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板块十六 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第 1 讲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编者选题表 考点角度题号 欧洲一体化面临巨大挑战 1 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提高 2 世界经济 区域集团化 亚太经合组织深入发展面临的困难 3 全球化推动世界整体性进步 4 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5 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6 综合 7 一、选择题 1.(2018河南洛阳调研)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 如图所示,这两幅漫画意在表明( )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世界多极化格局日趋明朗 C.欧洲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 D.区域集团化进程就此搁浅 解析:C 根据图一英国国旗、图二希腊危机,可判断指代欧洲,图一,英国的脱欧、 图二,拯救希腊债务危机,表明欧洲一体化进程遭受严峻挑战,故答案为 C 项。 2.(2017云南昆明月考)以下是 1996 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分布统计表,从 表中可以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 欧洲南、北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跨地区 39 个 40 个 6 个 8 个 1 个 7 个 A.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B.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 C.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 D.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解析:C 根据材料,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分布统计表不能体现“政治经济全球化 的趋势不可阻挡”,且政治全球化表述有误,故 A 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合作程度,故 B 错误;根据表中数量欧洲 39 个,南、北美洲 40 个,得出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合 作程度较高,故 C 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利弊并存, 故 D 错误。 3.亚太经合组织 2010 年 11 月联合发表“横滨宣言”,提出“我们要求亚太经合 组织采取具体措施,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 ”对此,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滨田宏一 认为“通过合并这些协议,可以使双边协议这碗细面条变为(地区性的)宽面条。 但是宽面条是无法由细面条制成的:它需要扁平的意大利面!”这反映了亚太自 由贸易区( ) A.面临地区多样性所带来的窘局 B.需要欧洲国家的积极参与 C.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之一 D.终将迈向经济一体化 解析:A 材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形式上可以朝自由贸易区发展,但是实质上面临 着各国国情不同进而可能影响真正融合的困境,故答案为 A 项。 4.(2017广东湛江调研)据统计,20 世纪最后三十年,世界最富裕的 5 个国家的 人均收入增长了 75%,最穷困的 5 个国家增加了 206%,世界人口增加了 15 亿,而 绝对贫困总数减少了 2 亿。这说明全球化( ) A.加剧了全球的利益失衡 B.实质是资本的全球扩张 C.有利于第三世界摆脱贫困 D.推动了世界整体性进步 解析:D 从材料数据来看,不仅最富裕国家人均收入增长,而且最穷困国家人均 收入也在增长,且增长比例超过前者,且在人口增加了 15 亿的情况下,绝对贫困 总数仍减少 2 亿,能够看出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故 D 项正确。A 项与材料意思相悖,B 项与材料无关,C 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均排除。 5.(2017湖北荆州二模)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许多国家宣布实施浮动汇率制。 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瑞典克朗钉住了“一篮子”15 个国家 的货币,其中每个国家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还有一些国家将其汇率钉住了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这反映出( ) A.国际合作和货币区域化趋势 B.二战后美元霸权的终结 C.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D.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解析:C 材料现象的出现说明了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但不能直接得出货币区域化,故 A 项错误;通过这些现象,美元霸权受到挑战,但没有体现其终结,故 B 项错误;不 同地区的不同货币主导是货币多元化的体现,故 C 项正确;不同区域的货币主导 不同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故 D 项错误。 6.1958 年起,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世界海洋法会议,对保护海洋资源问题进行多 次协商;1970 年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人与生物圈计划,这是一个多学科的国际性计 划;1973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1988 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成立一个政府间气候 变化委员会,专门研究温室效应问题。这主要反映( ) A.联合国对保护自然有长期的规划 B.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C.全球化加速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D.联合国的职能发生明显变化 解析:B 题意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联合国为平台,各国合作对环境问 题所做的共同努力,而并非 A 项描述的长期规划,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全球化加 速了国与国之间的有关环境问题交流和合作,故 C 项错误;联合国的职能之一即 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材料中 的内容符合联合国的职能,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18河北沧州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 世纪,法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当时封建教会和封建 贵族仍享有许多特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近代资产阶级主权学说的创始 人让博丹(15301596)认为,国家主权即“不受法律限制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 统治的最高权力” 。掌握主权的统治者在时间任期上不受限制,“绝对地和完全 地”掌控整个国家和人民,拥有绝对的权力去制定法律、对外宣战与媾和。荷兰 人格劳秀斯(15831645)发展和完善了博丹的理论,认为国家主权对内是至高无 上的统治权,对外是不受任何权力限制的独立权,奠定了国家主权内外统一的法 理基础。他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彼此均受制于国际法的最高规范“普遍 至高的正义原则” 。国家从事战争的主权行为必须符合自然法和正义原则,出于 “自卫、恢复自己的财产和处罚”,根本目的是解除敌方危害别人的力量,维持 世界和平。 赵建文关于国家主权的性质 和地位的理论演进等 材料二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家主权面临限制的问题 日益突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 及一些地区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民族国家在申请 加入或想得到援助、贷款时,就不得不接受其强制性的有时甚至是苛刻的条件, 这实际上就是民族国家将部分主权移交了出去。面对急于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 家,跨国公司动辄以阻碍资金和技术的流入为要挟,迫使东道国政府为其在当地 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创造便利。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本质上是知识经济,当前新的有 生命力的技术大多被主要的工业化国家掌握,发达国家权力越来越大,发展中国 家权力越来越小。技术侵略、技术殖民、技术霸权等政治欺压现象也会相应而 生,使强势国家有机会压榨、胁迫弱势国家,限制和削弱弱势国家的主权。在理 论上,一些西方学者甚至提出了国家主权过时论,对发展中国家维护主权、反对 霸权的立场横加干涉和无理指责。 戴轶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矛盾析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博丹和格劳秀斯国家主权观的异同,并从其 所处时代发展主题的角度,分别指出两人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主权带来的挑战 与冲击的表现,并简单谈谈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对策。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不受法律限制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 最高权力” “认为国家主权对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权”概括二者都认为国家对内 享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不同点,根据材料格劳秀斯发展和完善了博丹的理论, 拓展到对外主权的阐释;第二小问,根据材料“16 世纪,法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 主专制制度,但当时封建教会和封建贵族仍享有许多特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 羁绊”,结合所学,博丹希望通过加强君主权力,来打击封建教会和封建贵族特权,扫 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根据材料“格劳秀斯(15831645)国际社会中的国 家”,结合所学,格劳秀斯希望在海外扩张盛行之时,为国际社会确立规范,从中 获益。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知识经济等方面概 括;第二小问从对全球化态度、政府职能、发展科技等角度简析。 答案:(1)同:都认为国家主权对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权。 异:博丹侧重对内主权的阐释,格劳秀斯则侧重对外主权的阐释。(若答主权观的 具体区别也可) 目的:博丹:新兴资产阶级希望通过维护和加强君主权力,打击封建势力(封建教 会和封建贵族),发展资本主义。 格劳秀斯:西欧各国纷纷进行海外扩张,需确立国际法基础,调整各国在争夺海外 市场中获得的利益和权力。 (2)挑战与冲击:国际组织作用增强使民族国家权力出现流失;跨国公司对国家主 权形成了“胁迫”;经济知识化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 对策:要积极参与全球化;强化国家主权意识,维护国家利益;应加快政府职能转 变和制度创新;发展教育,进行科技创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