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械维修与安装)机械维修管理 设备维修管理越来越受到管理层和各企业的重视,而且维修管理快速向管理现代化发展。设备维修管理现代化,就是在维修管理工作中,逐步用定量的客观推理管理方式补充和代替定性的直觉判断管理方式,使决策者从诸多行动方案中,准确地选择出一项最优方案。维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维修信息管理,维修计划管理,备件库存管理,维修质量管理等。维修管理决策与信息的关系维修信息管理是现代化维修管理的基础,也是维修决策的理论依据。维修决策按其权限范围的不同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即维修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活动决策。战略决策是指维修体制的布局等。战术决策是指维修周期的调整,维修方针和维修手段的改革等。维修活动业务决策是指维修计划制定,送修和报废,维修工艺的选择,配件材料的补充及人员机具的安排等。任何决策,事先都要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与决策有关的信息作为决策的基础。通过决策者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过程,得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中择优作出决策,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信息,反馈回去再来修改决策或重新决策。所以在决策过程中同时也形成一个信怠流程(图210)。收集和处理信息是维修管理机构的一项职能,必须建立维修信息处理系统,才能适应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维修信息管理维修信息收集的作用1)根据信息摸清机器故障的规律,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机器运行。2)从定时维修或事后维修逐步过渡到视情维修。3)掌握维修情况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维修能力。4)及时向设计制造部门进行质量反馈,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质量。维修信息的分类及收集内容维修信息可分为技术信息和管理信息两类。技术信息指技术说明书,维护规程、技术标准、工艺要求、改装图纸及各种涉及维修的技术数据。如油耗、功率、温度、压力、间隙、振动等。维修管理信息则指故障,维修次数,寿命,维修工时,维修费用,备件需要量,材料消耗量等。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维修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对维修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分类、处理、登记、储存、检索、总结等一套工作程序。这里的有关技术资料,不但包括反映事件完成情况的各种实际数据资料,并且也包括事件可能发生情况的各种预期数据资料(如预测、定额、标准、计划、预算等)。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来看,它经历着一个由只处理实际数据资料进行事后分析的后馈式信息系统,向对各种预期数据进行处理,提供各种计划方案进行事前决策分析的前馈式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信息系统输入的是资料,经过处理,输出的是信息。现代维修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分为人机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人机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信息系统,信息的解释要依靠管理人员作出,故人的作用是主要的。而人工智能系统则是高级形态的信息系统,它是模拟人的行为,利用程序本身来修改程序,使输出结果近似于人的智力活动的效能。维修管理系统由六个要素组成,即人、物资、设备、经费,任务指标、信息。在六个要素中信息这个要素,犹如人体的神经系统,起运动和控制全局的作用。六个要素形成两种流,一个是物流,一个是信息流。维修管理中的物流是备件,器材,经费(输入)及恢复良好技术状态的机械设备。物流畅通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流是否畅通。如库存备件短缺,维修管理部门又没及时得到这一信息,即信息流不畅通,又造成物流不畅通,使维修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因此物流和信息流是相辅相成的,而且信息流起着主导作用。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图2-11)是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信息处理的环节把维修管理职能联结起来而成的。过程是资料加工处理过程,输出的是供决策用的情报。过程是决策过程,输出的是决策后的结果。过程是执行过程,如计划的执行,输出的是执行情况。过程是反馈控制过程,将执行结果与计划目标对比获得表示偏差的新信息。反馈资料给输入部门以便及时调整控制。图2-11信息系统基本模型最近十几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在维修管理领域中已逐步由简单人工管理系统发展成为一种联机的,以微电脑为基础的系统。维修计划管理维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编制维修计划,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财力,缩短修理停歇时间,减少维修费用、减少盲目性。编制设备维修计划要符合国家的政策、方针,要有充分的设备运行数据,可靠的资金来源,还要同生产、设计以及施工条件等相平衡。具体编制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计划的形成要有牢固的实践基础,要根据设备检查记录,列出设备缺陷表,提出大修项目申请表报主管部门审核,最后形成计划。2)严格区分设备大、中、小修界限,分别编制计划,并逐步制定设备的检修规程和通用修理规范。3)要处理好年度修理计划与长远计划间的关系,设备检修计划与革新改造计划间的关系,设备长远规划与生产规划间的关系。4)设备修理计划的实施,必须依靠设计,施工、制造、物质供应等部门的配合,这是实现设备修理计划的技术物质基础。因此,在编制设备修理计划的过程中,应做好同这些部门的协调工作。5)编制计划要以科学的,先进的基础为依据,如检修周期、定额、修理复杂系数,备件更换和检修质量标准等。编制设备维修计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统筹安排。运用网络技术(统筹法)编制检修计划,可以统筹全局,最优安排工作秩序,找出关键工序,从而达到缩短工期,节约人力、财力的目的。 维修备件库存管理备件通常是指为缩短修理停歇时间而事先准备的各种零部件。备件的库存管理是维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设备维修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包括备件、维修设备的劳力。资源水平的调控是确定维修方针时应重视的主要因素。在我国,备件库存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库存储备量过大,占用资金过大,资金利用率、周转率不高。因此,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学习科学的库存管理理论和方法,搞好设备维修中的备件库存管理和控制。备件库存管理与控制的意义就是要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建立备件库存的数量界限。实际上是在库存备件所占总费用与备件短缺所造成的损失之间进行权衡。备件范围的确定一台设备由许多零部件组成。哪些应列为备件?主要视机械的类型,拥有量、使用条件、机加工能力和本地区供应情况而定,不同企业备件范围可能不同。一般可参照以下原则确定:1)所有标准件和外购件,如轴承,紧固件、密封件、皮带、键等。2)消耗量大的易损件。3)消耗量不大,但制造周期长,加工复杂的零件。4)传动系统的部分零件,如变速箱齿轮、花键轴、联轴器等。5)起保持机械设备功能作用的主要运动件,如高炉上料车的车轮,车轮轴等。由于机械设备种类繁多,型号复杂,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注意积累资料,不断摸索,才能正确地确定哪些零件作为备件。维修质量管理维修质量标准是维修质量管理的依据。机械设备的质量标准主要是技术和经济标准。这些标准在实施中,常因对象不同,所选指标各有差异,但最终体现在机器设备的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质量特性上。机器所具有的质量特性,在设计阶段已经决定。机器一经投入使用后发生故障或劣化,通过维修,能恢复到出厂时的性能水平,即认为达到了维修标准。因此,习惯上把机器出厂时所具有的技术经济标准,当作维修的质量标准。这种做法很不全面。从本质上看,机器质量好坏的真正标准,不是技术经济条件,而是用户的满意程度。机器出厂时的设计性能,终归是人为制定的。制定时,或是参考类似产品,或是凭以往的经验,或是按当时的技术、工艺条件。总之包括了许多主观因素。一旦投入使用,才发现存在的问题。这种“先天不足”的机器,即使通过修理,恢复到出厂标准,仍不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技术是不断进步的,用户对机器质量的要求,也是随时间、地点、条件而不断变化的。因而制定出的标准,就不可能一成不变,要根据情况修改、提高、完善。维修过的机器即使达到出厂标准,也会因技术已陈旧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生产的需要。另外,机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部分之间的摩擦及材料的疲劳和老化,性能逐渐劣化,特别经多次大修的机器,其性能严重劣化,即使经修理,并更换部分零部件,也不能全面恢复出厂时的标准。大部分通用机械,出厂时具备多项功能,但根据生产需要,可能仅使用其部分功能,经常使用的部分磨损多,如按全面恢复出厂标准,要求全面修理,不经常使用的部分仍不用或很少用,这样的维修标准,经济上显然不合算。可见,合理地确定维修标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I作,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即针对机器的实际使用要求,制定出适合机器大修、改造性修理、视情修理、项目修理、维持性修理等多种内容的修理质量标准。影响维修质量的因素(1)影响因素分析人员素质、设备状态、工艺方法、检验技术、维修生产环境、配件质量、使用情况等都是影响维修质量的潜在因素。前五种存在于维修企业内部,属于企业本身的可控因素。后两种则在维修企业控制之外,但对维修质量影响极大,比如更换上劣质配件,使用保养不良,破坏性生产等,即使经大修也很难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我们把这些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归纳为偶然和异常两类:1)偶然原因:是指引起质量微小变化,难以查明且难以消除的原因。如工人操作中微小变化,配件性能、成分的微小差异,检测设备与测量读值的微小误差,环境条件的微小差异等等。这类原因不可避免,但对质量影响不大,无须特别控制,随管理水平的提高,会逐步得到改善。2)异常原因:是指引起质量异常变化,可以查明且可以消除的原因。如工人违反工艺规程,工艺方法不合理,设备和工装的性能、精度明显劣化、配件规格不符或质量低劣,检测误差太大等等。这类原因是可以避免的,然而,一旦发生将引起较大质量波动,往往使工序质量失去控制。因此应把这类原因作为质量控制的对象,及时查明消除。(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备件管理 在设备维修工作中,用来更换磨损和老化旧件的零件称为配件。为了缩短修理停歇时间,在仓库内经常储备一定数量形状复杂、加工困难、生产(或订购)周期长的配件,这种配件称为备件。备件的范围与分类(1)备件的范围 1)维修用的各种配套件,如滚动轴承、传动带、链条、液压元件和电气元件。 2)设备说明书中所列的易损件。 3)设备结构中传递主要载荷而自身又较薄弱的零件。 4)因设备结构不良而产生不正常损坏或经常发生事故的零件。 5)设备或备件本身因受热、受压、受冲击、受摩擦或受交变载荷而易损坏的一切零部件。 6)保持设备精度的主要运动件。 7)制造工序多、工艺复杂、加工困难、生产周期长及需要外协的复杂零件。 8)特殊、稀有、精密设备的全部配件。(2)备件的分类备件的分类方法很多,下面主要介绍五种常用的分类方法。1)按备件传递的能量分类,分为机械备件和电器配件。2)按备件的精度和制造工艺的复杂程度分类,分为关键件和一般件。3)按备件的来源分类,分为自制备件和外购备件。4)按零件使用特性(或在库时间)分类,分为常备件和非常备件。5)按备件的制造材料分类,分为金属件和非金属件。2备件管理的工作内容备件管理工作是以技术管理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管理,其内容按性质可划分如下:(1)备件的技术管理备件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对备件图样的收集、积累、测绘、整理、复制、核对和备件图册的编制。各类备件统计卡片和储备定额等技术资料的设计、编制及备件卡的编制工作。(2)备件的计划管理备件的计划管理是指由提出外购、外协和自制计划开始,直至入库为止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内容。可分为以下步骤。1)年、季、月度自制备件计划。2)外购备件的年度及分批计划。3)铸、锻毛坯件的需要量申请、制造计划。4)备件零星采购和加工计划。5)备件的修复计划。(3)备件库存的控制备件库存控制就是对备件进行计划控制,记录和分析(评价)。要求备件系统提供迅速而有效的服务。包括库存量的研究与控制;最小储备量、订货点以及最大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