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选题1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英文的“中国”一词又指“瓷器”,中国瓷器驰名世界,其主要成分是SiO2B. 农作物收获后,就地焚烧秸秆,增加土壤中钾肥含量C.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发生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这些颗粒物扩散在空气中都会形成胶体D. 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HF与1.8gH2O分子所含电子数目均为NAB. 标准状况下,VL气态烯烃(CnH2n)含中子的数目为3VnNA/11.2C. 向含有0.2molNH4Al(SO4)2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溶解,消耗OH-的数目为NAD. 60gSiO2和12g金刚石中各含有4NA个Si-O键和2NA个C-C键3己知:C3H7COOCH3(m)、C2H5COOC2H5(e)、C4H9COOH(p)的分子式均为C5H10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e的一氯代物有四种B. e中存在少量的p时可以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后分液除去C. m、e、p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D. m、p的可能结构一样多4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色淀粉没有水解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静置溴水层褪色溴和苯发生加成反应C向1.0molL-1的NaHCO3溶液中滴加2滴甲基橙溶液呈黄色NaHCO3溶液呈碱性D相同的铝片分别与同温同体积,且c(H+)=1mo lL-1的盐酸、硫酸反应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较快可能是Cl-对该反应起到促进作用5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A的原子序数是B和D原子序数之和的1/4,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中强碱,甲和丙是D元素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乙和丁是B元素的两种常见同素异形体,0.005mol/L戊溶液的pH=2,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省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D两元素形成化合物属共价化合物B. C、D的简单离子均能促进水的电离C. A、D分别与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大气污染物D. E的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大于D的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6通过膜电池可除去废水中的乙酸钠和对氯笨酚(),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 电流方向从B极沿导线经小灯泡流向A极C.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 当外电路中有0.2mole-转移时,A极区增加的H+的数目为0.1NA725时,H2SO3及其钠盐的溶液中,H2SO3、HSO3-、SO3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溶液的pH=5时,硫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HSO3-B. 当溶液恰好呈中性时:c(Na)c(SO32-)+c(HSO3-)C. 向pH=8的上述溶液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 的值增大D. 向pH=3的上述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HSO3-)减小二、实验题8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Fe(NO3)3的热稳定性和氧化性,设计如下实验:实验(一): 热稳定性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加热A中Fe(NO3)3固体,A 和B中都有红棕色气体产生,A 试管中生成了红色粉末。(1)B装置的作用_;要检验A中红色固体是否为Fe2O3,应该选用的试剂是_(填化学式)。(2)加热A中试管一段时间后,C 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而集气瓶中无气泡产生原因是_。(3)写出硝酸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二):氧化性Fe3+和Ag+的氧化性相对强弱一直是实验探究的热点。该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试验编号实验操作现象a向10mL3molL-1KNO3酸性溶液(pH=1)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银丝,并滴加氯化钠溶液无沉淀生成b向10mL3molL-1AgNO3溶液中滴加2mL0.1molL-1FeSO4溶液,振荡;再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溶液不褪色c向10 mL3molL-1Fe(NO3)3溶液(pH=1)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银丝,并滴加氯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4)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_;实验c的结论是_。(5)实验b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6)实验结论是Fe3+、Ag+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与离子的_有关。9以废旧锌锰电池初步处理分选出的含锰废料(MnO2、MnOOH、MnO及少量Fe、Pb等)为原料制备高纯MnCl2xH2O,实现锰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资料aMn的金属活动性强于Fe;Mn2+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pH高于5.5时易被O2氧化。资料b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Mn(OH)2Pb(OH)2Fe(OH)3开始沉淀时8.16.51.9完全沉淀时10.18.53.2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 molL-1(1)过程的目的是浸出锰。经检验滤液1中含有的阳离子为Mn2+、Fe3+、Pb2+和H+。MnOOH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检验滤液1中只含Fe3+不含Fe2+的操作和现象是:_。Fe3+由Fe2+转化而成,可能发生的反应有:a2Fe2+Cl2=2Fe3+2Cl-b4Fe2+O2+4H+=2Fe3+2H2Oc写出c的离子方程式:_。(2)过程的目的是除铁。有如下两种方法,氨水法:将滤液1先稀释,再加适量10%的氨水,过滤。焙烧法:将滤液1浓缩得到的固体于290焙烧,冷却,取焙烧物,加水溶解,过滤,再加盐酸酸化至pH小于5.5。已知:焙烧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FeCl3+3O2=2Fe2O3+3Cl2,MnCl2和PbCl2不发生变化。氨水法除铁时,溶液pH应控制在_之间。两种方法比较,氨水法除铁的缺点是_。(3)过程的目的是除铅。加入的试剂是_。(4)过程所得固体中的x的测定如下,取m1g样品,置于氯化氢氛围中加热至失去全部结晶水时,质量变为m2g。则x=_。三、综合题1010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其中氮氧化物(NOx)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1)已知N2(g)+O2(g)=2NO(g) H=+181.5 kJmol-1C(s)+O2(g)=CO2(g) H=-392.5 kJmol-12C(s)+O2(g)=2CO(g) H=-221 kJmol-1请写出NO与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2)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消除NO 的污染,发生的反应为C(s)+2NO(g)N2(g)+CO2(g)。1molNO 和足量的活性炭在T、容积恒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经过5min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O的物质的量为 0.4mol。从反应开始到5min,用氮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再通入0.1molNO气体和0.3molCO2气体,则此平衡将_(填“正向移动”“不移动”或“逆向移动”)。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填标号)。aNO和N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b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NO的同时消耗nmolCO2c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d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3)N2O4 与NO2之间存在反应,N2O4(g)2NO2(B) H=QkJmol-1。将一定量的N2O4放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测得其平衡转化率a(N2O4) 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如图中a点对应温度下,已知N2O4的起始压强P0为220kPa,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_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4)硝酸银溶液和连二次硝酸钠溶液混合,可以得到黄色的连二次硝酸银沉淀,向该分散系中滴加硫酸钠溶液,当白色沉淀和黄色沉淀共存时,分散系中C(NO22-)/C(SO42-)=_。【己知Ksp(Ag2N2O2)=4.210-9,Ksp(Ag2SO4)=1.410-5】(5)用石墨为电极,利用如图电解装置可将雾霾中的NO、SO2分别转化为NH4+和SO42-,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11碳和硅是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元素,硅及其化合物是工业上最重要的材料。粗硅的制备有二种方法:方法一:SiO2+2CSi+2CO 方法二:SiO2+2MgSi+2MgO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B-11 P-31)(1)基态硅原子中存在_对自旋相反的电子,基态Mg的最外层电子所占据的能级的电子云能廓图是_。(2)上述反应中所有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_(填元素符号)。(3)试比较C(金刚石),晶体Si,CO三种物质的熔沸点从高到低的顺序_,试解释原因:_。(4)CO在配合物中可作为配体,在Cr(CO)6配合物中配原子是_(填元素符号)1mol该配合物中含有键的数目_。(5)SiO2晶跑(如下图)可理解成将金刚石晶胞(如下图)中的C原子置换成Si原子,然后在Si-Si之间插入O原子而形成。推测SiO2晶胞中Si采用_
收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