核 内地核 (4)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第6讲 备用习题,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