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章 运动系统与中枢神经控制,第一节 概述,运动系统的构成 骨骼肌、骨骼和骨联结 神经元或神经结构,支配骨骼肌的脊髓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这种兴奋性递质的作用是使肌肉收缩。,神经肌肉接头,第二节 运动形式、基本单位和本体感受器,一、典型的运动形式 反射运动 随意运动 节律性运动,1、反射运动,反射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大部分属于遗传的本能行为。 一般认为反射是非随意性的运动,不受意识控制,它是对刺激的自发反应,这种反应是稳定不变,如膝跳反射、牵张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亮光产生收缩反应)等等。,巴宾斯基反射,2、随意运动,随意运动是有目的和指向的运动,是可以被主观意志调节,有环境刺激引发,由主观意志推动。 许多行为可能是随意运动和非随意运动的混合体。比如一个人可以有意做出抑制吞咽动作,但是其有意控制的程度是有限的。,3、节律性运动,节律性运动,自主性节律活动:主要是由交感、副交感等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不受主观意志的调控。如心脏跳动、胃肠蠕动、血管收缩及舒张等。 非自主性节律运动:如呼吸、咀嚼、行走或跑步等这些运动可以被主观意志调控。,二、本体感受器与运动,本体感觉是关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位置、及其运动状况的感知觉。 本体感受器是位于肌梭、肌腱、关节等处的感受器。这些本体感受器觉察肌肉的伸缩与张力状况,并将此信息传送到脊髓,继而脊髓得以调整向肌肉发出的运动信号。,第四节 脑与运动控制,一、大脑皮层运动区 初级运动皮层 前运动皮层 辅助运动皮层,初级运动区(4区),前运动区(6区),前额叶 (前额皮层),辅助运动区,(一)初级运动皮层,初级运动皮层位于中央前回,相当于布鲁德曼4区,直接参与运动的执行。 初级运动皮层对运动控制的特点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不成比例”。,初级运动皮层对运动控制的特点,交叉控制对侧躯体运动:右侧皮层控制左侧躯体运,左侧皮层控制右侧躯体运动。 支配躯体运动的区域自上而下呈倒立关系。顶部皮层支配下肢的运动,中间皮层支配上肢运动,底部支配头面肌肉运动(头面部是正立的) 肌肉活动越复杂或运动的精细程度越高,其支配皮层的代表区就越大。如手的代表区比较大。,大脑皮层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特点,正立 既存在单侧支配,也存在双侧支配 面部较下面的部位接受来自对侧大脑半球输出的信息,而面部较上面的部位所接受的信息来自两侧大脑半球,即双侧支配。,情绪反应的面部肌肉运动的神经控制和大脑对面部肌肉随意运动的控制一样吗?,情绪的自发面部表情活动主要是由皮层下的一些神经核团控制的,如基底神经节以及脑干的神经核团 (如红核) 面部肌肉随意运动主要受大脑皮层控制 。,表情影响情绪?,(二)前运动皮层,前运动皮层也位于中央前回,紧邻初级运动皮层的前侧,相当于布鲁德曼6区,前运动皮层在运动准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3,2,4,(三)辅助运动皮层,辅助运动皮层主要分布于两半球中央裂附近的额叶后内侧,和前运动皮层相接。 辅助运动皮层和前运动皮层在运动准备和决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辅助运动区是参与决策运动方式所必需的脑结构。,二、基底神经节与运动协调,基底神经节主要包括尾核、壳核和苍白球等一些皮层下神经核团,其中尾壳核统称为纹状体。 中脑黑质(核团)与基底神经节往来的神经联系非常密切。 基底神经节受损或是病变,可以导致运动障碍,包括帕金森症和亨廷顿氏症(舞蹈症)等,帕金森氏症,症状表现主要是身体僵硬、肌肉震颤、运动缓慢以及难以启动身体活动等 ,此外,还伴随认知活动迟钝、抑郁和记忆力缺陷等精神症状 病因是神经系统中脑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死亡 ,导致黑质纹状体通路发生病变,因此多巴胺对基地神经节的作用由此减弱甚至丧失,最终导致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亨廷顿式症,症状最初变现为手臂痉挛、接着是脸部抽搐,以后震颤逐步扩展到身体其他部位,并且转变为身体扭动,扭动的动作看起来有些像跳舞。 此病的脑损伤范围是较为广泛的,主要涉及纹状体、苍白球以及大脑皮层。主要是由于纹状体中胆碱能神经元功能减退,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相对亢进所致 。,三、小脑与感觉运动整合,小脑的主要功能是配合大脑皮层完成本体感觉和运动的信号整合。小脑的损伤会造成运动的协调和平衡丧失。,手指指鼻测验,手指指鼻测验:要求被试闭上双眼,抬起一手臂向前伸直,然后尽快用一手指触碰自己的鼻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