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河洛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和实施方案 在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良好的学校文化,具有潜在又巨大的教育功效,能产生一股强大的力量;能促进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对师生起重要的激励作用。 洛阳市第*中学自2009年以来,主张以“文化”带动素质教育推进,以锐意姿势改造传统课堂,曾引起各方广泛讨论。如今,*实践的“河洛文化课堂”教学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受到专家肯定和社会普遍赞扬。近期,*凭借提升师生河洛文化素养这一特色,又获一项殊荣:在中国关工委、中国教师报、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部门等联合主办的全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新课改校长峰会上,*被授予全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新课改建设基地学校称号。新年伊始,洛阳市教育部门提出全市中小学生综合十大素养提升工程,其中*一直倡导的学生“河洛文化素养”也被列入十大素养之一。 前路漫漫 矢志探索 *所在之地洛阳,是十三朝故都,是中国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几千年来,由广大民众共同创造的“谦淳和谐、兼容并蓄、刻苦耐劳、明达智慧、崇文重教、爱国爱乡、尊祖睦亲、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历史悠久,许多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政治、军事事件发生在这里,许多彪炳史册的民族英才生活在这里,许多泽被万世的科学文化成果诞生在这里。由此,孕育成了蔚为大观、源远流长的河洛文化。 洛阳市第*中学创办于1968年。多年来学校秉承洛阳深厚的人文底蕴,立足河洛地区,扎根河洛摇篮,积极探索和推进河洛文化进校园,把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办学育人全过程,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特色。 一是积极推进河洛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工作,不断增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吸引力。*教师先后编写了河洛文化之光中国古代美术欣赏河洛文化经典文学作品选读洛阳旅游地理奥运英语等校本教材,着力挖掘河洛文化资源,不断丰富学生河洛文化教育的内涵。 为更顺利推动河洛文化进课堂,学校选择了备受学生喜爱的美术课堂为切入点,由美术教师宋新喜带领焦永红、牛丽等人,以国家教材为参考,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了以河洛文化中美术欣赏为主要内容的拓展性课题教学研究。这项名为河洛文化之光中国古代美术欣赏的省级课题,历时两年辛勤工作,于2009年6月按期结题。经河南省中小学基础教研室认真评审,荣获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一等奖。 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宋新喜等人在教研课题基础上又编写出河洛文化之光中国古代美术欣赏校本教案,并在高一、高二年级美术鉴赏课上使用,受到学生欢迎。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老师分批带领学生到洛阳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三彩艺展览馆等地实地参观学习,让大家近距离感受民族文化中绚丽多彩的美术精品,请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馆长和专家讲解这些作品的艺术特色。让*人感到骄傲的是,2013年10月出版的洛阳市中学生美术教育校本教材河洛文化美术鉴赏就是依据学校这本教案集编写的。 二是积极推进洛河文化资源进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影响力。学校积极开展文学诵读等活动,尤其是校本教材河洛文化经典文学作品选读的使用,让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班学生通过早读和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开设“每周一诗”等专栏,将本周所诵读内容写于黑板一角;语文老师按照统一诵读进度和篇目,利用上课前5分钟,开展“每日一吟”活动 如今,教材中的作品已成为学生的常用诵读篇目;语文组不仅每学期举行“经典诵读征文”评比活动,还与政教处、团委共同举办班级黑板报评比,并利用校报、校园广播站、宣传栏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其他学科在教学中也与河洛文化紧密相连:地理老师把课堂搬到洛浦公园的湿地边,师生共同观察记录湿地对生物种类、气候变化的影响;通用技术老师把课堂搬到洛阳科技馆,和学生一起领略中华民族“四大发明”;学校还开设了“三彩课堂”和“河洛剪纸课堂”,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河洛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 围绕传承和弘扬河洛文化主题,*在不断开发学科拓展型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的同时,学生社团也在开展河洛地区研学考察、社会实践方面表现活跃。目前,学校拥有55个与河洛文化相关的社团,如唐韵民俗社、经典河洛读书社、中原历史名人寻踪社、唐三彩陶艺社团等。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自定主题,提前筹备,分工合作,通过社团活动进行课外学习,培养综合素质,并通过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对河洛文化进行继承、发展,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进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三是深入组织开发河洛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感召力。学校注重环境育人,陶冶师生情操。碧草簇拥鲜花,绿树映衬高楼,悠扬的轻音乐在校园内荡漾*校园环境优美,校园内刻石、楼宇铭牌、教学楼走廊挂图、名人作品文化墙等无不彰显洛河文化特色。 一个个颇具典故的楼宇名,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师生品行。“立雪楼”取自“程门立雪”,告诫学生尊师重教;“采薇楼”取自河洛成语故事“夷齐采薇”传递仁义为先、利益居后的品德等等,昭示着*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价值观,彰显着深厚文化底蕴。在学校教学楼的楹壁上,分别镌刻了八个烫金的大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业精于勤,行成于思。”这十六个字,皆为曾在河洛文化史上留下足迹的古圣贤之言,不仅昭示了宝贵的治学经验,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美丽的校园里,师生们瞻顾之,聆听之,品思之,每每感到如坐春风之中,如仰昌雨之化。 天道酬勤 硕果满枝 长期以来,洛阳市第*中学矢志不渝地推进河洛文化进校园工作,在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办学育人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传承河洛精神,结合学校办学传统和时代精神,培育形成了*人特有的“精气神”文化。*特有的“精气神”文化,其历史渊源包括洛河精神以及学校几十年的办学优良传统;其基本内涵为“根在河洛,情系天下,规范务实,创新自强”。*人特有的“精气神”文化继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浓郁地域特色、丰厚历史底蕴和鲜明时代特征。 近年来,*坚持河洛文化进校园,实现文化办学育人,推动学校实现了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等全面跨越式发展。 二是以河洛精神砥砺教师师德修养,为社会成就了一大批思想过硬、品格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教育和师德修养,并坚持把河洛文化中蕴含的自强不息、重礼尚义、与时俱进、敬业奉献等精神品质通过教师培训、文化讲坛等载体,大力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和师德修养。 目前,学校拥有120名教师,其中高级教师30人,中级教师42人,拥有研究生学历36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名师15人,省市级骨干教师7人,河南省教育部门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高中新课程专家组成员2人。教师们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稳得住、用得上、干得棒”,富有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 三是把河洛文化引入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声誉不断提升。*坚持推进河洛文化进课堂,探索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径,并在教学实践上获得一定成绩。学校系列校本教材对传统文化教育理念认识到位,内容系统规划,对教学环节整体设计,课内外相衔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为弥补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学校聘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三彩艺”创始人郭爱和,洛阳师院兼职教授、河南省课改专家宋新喜为校外辅导教师,为学校河洛文化教学提供高级别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学校定期举办河洛文化摄影作品展、书画艺术作品展等,悬挂在校园艺术长廊、学生餐厅、教师办公室里。2010年,学校被评为“河南省美术书法特色教育示范校”。 学校高考连续六年实现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多次荣获省市级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表彰。教学质量的节节攀升,使得*活跃于各类教育平台,邱政民校长也先后三次在全省高中课程改革及校本教研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洛阳市第*中学在新的一年将与中国文化艺术网、洛阳丝绸之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共同策划实施2016年度传统文化进校园五个重点项目。可以相信,洛阳市第*中学通过大力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着力搭建洛阳地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实践、交流的重要平台,将更加彰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代代的*人,如日之升,追求真理。洛阳*人将燃烧旺盛的生命力,牵着漫长的过去,连接着精彩的现在,延伸到辉煌的未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