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1 经济学的性质一、经济活动的含义及目的(一)经济活动的含义是指各种经济单位使用资源(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相互交换以满足人们需要的行为。(二)经济活动的目的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增加经济福利和财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二、生产要素及其配置(一)生产要素的含义是指投入生产过程用于生产满足人们欲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时的经济资源,一般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劳动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包括各种不同工作性质的人所提供的劳务。劳动的价格名称或收入名称为工资率或工资。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土地的价格名称或收入名称为地租。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资本的实物形态又称为资本品或投资品,是在生产过程中被生产出来并用于进一步生产的物品,包括房屋、机器设备、动力燃料、原材料等。资本的货币形态通常称为货币资本。资本(货币资本)的价格名称或收入名称为利率或利息。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是一种无形的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的价格名称或收入名称为正常利润(有时称为利润)。(另外,技术作为生产要素的价格名称或收入名称为专利收入。)(二)产生国际贸易和交换的原因1、生产要素的在世界上的不均等分布。2、生产要素的不可流动性。3、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程度差别所决定的生产成本差别。(三)生产要素的配置问题(基本经济问题):对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1、生产什么;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三、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一)机会成本是指把某一种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它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二)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1、定义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或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表示在既定资源与既定技术条件下,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之间的最大数量组合的图形。Y O X可用资源(生产要素)总量增加或者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引起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向外移动;反之,则向内移动。2、特征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上各点的斜率表示以一种产品的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凹向原点的特征表明这种机会成本是递增的。3、经济含义(1)经济可以用它拥有的资源在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上和以内的任何一点进行生产,但它不能在这条曲线以外的任何一点进行生产。(2)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上的各点代表了有效率的生产水平,因为经济从它拥有的资源中获得了它能得到的全部东西;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代表了无效率的生产水平,因为存在资源闲置,经济产量小于它从拥有的资源中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3)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表明了社会所面临的一种权衡取舍。一旦达到了该曲线上的某一点,那么要得到更多的一种产品的唯一方法就是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生产。(4)社会选择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上的哪一点,取决于社会对两种产品的偏好。四、经济体制(一)经济体制的含义 是指在一定生产关系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具体形式。(二)经济体制的类型主要有自由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混合经济三种类型。自由市场经济:由经济系统中的个人或公司做出与自身有关的所有经济决策。计划经济:与资源配置有关的经济活动都由政府或通过政府指令来进行。混合经济: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五、经济学学科概述(一)经济学的含义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及消费中进行最有效分配的科学。(二)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资源(生产要素)的稀缺性问题。(三)微观经济学(小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大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1)理性人:又称为“经济人”,是指力图以最低的经济代价追逐最大经济利益的人。理性的消费者是为了获取自身的最大满足,而理性的生产者则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润。(2)完全信息: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都对价格、需求、供给、商品特性等有关情况具有完全的知识。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以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为研究对象,涉及的是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如何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要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社会的总产量、总收入、价格总水平和就业量等进行分析。研究的中心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价格问题,因此微观经济学又称为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2)联系是经济学体系中的两个部分,二者相互补充,互为前提。微观经济学考察在既定资源(生产要素)条件下个体经济单位选择的后果,而宏观经济学则研究微观经济学中假定不变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四)实证的观点和规范的观点1、实证的观点是对事实进行描述,即要说明有关现象是什么。如“经济增长了9%”。2、规范的观点是对价值判断的描述,即要说明有关现象应该是什么。如“政府应实施反贫困政策”。注意:经济学家通常用实证的方式对政策起作用。练习题2011年(3分,必答3分)一、单项选择题8.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一个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将向外移动A.经济中出现失业情况 B.由于向国外移民导致人口数量减少C.经济增长 D.经济中用尽了可用的原材料储备9.所有社会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是A.保证所有的劳动人口都能找到工作B.保证政府开支的水平恰恰等于税收收入水平C.保证利用现有的资源取得最大可能的产出D.保证对外贸易帐户平衡14.下列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指令性经济当中A.大厂商做最重要的经济决策 B.消费者具有明显的消费者主权C.政府决定资源配置 D.市场力量决定资源配置2010年 (23分,必答3分)一、单项选择题4. 商品的经济稀缺性是指 A. 生产这种商品代价高昂 B. 商品不得不从海外进口 C、商品供给有限但需求总是非常旺盛 D. 商品只能在一年中的特定时间得到17. 人类社会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是 A. 资源和人们的欲望都是有限的 B. 资源无限,人们的欲望有限 C. 资源有限,人们的欲望无限 D. 资源和人们的欲望都是无限的18. 为了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进行选择,由此所引出的经济学概念是 A. 比较成本 B. 规模经济 C. 比较优势 D. 机会成本五、本题包括31-34四个小题,共20分。生产可能性边界显示了资源充分利用条件下生产资本品和消费品所有可能的组合,请分别画图并标明下列各种情况对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影响31. 发现大型的未被开发利用的矿藏32. 各个行业都出现了劳动生产率的普遍下降33. 消费品产业劳动生产率没有变化而资本产品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34. 从海外进入的移民工人增加2009年 (5分,必答5分)一、单项选择题2. 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意味着该商品( )A 只有付出很高价格才能得到 B 目前无法得到C.一年中只有在某些特定时期才能得到 D. 相对于需求而言供给有限6. 如果政府就决定增加医疗支出,因此而导致交通运输支出减少,这是关于下列哪一项的例子?( )A比较成本 B 规模不经济 C机会成本 D.过渡支出11. 下列哪一种情况将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C)A.农业 B.预算赤字 C.经济增长 D预算平衡14.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最不可能见到的情况是(C )A.大企业做出关键性经济决策 B.消费者主权得以体现C.国家决定资源配置 D市场决定资源配置20. 所有社会面临的额基本经济问题是( ) A.确保所有适龄人口都有工作 B.确保政府收支绝对平衡 C.确保可利用的经济资源获得最大可能产出 D确保国际收支平衡2008年 (4分,必答4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情况最有可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A、技术创新速度加快 B、就业人数增加 C、购买更便宜的原材料 D、资本存量减少3、经济稀缺性这一术语意味着商品( )A、数量非常少 B、现阶段得不到C、供给相对有限 D、销售价格变动调整供给所需的时间8、如果政府决定增加教育支出并因此减少国防支出,这个例子说明的是下列哪一个概念?( )A、边际成本 B、规模不经济 C、工作的非流动性 D、机会成本12、最可能在指令经济中看到的情形是( )A、大型企业做出关键行经济决策 B、消费者至上是明显的C、国家决定资源配置 D、市场力量决定资源配置2007年 (3分,必答3分)一、单项选择题1、所有社会都面临的经济问题是 A、维持充分就业 B、确保价格稳定 C、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D、合理配置稀缺资源以实现人们的满足最大化2、如果我决定不去购买一块地毯而是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涉及到的经济学概念是 A、机会成本 B、平均成本 C、边际成本 D、总成本20、下列哪一个因素最有可能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A、技术创新速度加快 B、就业人数增加 C、原材料价格下降 D、资本投入量减少2006年 (22分,必答2分)一、单项选择题1. 所有社会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是A保持充分就业 B. 保持价格稳定C.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D. 选择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2. 消费者决定购买DVD而不买书,这说明的是哪一种经济学概念?A. 比较成本 B. 边际成本C. 机会成本 D. 负成本六、本题包括3234三个小题,共20分。32解释市场经济、指令性经济和混合市场经济的区别。 (10分)33产业私有化对产权和市场竞争会产生什么影响? (6分)33除了工资增长之外,给出并解释另外两个能够提高生活水平的因素。 (4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