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方法 永兴中心校 冯兴伟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友应用于生活。“解决问题”在新课程标准出台前一直被称为“应用题”。新课程改革以来,应用题的教学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邻域,而是融合于数的运算等教学内容之中。新课标提出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在数学审题方面不够认真,所以导致做错,甚至乱做。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应该从小培养良好的审题能力,从而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关键词:解题模式;信息;审题能力;理解题意一、新教材的特点:“解决问题”在新课程标准出台前一直被称为“应用题”。新课程改革以来,应用题的教学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邻域,而是融合于数的运算等教学内容之中。课程改革,把我国小学数学历来以“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的传统格局打破了。新教材把“应用题”融合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之中,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出现在课本中,一改传统教材应用题的呈现模式,变呆板、枯燥、沉闷为生动,充满活力。小学低段数学图多字少,内容比较灵活多样,特别是一、二年级的教材多了许多生动的情景,富有趣味,用了生活化的语言描述源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种置于特定情景中的数学问题,融入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人性化、生活化的理念。一年级主要以情境图为主,如:一年级上册47页、51页和58页等,这些图极易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身临其境地进入角色,从而理解题意。二年级则以半文半图为主,如二年级上册23页和33页等。这一新奇的内容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睛,大大地引发了他们的数学思维。二、“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解决问题”的要求是: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应遵循以下模式:出示例题图学生观察独立思考提炼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合作交流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三、方法和策略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开始于学生实际生活, 二结合于学生实践活动 ,三、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四、培养解题习惯(一)、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因为数学具有抽象性这一特点,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难以学懂,尤其是解决数学问题更让学生感到神秘。因此,“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必须着手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使之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求总数解决问题时,我出示这样的例题:我吃了3个鸡蛋,还剩4个鸡蛋,原来一共有多少个鸡蛋?这让学生一开始学习解决问题时就感受到解决问题来自于生活,消除解决问题的恐惧心理,很容易掌握所要解决的问题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解题方法。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二)、结合于学生实践活动数学来源于生活友应用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必须到实践中去运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例如学习了用加法解决问题时,我出了这样的题目“爸爸给我买了一盒铅笔花了6元,一个笔记本用了5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列式计算后体会这也是一个“数学问题”。教育学生将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三)、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1、收集信息、理解信息、分析信息为了解一道题首先要弄清题里给了哪些信息,要求解决什么问题,也就是收集信息的过程。现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常用图或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有的学生不能从图中准确的找出已知信息。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关键句、理解重点词,可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扫除解决问题的障碍。解决问题中经常见到一些常用的数学术语,即重点词,有些学生常常因词意不理解而不会列式,为扫除这个障碍就要理解词意。在认真理解信息的前提下,还要学会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即解题思路。这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利用“问题”的引导,教会学生学会分析题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掌握方法能使解决问题更灵活。2、教会审题审题是进行正确做题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但在我们平时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是很多学生拿到题目马上做,没有看清题目的要求,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字认得不是很多,题里的数量关系理解不透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仍处于记忆,模仿,甚至猜谜的层面,那么如何才能培养低年级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呢?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教会看图现在的教材大多图文结合,在教学时一定要教学生如何去看题,结合问题找出关键图文。教会学生读题、读图一提起读题,多数被认为是语文学习的专利。其实不然,数学中的读题不仅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而且是理解数学题目题意的必要措施。并且要图文结合,了解图意。这个学期我正好上一年级数学,我从开学开始,先让学生去仔细看图,图上有什么,再让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题,为防止他们读题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我让他们用手指指好了读题,有时是响亮地齐读,有时是嘴巴一动一动地默读。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我就在黑板上写出来,并注上拼音让他们看了拼音读,读通了题,孩子们自然明白了题意,会做题了。、找到读题、读图的方法读题的方法即在读题、读图的时候就要找出关键词,重要词,重要的图形信息、数量等。并且读的时候重点词重点读,重点图做重点标记,做题的时候把关键词圈出来。如把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要求学生把“从大到小”圈出来;这个班大约一共有多少名学生,“一共”要圈出来,表示这道题要是合起来用加法;从左边数把第5朵花圈起来,“左边”和“第5”要圈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在读题时就能抓住重点,理解题的意思。3、重视语言文字教学数学问题用精练的文字叙述,并用数学术语来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不少题目中还经常出现常识性的概念。某些字、词对理解题意和确定解决方法具有决定性作用,都是审题的重点。例如常见的“一共”、“还剩”、“多多少”、“少多少”等这类名词,由于本身是表示总数或差数的,加之要求“一共”用加法、求“剩”用减法等原因,一些学生形成一种见“共”、“多”就加,见“剩”、“少”就减。其实这些名词在不同的题目中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因此在指导审题时,既要讲清词语本身的含义,还要讲清在具体题目中的不同含义。 4、引导学生分析挖掘有的问题条件比较明白,而有的条件却间接给出,往往被学生忽视,导致无法解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和问题相关的条件,使条件问题明朗化,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四)、培养做题习惯习惯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时应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解决问题同样重要,在解决问题时重点培养学生反复读题的习惯、勾画重点词句的习惯、检查的习惯等。把习惯带进学习,带进生活。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使学生自由发展,发挥自己的长处,激发学习的兴趣。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