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题 简答题: 1. 农田气候中主要采集哪些信息? (1)土壤热通量信息采集 (2)空气温度信息采集 (3)空气湿度信息采集 (4)太阳辐射信息采集。 (5)日照时数信息采集。 (6)风速与风向信息采集。 (7)降雨信息采集。 (8)气压信息采集。 (9)蒸发信息采集。 完成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辐射、地面风速以及土壤热通量等气候信息的采集 2. 数字农业有哪些主要内容? 数字农业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 素)的数字信息化、农业过程的数字信息化(数字化实施,数字化设计),农业管理的数字信 息化。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 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空间信息技术、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机械的 融合,实现对农业的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与市场配送、信息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 境等整个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 3.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GIS 的最大特点就是能进行空间操作,即对空间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更新。现 实当中,经济、社会、人口、自然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大量信息,绝大多数都带有空间位置 的属性。因此,GIS 可以扩展到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如气象预测、灾害预报、城市规划、 土地利用管理、环境评价与管理、生态研究、人口统计研究等。 4. 精确农业的技术思想核心是什么 它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科学管理的思想理念,充分利用信息获取手段,分析作物营养状况、土壤供肥能力和病虫害的空间和时间变化量来进行耕作和田间管理决策,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水肥等农业资源投入,一反传统农业大面积、大群体平均投入的资源浪费型作法,既保证了作物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又避免了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农田水土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品质下降的严重后果,在减少投入的情况下增加(或维持)产量、提高品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以求农业生产的最佳效果和最低代价 5. 简述精确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 技术上的问题:1)技术难。GPS(地理定位系统)定位准确度差,GIS(地理 信息系统)软件操作过于复杂,这就导致作物产量计量不准确,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农户对这项技术的上手难度太大,不容易操作。 2)产量传感器种类单一 有人反映现在的高新技术里面谷物的产量传感器是够多了,但是缺少棉花、果蔬和蔬菜等高附加值作物的产量传感器。 3)成本高 重点就在于可以利用各种仪器来检测作物产量上不去的原因,继而利用精确施肥来实现产量调整和作物生长改善。不过问题在于现在的各种高科技的成本真的太大了,算下来,有的甚至直接超过了少施无用化肥和管理节约的成本。既然都达不到节约和高效的宗旨,自然就有人不愿意干了。 精确农业在推广上的问题: 1)精确农业倡导的精确施肥和变量施肥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增产效果,只是降低了施肥量而已。 2)精确农业对不同作物的效益有很大不同:甜菜、烟草和甘蔗等品质要求较高且对施肥量比较敏感的作物如果用了精确农业的变量施肥方法,呈现的效果还不错。但是其他大田作物的效果就没那么如人意了,纯效益有限。 6. 农村土地流转内容是什么?GIS在土地承包流转管理系统中的作用? 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内容包括土地转包、土地转让、土地出租、土地互换、土地入股、反租倒包和托管。 GIS技术在土地承包流转管理系统中的作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信息采集; 2) 土地信息组织、存储及数据更新; 3) 土地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决策 7. 简述信息生命周期,以及信息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信息生命周期的六个阶段 1)数据创建阶段(方便创建访问信息) 2)数据保护阶段(准备、建立容灾环境) 3)数据访问阶段(读/写、获取快照、备份到低价位存储) 4)数据迁移阶段(迁移到低价位存储) 5)数据归档阶段(归档到低价位存储) 6)数据回收(销毁)阶段 8. 农业信息化的前景与展望 中国农业信息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展望未来,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农业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应当是直接面向三农的综合信息服务和管理信息化,建设好信息标准化和资源共享的农业信息平台,构建国家级为核心,由省市、县、乡镇、村、农户以及农业企业农民协会组成的大型、多级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注重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 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步伐将加快,高科技信息技术将不断在现代农业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农业信息发展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网络化五个方面深度发展。 总之,全面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是中国农业适应国际国内信息化大趋势的战略举措,是满足社会信息化时代要求的战略行动,是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内容。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将不断增加,通讯和网络技术进步和普及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 9. 农业专家系统的研制步骤 专家系统:一种包含知识和推理的人工智能的计算机程序系统,这些程序软件具有相当于某个专门领域的专家的知识和水平,同时具有处理该领域问题的能力。 1)认识阶段 2)概念化阶段 3)形式化阶段 4)实现阶段 5)测试阶段 10. 简述数据库的三个范式。 第一范式:确保每列的原子性. 如果每列(或者每个属性)都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也称为最小的原子单元),则满足第一范式. 例如:顾客表(姓名、编号、地址、)其中地址列还可以细分为国家、省、市、区等。 第二范式: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更进一层,目标是确保表中的每列都和主键相关. 如果一个关系满足第一范式,并且除了主键以外的其它列,都依赖于该主键,则满足第二范式. 例如:订单表(订单编号、产品编号、定购日期、价格、),订单编号为主键,产品编号和主键列没有直接的关系,即产品编号列不依赖于主键列,应删除该列。 第三范式:在第二范式的基础上更进一层,目标是确保每列都和主键列直接相关,而不是间接相关. 如果一个关系满足第二范式,并且除了主键以外的其它列都不依赖于主键列,则满足第三范式. 为了理解第三范式,需要根据Armstrong公里之一定义传递依赖。假设A、B和C是关系R的三个属性,如果A-B且B-C,则从这些函数依赖中,可以得出A-C,如上所述,依赖A-C是传递依赖。 例如:订单表(订单编号,定购日期,顾客编号,顾客姓名,),初看该表没有问题,满足第二范式,每列都和主键列订单编号相关,再细看你会发现顾客姓名和顾客编号相关,顾客编号和订单编号又相关,最后经过传递依赖,顾客姓名也和订单编号相关。为了满足第三范式,应去掉顾客姓名列,放入客户表中。 论述题 1. 论述3S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农业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为核心技术引发的一场新农业技术革命,将对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3S系统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集结于一身,突出表现在信息获取与处理的高速、实时与应用的高精度、可定量化方面。 3S系统是三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构成的一个功能完整强大的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系统,3S集成技术已成为农业、生物信息管理的先进技术手段。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农业中的应用领域 (1)利用GIS进行农业区划。 (2)利用GIS 进行土壤适宜性评价。 (3)利用GIS 开展农业灾害预测与预防研究。 (4)基于GIS 的作物种植适宜性评价。 (5)农业资源的清查、核算、评估与监测。 (6)农作物估产和监测。 (7)农作物品质监测预报。 (8)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分析。 (9)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模拟评价和预测。 (10)区域农业灌溉管理。 (11)在精确农业中的应用。 (12)在农业领域其他方面的应用。 农业遥感技术(RS)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多传感器、高分辨率、多时相、广应用,由遥感估产到 品质监测,由生长特征到生理参数,由空中遥感到空间遥感和地面遥感结合,重点是提高农 情信息无损获取的有效性、精确度及诊断调控的数字化和指导性。管理决策系统的研制则需 要综合过程模型的动态预测功能,管理模型的优化决策功能,遥感技术的实时监测功能, GIS 的空间信息管理功能,进一步结合农作生态区划与生产力分析技术以及数据仓库和网络 通讯技术等,建立综合性、定量化和智能化的数字农作技术平台和应用系统,以实现农作系 统监测、预测、设计、管理、控制的数字化、精确化、可视化、网络化,从而提升农业生产 系统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核心生产力,带动农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全球定位系统(GPS):上面可以少写几个,然后写到这里。这些基本上都是通用的 2. 论述推动农业信息化的意义 1)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农业信息化 2)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其不开农业信息化 3)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 4)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业信息化 3. 论述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4. 论述建设新农村的现实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中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中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中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设计题: 根据题目要求,绘制ER图和数据流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