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桥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系 部: 公 路 工 程 系 专业名称: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班 级: 08213 学 号: 24 姓 名: 徐 新 指导教师: 李 永 成 完成时间: 2011 年 5 月 12 日1目 录前言11 桥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11.1 荷载引起的裂缝11.1.1直接应力裂缝11.1.2 次应力裂缝21.2 收缩引起的裂缝21.2.1 塑性收缩21.3 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31.4 原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41.5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42 预防裂缝的措施52.1 干缩裂缝的预防52.2 塑性收缩裂缝的预防52.3 沉陷裂缝的预防62.4 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63 裂缝的处理措施73.1 墩、柱侧面裂缝73.2 梁板及桥面铺装出现的裂缝73.3 其他特殊裂缝8结束语8参 考 文 献8译文9桥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摘要:在桥梁建设使用过程中,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导致桥梁垮塌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本文阐述了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从荷载、温度变化、地基变形等5个方面介绍了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给出了一些裂缝处理方法。关键词:桥梁混凝土裂缝、原因、措施前言随着我国交通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各地兴建了大量的混凝土桥梁。在桥梁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造成坍塌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混凝土开裂可以说是“常发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了桥梁的使用性能,也经常困扰着桥梁工程技术人员。要想控制桥梁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工程质量,就必须了解其成因。下面本文就对桥梁裂缝的产生原因做一分析,并提出一些对裂缝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1 桥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1.1 荷载引起的裂缝荷载引起的裂缝可以分为直接应力裂缝和次应力裂缝。1.1.1直接应力裂缝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有:(1)设计计算阶段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受力假设与实际受力不符,安全系数不够,不考虑施工的可能性,构造处理不当。(2)施工阶段中不加限制的堆放施工机具、材料;随意翻身、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等。(3)使用阶段时超出设计荷载的重型车辆过桥;受车辆、船舶的接触、撞击;发生地震、爆炸等。1.1.2 次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的裂缝,其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1)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由于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同常规计算有出入或计算不考虑,从而在某些部位引起次应力导致结构开裂。例如两铰拱桥拱脚设计时常采用布置“X”形钢筋、同时消减该处断面尺寸的办法设计铰,理论算该处不会存在弯矩,但实际该铰仍然能够抗弯,以致出现裂缝而导致钢筋锈蚀。(2)桥梁结构中经常需要凿槽、升洞、设置牛腿等,在常规计算中难以用准确的图式进行模拟计算,一般根据经验设置受力钢筋。研究表明,受力构件挖空后,力流将产生绕射现象,在空洞附近密集,产生巨大的集中应力。在长跨预应力连续梁中,经常在跨内根据截面内力需要截断钢束,设置锚头,而在锚固断面附近经常可以看到裂缝。因此,在这些结构的转角处或构件形状突变处、受力钢筋截面处容易出现裂缝。实际工程中次应力是产生荷载裂缝的最常见原因。次应力裂缝多属于张拉、劈裂、剪切性质。在设计上,应尽量避免结构突变(或截面突变),当不能同时避免时,应作局部处理,如做成圆角或倒角,同时加强构造配筋,转角处配置斜向钢筋,对于较大空洞有条件时可以在周边设置护边角钢。1.2 收缩引起的裂缝1.2.1 塑性收缩混凝土浇筑后4h5h左右,水泥水化反应剧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而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塑性收缩。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在构件竖向变截面处如T梁、箱梁腹板与顶板交接处,因硬化前沉实不均匀将发生表面的顺腹板方向裂缝。(1)干缩: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面水分逐渐蒸发,温度逐渐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干缩。因混凝土表面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快,内部收缩慢的不均匀收缩,导致混凝土表面承受拉力,产生收缩裂缝。(2)自生收缩:混凝土在硬化工程中,水泥和水发生水化反应,这种收缩与外界温度无关,并可以是正的(即收缩,如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也可以是负的(即膨胀,如矿渣水泥混凝土与粉煤灰混凝土)。(3)碳化收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泥中的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变形。1.3 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1)地质勘探精度不够、试验资料不准。勘察报告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地质情况是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2)地基地质差异太大。(3)结构荷载差异太大。在地质情况比较一致的情况下,各部分基础荷载差异太大时,有可能引起不均匀沉降。(4)结构基础类型差别大。同一联桥梁中混合使用不同基础,如扩大基础和桩基础,或虽采用同一种基础,但是基底标高差异太大,也可能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5)分期建造的基础。在原有的桥梁附近新建桥梁时,如分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左右半幅桥梁,新建桥梁荷载或基础处理时引起地基土重新固结,均可能对原有桥梁基础造成较大沉降。(6)地基冻胀。(7)桥梁基础置于滑坡体、溶洞或活动断层等不良地质时,可能造成不均匀沉降。(8)桥梁建成以后,原有地基条件变化。大多数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浸水后,尤其是素填土、黄土、膨胀土等特殊地基土、土体强度遇水下降,压缩变形加大。1.4 原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拌合用水及外加剂等组成,配置混凝土时所采用的材料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1)水泥质量不合格、受潮或过期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够,并导致混凝土开裂。(2)砂石含泥量超过规定,不仅降低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还会是混凝土干燥时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砂石的级配差,或砂石颗粒过细,用这种材料拌制的混凝土常造成侧面裂缝。碱骨料反应,骨料中含有的活性硅化物质与碱性物质相遇,水、硅反应会产生膨胀的胶质,吸水后体积变大,造成局部膨胀和拉应力,则构件产生爆裂状裂缝,在潮湿的地方较为多见。(3)拌合用水及外加剂 拌合用水或外加剂中氯化物等杂志含量较高时对钢筋锈蚀有较大的影响。采用海水或碱泉水拌制混凝土,或采用含碱的外加剂,都可能对碱骨料反应有影响。(4)用于结构的钢筋已经锈蚀 植入结构体中的钢筋已经有锈斑或锈蚀,造成钢筋表面氧化膜破坏,在保护层厚度不足的情况下,空气侵入到混凝土内部,钢筋中的铁离子与侵入到砼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其锈蚀物体积比原来增长越24倍,从而使周围砼产生膨胀应力,导致保护层开裂、剥离,沿钢筋纵向产生裂缝,并有锈迹渗透到砼表面。1.5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1)年温差 由于四季温度不断变化,但变化相对缓慢,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导致桥梁的纵向位移,一般可通过桥面伸缩缝、支座位移、设置柔性墩等构造措施来调节,只有结构位移受到限制时才会引起温度裂缝的产生,例如拱桥、刚架桥等。(2)日照桥面板、主梁或桥墩侧面受到太阳暴晒后,温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温度梯度呈非线性分布。由于受到自身约束作用,导致局部拉应力过大,出现裂缝。日照和下述骤然降温是导致结构温度裂缝的最常见原因。(3)骤然降温 突降大雨、预冷空气侵袭、日落等可导致外表面温度突然下降,但结构内部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而产生温度梯度。日照和骤然降温内力计算时可采用设计规范或参考实桥资料进行,混凝土弹模不考虑折减。(4)水化热 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厚度超过2m)浇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导致内部温度很高,内外温度差太大,导致表面出现裂缝。(5)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施工措施不当,砼骤冷骤热,内外温度不均,易出现裂缝。(6)预制T梁之间横隔板安装时,支座预埋钢板与调平钢板焊接时,若焊接不当,铁件附近混凝土容易烧伤开裂。小结:水泥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当然远不止这些,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下面我们根据以上原因给出相应的裂缝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2 预防裂缝的措施2.1 干缩裂缝的预防(1)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2)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3)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4)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5)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2.2 塑性收缩裂缝的预防(1)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3)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4)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5)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2.3 沉陷裂缝的预防(1)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2)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3)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4)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5)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2.4 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1)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2)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3)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4)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5)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6)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7)高温季节浇筑时可以采用搭设遮阳板等辅助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升,降低浇筑混凝土的温度。(8)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尺寸相关,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越大,因此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9)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管道,通冷水或者冷气冷却,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10)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11)预留温度收缩缝。(12)减小约束,浇筑混凝土前宜在基岩和老混凝土上铺设5mm左右的砂垫层或使用沥青等材料涂刷。(13)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置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14)混凝土中配置少量的钢筋或者掺入纤维材料将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3 裂缝的处理措施一般性表面细小裂缝,可将裂缝部位清洗干净,干燥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