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我很荣幸能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经过近三个月的理论学习和医院见习,收获颇丰,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学观念得到转变,护理教学理论得到提升,实践能力得到增强。下面我简单谈谈几点收获:一、加深了对中职护理教学的认识。经过培训,我的教学能力进一步增强。树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关键技能,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了解现代前沿医学护理知识、技术水平、及先进的医疗护理仪器;熟悉了新时代护士岗位操作规范,加深对学校教学和临床实践相联系的理解。护理教学是护生将基本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使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需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护理教学工作,合理组织安排教学计划,认真把握临床实践环节,及时更新带教手段,全面加强护理教学管理,对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帮助护生顺利实施角色过渡和尽快适应现代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对护理学教师的培训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二、提升了护理教学理论。通过四周的理论课程学习,使自己了解了医学护理前沿动态,熟悉了护理科研的一些手段,掌握了当今比较先进的护理理论及比较成熟实用的教学方法。如通过“护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们在今后教育学生如何做好护理工作、适应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起着重要作用;“护理教学方法”的学习和讨论,能够让我找差距,补不足,更有利于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把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同时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来掌握知识,增强学习的兴趣;“文献查新检索”及“数据库的使用”的学习,使我们掌握了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之能更多地学习国内外在医学、教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和先进经验,不断地汲取营养、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护理科研方法”的学习使我学到了科研选项、设计、整理分析及论文撰写,原来中职教师科研方面明显缺乏,常是一片空白,通过学习,收获很大,为今后的教科研结合打下了基础;“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使我加深了对健康教育这项工作的理解和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心身疾病逐渐增多,健康教育及促进显得尤为重要,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就更加的广泛,不同于以往的卫生宣教,它更加重视健康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信息沟通以及效果的监测;其他各专科、重症的临床护理新进展的学习,也都为今后的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增强了实践能力。通过四周的临床见习,收到较满意的效果。手术室见习,进一步了解了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的工作职责,掌握了洗手法、静脉留置针穿刺法、气管插管的配合、麻醉前后的护理、各种手术卧位的安置、心电监测仪及呼吸机的使用方法,也熟悉了护患沟通的方式及手段。中心ICU的见习,让我了解了血液动力学检测仪、血滤机、冰毯、微量输液泵等先进医疗器械的结构、适应症、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一步掌握了气管切开、吸痰法、氧气雾化吸入法、膀胱冲洗、胸腔闭式引流、口腔及皮肤护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鼻饲法等基础护理及临床护理操作。产科见习,了解了产前检查法(宫高、腹围、四部触诊法、骨盆的测量等);分娩的护理(备皮、灌肠、导尿、测量胎心、肛查等);剖宫术前后的护理;产褥期会阴部的护理;乳房的护理和指导喂养等。内科见习,了解了各种主要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如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X线、超声、心电等);内科常见药物剂量、用法、主要副作用及处理、用药作用点(如氨茶碱、洋地黄、抗心率失常药、抗高血压药、血管活性药物、激素、抗生素、化疗药物等);各种常用护理技术(如心电图描记与阅读、酒精湿化吸氧、各种辅助检查的术前准备、各种标本采集、体位引流等。四、同行教学经验交流,取长补短。通过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有很大的收获。因为参加学习的各位老师来自于全国各地,又都是中职学校的骨干教师中的精英,均有着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护理教学经验。在学习交流中能够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如开展“说课”活动和一些学习讨论,使我学到了更好的教学方法。很多兄弟单位的宝贵经验,都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紧张而充实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培,我更增强了对护理教育事业的热爱,进一步强化了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提高了教学管理与护理教学理论及实践水平以及科研的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些都必将对我今后的工作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将学到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用二十一世纪的医疗护理理念,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护理人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