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评估自评报告一、专业定位与规划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我校发展目标定位是:紧密对接广西“14+10”千亿元产业,特别是柳州汽车产业、机械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兴产业、建筑行业等产业链的需求,在已经形成的以工学为主,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五大学科的30个专业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专业集中度,形成新的与产业链相关联的五大专业集群:汽车专业集群、机械专业集群、建筑专业集群、电子信息专业集群、公共服务与文化产业专业集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汽车专业集群和公共服务与文化专业集群的支撑专业或辅助专业,通过与汽车化工和化工分析等产业对接,更好的为专业集群中的相关重点专业服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于2010年申报获批后于2011年开始招生,是食品与化学工程系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在校学生人数为163人。4年来,化工教研室对区域化工企业进行了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逐步明确了培养定位。与母体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错位发展,采用“3+1”校企所联合培养模式,在大化工人才培养主干不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与区域企业、研究所紧密合作,进行联合办学,充分考虑企业和学生需求,努力构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 “懂生产、强工艺、精检验”的应用技术型化工人才。本专业将坚持以人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依托学校对汽车专业集群和公共服务与文化专业集群的建设,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建立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建设体系。力求形成“专业集群重点专业支撑专业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为框架的集群专业课程建设格局;从而使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达到办学条件先进、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并使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在区内具有特色的本科专业。支撑材料1: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专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定位规划。二、师资队伍作为独立学院,本专业目前自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正高2名,副高1名,讲师4名,助教(硕士研究生)2名。此外我系依托母体学院教师及企业教师20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人。总体师资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硕博比为72.4%、高级职称51.7%,中级职称37.9%,初级职称10.4%、化学化工相关专业背景人数为90%以上。引进教师情况:自该专业开设以来,本专业共引进自有专任教师7人,均为硕士学历,其中已有1人获副高职称,4人获讲师职称。专业教师参加培训情况:2015年蔡锦源和黄艳玲老师参加“第一届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计划”,2015年蔡锦源老师参加全国高等学校在线培训课程化工原理、制药工程和基础药理学;2014年7月蔡锦源、熊建文和张佳艳老师参加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教师职业发展研修班。高职称教师授课情况:自办学以来,本专业一直重视课程教学,积极聘请高职称教师授课,高职称教师授课比例均大于35%。自有专任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情况:本专业专任教师积极申报或参与教学改革项目,目前自有教师主持教育厅教改重点项目1项,一般A类1项,一般B类1项,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4项,依托项目发表教学改革论文十余篇,且部分项目已结题。自有专任教师参与科研情况:本专业专任教师积极申报或参与科研项目,目前自有专任教师主持科技厅科研项目1项,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校级科研项目2项。详细见附表3-8支撑材料2: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开展科研活动的证明材料。三、教学资源自2011年开始,学校非常重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经费投入,每年投入的基础建设经费44.1万元,主要用于实验建设及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每年投入教学运行与改革23.4万元作为发放外聘教师课酬和校外实验室维护资金。现借用母体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室4间,基础实验室3间,已建立化学综合实验室1间。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173677.2万元,校外实习实践基地4个,纸质图书册数8908册,电子图书资料源4个。为了发挥这些教学资源的潜力,我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为师生服务的理念,使现有教学资源充分应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有实验室在没有课程任务的情况下,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设计实验去相关实验室进行实验。详细见表9-12。支撑材料3:学校与相关单位签订的建立实习实践基地的协议。四、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4.1人才培养定位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随着本专业自有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我系每年组织专任教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请企业相关专家进行审定,逐步形成与母体学院化工专业错位发展,符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及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详见2011-2014届人才培养方案。在学校整体转型发展中,化工专业形成“一主多方向”人才培养定位,即以大化工培养主线为基础,顺应企业需求,巧妙利用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实现多方向的人才培养,以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 “懂生产、强工艺、精检验”的应用技术型化工人才。首届毕业生毕业就业对口情况较好,首届毕业生70%以上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如生产、工艺、化验等,详细见就业统计表。为更好地达到“校、企、生”共赢,实现“懂生产、强工艺、精检验”的应用技术型化工人才培养,设置在不断修订和完善中,将难以实现的石油化工课程体系转变为日用化工课程化工专业的课程体系,经过4年的不断实践,逐步形成培养日用化工的课程体系。总体来说完善修订的课程设置基本满足学生对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求。4.2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修订)情况自2011年招生以来,我们认真要求企业专家、自有化工专业教师、母体学院教授等认真制定了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此后为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化工应用技术型人才,化工教研室每年均组织本教研室专任教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交由教授级职称专家以及企业高管审定。此外我们不断走访企业,就企业提取的办学意见及时做好调整,力争培养符合行业需求。专业特色或优势在于化工专业形成“一主多方向”人才培养定位,即以大化工培养主线为基础,顺应企业需求,巧妙利用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实现多方向的人才培养,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 “懂生产、强工艺、精检验”的应用技术型化工人才。4.3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自专业创办以来,本专业专任教师积极开展了相关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如郑燕升教授申报了教育厅重点教改课题“构建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特色平台的研究与实践”,并就化工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孙松老师就食品与化学工程系校企长效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课题研究;罗应老师就化工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进行了课题研究,并就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进行了研究;黄艳玲老师就化学与人课程进行了教学探索;韦剑锋老师就提升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关键点以及从科研能力角度就教师教学能力进行了探讨,蔡锦源对仪器分析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和考试方法改革研究等等,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详细见表4、5。支撑材料4:2011-2014年人才培养方案,2门核心专业课的2014/2015学年教学大纲(仪器分析、化工原理),以及主要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支撑材料(可见支撑材料2)。五、教学质量保障5.1 教学规章制度、监督机制及实施情况5.1.1化学工程与工艺建立教学监控机制的意义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教学工作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和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的中心任务。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整个学校管理的目标。在大众化教育下,建立与学校定位相吻合、与培养目标相符合、与不同的就业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标准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完善教学运行机制,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使其符合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需要,将会使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进行具有评价、激励和引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专业依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的相关要求,在学校已有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的基础上,以坚持过程与效果相结合、强调过程质量控制和结果质量考核为理念,建起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经过近四年的研究和实践,使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1.2教学监控机制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情况为保证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落到实处,我系于2011年就成立了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该教研室的主要职能是对该专业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和教学运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专门人才,必须在全系上下形成教学质量意识,确立全面的人才质量观,以质量求生存,并参与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除此之外,本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包括由教学督导组、教学管理人员、同行专家及学生信息员队伍四个层次所组成。教研室督促、协调质量监控工作的实施,同时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调查作为了解教师授课情况的重要手段。系领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了解对人才质量、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的贯彻落实状况;二是对学校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做出决策;三是在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工作中起表率作用。系主任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学风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进行教学过程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因此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纽带和推动者,也可以说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系主任全面组织参与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和检查课堂教学,指导教学实践。学生代表座谈会制度和学生课堂教学信息员是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通道,每周一次的信息统计可让教务办及时了解教学运行状况,以及做出相应的决策。5.1.3教学监控机制覆盖教学全方面与全过程(1)教学前准备情况监控i.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试讲制度。年轻教师在正式走上讲台前,必须要进行试讲,并接受由系主任、教学督导员、学生代表组成的评估小组的评估,经过试讲合格后方能走上讲台。ii. 教学系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体备课,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并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统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iii. 教案检查制度。要求教师上课必须有规范的教案及课件,定期组织专家对教案进行检查和优秀教案、课件评选。以监督教师备课和提高备课质量。(2)教学过程中多方位监控i. 科学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为做好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我们建立了学生评教制度,在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监测要点的基础上,于每学期的第十三周对所有参加理论课授课的教师进行学生课堂教学测评,根据评价方案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每一位教师进行量化排序,作为对教师教学考核的重要依据。这项工作的工作量大,分测评准备、评估实施、数据处理、结果反馈等四个阶段。ii. 坚持督导组、管理人员、专家同行随堂听课制度有关制度要求系领导、教学督导员及教研室主任及任课教师每学期的听课次数不少于一定的次数,并在年终对其完成情进行公示。使系领导及专业负责人对本专业的教学状况、教风和学风都能掌握第一手资料。iii. 建立学生信息员统计报表制度,对课堂教学全程进行监控。在每个班级确定一名教学质量监控学生信息员,学生信息员每周上报一次课堂教学情况,通过他们及时收集、汇总、反馈教学一线信息,为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提供参考。对于在学生信息员反馈中所反映有问题的教师,将由督导组及同行专家进行“诊断性”听课,并给予授课教师一个指导性意见,以帮助其顺利渡过“教学关”。(3)教学完成后监控i. 完善考试制度。考试是课堂“教”与“学”效果最有效的评价手段之一。加强对考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