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MACRO/ 西装鞋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西装鞋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西装鞋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该西装鞋项目计划总投资18109.8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933.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46%;流动资金3176.6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54%。达产年营业收入21391.00万元,总成本费用16256.81万元,税金及附加307.22万元,利润总额5134.19万元,利税总额6149.57万元,税后净利润3850.6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298.9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8.35%,投资利税率33.96%,投资回报率21.26%,全部投资回收期6.20年,提供就业职位378个。坚持安全生产的原则。项目承办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管理规定,认真贯彻落实“三同时”原则,项目设计上充分考虑生产设施在上述各方面的投资,务必做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工作贯穿于项目的设计、建设和投产的整个过程。.主要内容:概况、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产业调研分析、产品规划分析、选址可行性分析、项目工程方案分析、工艺技术说明、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经营、风险评价分析、节能评价、进度计划、投资情况说明、经济评价、综合评估等。第一章 概况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西装鞋生产建设项目(二)项目选址某某产业集聚区(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55561.10平方米(折合约83.30亩)。(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5.37%,建筑容积率1.3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38%,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9.27万元/亩。(五)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55561.10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41876.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2785.04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48691.77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5375.00平方米。(六)设备选型方案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07台(套),设备购置费6930.47万元。(七)节能分析1、项目年用电量1120409.82千瓦时,折合137.70吨标准煤。2、项目年总用水量16497.90立方米,折合1.41吨标准煤。3、“西装鞋生产建设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120409.82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6497.90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39.11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34.78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4.19%,能源利用效果良好。(八)环境保护项目符合某某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符合某某产业集聚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18109.8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933.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46%;流动资金3176.6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54%。(十)资金筹措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21391.00万元,总成本费用16256.81万元,税金及附加307.22万元,利润总额5134.19万元,利税总额6149.57万元,税后净利润3850.6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298.9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8.35%,投资利税率33.96%,投资回报率21.26%,全部投资回收期6.20年,提供就业职位378个。(十二)进度规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实行动态计划管理,加强施工进度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随时掌握关键线路的变化状况。二、报告说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心提示:项目投资环境分析,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行业竞争格局分析,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三、项目评价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某产业集聚区及某某产业集聚区西装鞋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某产业集聚区西装鞋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2、xxx实业发展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西装鞋生产建设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某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378个,达产年纳税总额2298.93万元,可以促进某某产业集聚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8.35%,投资利税率33.96%,全部投资回报率21.26%,全部投资回收期6.20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6.20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报告中提出,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了贯标工作顶层设计,联合国资委、国家标准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启动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和示范工作,遴选了700余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面向已通过贯标评定的企业,聚焦产品全生命周期创新与服务、供应链管控与服务等四个方向开展示范,遴选了50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同时,为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标准委召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发布会,正式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两项国家标准,有序推进了贯标评定工作。截至2017年8月,推动5000余家企业开展贯标,达标企业1035家,其中2017年新增437家,指导75000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保护、清洁生产都是积极可行的。四、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平方米55561.1083.30亩1.1容积率1.311.2建筑系数75.37%1.3投资强度万元/亩179.271.4基底面积平方米41876.401.5总建筑面积平方米72785.041.6绿化面积平方米5375.00绿化率7.38%2总投资万元18109.832.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4933.192.1.1土建工程投资万元6167.702.1.1.1土建工程投资占比万元34.06%2.1.2设备投资万元6930.472.1.2.1设备投资占比38.27%2.1.3其它投资万元1835.022.1.3.1其它投资占比10.13%2.1.4固定资产投资占比82.46%2.2流动资金万元3176.642.2.1流动资金占比17.54%3收入万元21391.004总成本万元16256.815利润总额万元5134.196净利润万元3850.647所得税万元1.318增值税万元708.169税金及附加万元307.2210纳税总额万元2298.9311利税总额万元6149.5712投资利润率28.35%13投资利税率33.96%14投资回报率21.26%15回收期年6.2016设备数量台(套)10717年用电量千瓦时1120409.8218年用水量立方米16497.9019总能耗吨标准煤139.1120节能率24.19%21节能量吨标准煤34.7822员工数量人378第二章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1、兼顾处理好纵向的选择性产业政策和横向的功能性产业政策之间的关系。对于政策主体而言,既要针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特定行业或领域、特定技术路线、特定地区、特定产业链、特定机构和特定企业来制定实施纵向的选择性产业政策,更要针对创新激励、人才培育、知识产权、信息基础设施、公平竞争、完善投资环境、信息与数据安全、协同网络与联盟等而制定实施横向的功能性产业政策。2、“中国制造2025”针对全球传统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结合不同产业发展现状,合理制定了逐步提升制造业的方案,使中国在全球各产业的价值链地位全面提升。3、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中领军企业不断涌现,形成一批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领军企业。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中当年营收超过50亿元(全部上市公司营收前25%)的公司数达132家,比2013年增加15家。部分企业已成为行业内世界顶级企业。例如,金风科技是全球市值最大的独立风电设备供应商,建有亚洲最大的风电场;中集集团打造的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达到了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的先进水平;华为、中兴等公司智能手机出货量跻身世界前列,在全球通信产业界树立起中国品牌。4、投资项目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将项目产品制造列为鼓励类项目。投资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因此,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二、必要性分析1、准确认识、深入认识、全面认识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是做好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这一稳定是更高水平的稳定,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质量加快“上台阶”的稳定。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更是增长动力的转换和发展质量的提升。2、优化环境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前提保障。把实体经济确定为国民经济之本,就要让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不断汇聚过来,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其一,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就要加快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包括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成一批高水平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等。其二,使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就要落实好中央出台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相关政策,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型技术改善融资服务,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其三,使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就要落实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人才、专家型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知识型、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