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历史第14课难忘九一八导学案出品人:刘杨 审核:史卫民 课型:新授 使用时间:11月29日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导入:回顾旧知:明治维新后,日本将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作为对外的基本国策。1894年,日本对华发动了甲午战争;1915年,日本又诱使袁世凯签订了的“二十一条”。背景: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以可乘之机。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阅读课本内容,小字部分速读,大字部分仔细阅读,重点部分划线 ,疑难之处做好标记。)1“九一八”事变时间: 年 地点: 结果:蒋介石 政策,致使 沦陷。影响: 。2、 年,日本在 建立 政权,利用 统治东北人民3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自发)代表人物 ,著名战役 抗日游击队(受 的领导,以 为代表)4、西安事变(又名_) 性质:_ 目的: 背景:日本侵占东北后,继续向中国 进犯(中日矛盾上升)中共提出建立_ 的方针;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 ”的主张,与红军停战。蒋介石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攻打红军。1936年12月9日,西安学生大规模 ,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经过: 年 月 日 、 发动“兵谏”,扣押了 。并通电全国,要求 、 。结果: 意义: , 。 二、合作探究:1、 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2、 阅读知识链接1,了解国民党当局为什么下令不抵抗日本的进攻?(略)3、 张学良和杨虎城作为蒋介石的部下,为什么敢以下犯上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呢?4、 阅读知识链接3,了解西安事变后,国内外对此做出了哪些反应?(略)中国共产党主张如何处理?为什么?三、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1、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于( ) A.1930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3年2、日本制造的柳条湖事件的地点是在( )A北满铁路 B南满铁路 C东满铁路 D西满铁路3、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本就占领了中国( )A.西南三省 B.西北五省 C.华北五省 D.东北三省4、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派往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是(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项英 D杨靖宇5、西安事变发生于( )A1935年10月10日 B1935年12月12日C1936年10月10日 D1936年12月12日6、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往西安调停的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陈毅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停止内战,联共抗日7、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出发点是( )A.改善国共双方的关系 B.打击国民党内部亲日派C.联合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 D.为了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组织东北义勇军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张扬发动兵谏中考链接:1、(2006山东潍坊)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知识链接1、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二),蒋介石在南昌讲话时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三)1931年10月,国民政府密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许世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北。”从上面第一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的观点是中国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因而没办法和日本作战。一种悲观的情绪弥漫其间,我们给这种论调起个名字叫“民族失败论”;从第二则材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蒋介石对于共产党和人民的仇恨,宁愿让中国亡于日本,也不让落到共产党手里,这是关键的一点。当日本忙于准备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之际,蒋却在南方围剿红军,这种理论后来发展成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从第三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日本还抱有相当大的幻想,认为只要让出东北,就可以保存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这个幻想很快就被“一二八事变”的炮火所打破。这种论调,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让出局部,保全全局”论。2、西安事变发生后的形势A日本:暗中支持国民党中的亲日派向西安发动进攻,以便它扩大侵略中国。 B英美: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英美在华势力,希望和平解决,保住蒋介石的统治地位。C国民党内亲日派代表何应钦主张进攻西安,准备乘乱夺权。D国民党内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等人亲自到西安与张、杨谈判。E.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本课小结: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使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转折。那么两党能否真正实现再次合作?抗战的决心又有多大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战的局势又会如何发展呢?请同学们预习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