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0 物 理 学 院 一、学院概况 物理学院由物理系、近代物理系、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天文与应用物理系、中国科学 院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基础等离子体物理 重点实验室等组成。现任院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国桢教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吴文俊 教授,著名物理学家赵忠尧、施汝为、钱临照、吴有训、严济慈教授等都曾在各系担任重 要职务并执教多年。 学院现有教授 136 名,其中中科院院士 4 名,奥地利科学院通讯院士 1 名,博士生导 师 92 名。近年来,通过教育部“计划” 、中科院“百人计划”以及“国家杰出青 年基金” ,集聚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和教授,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学院还聘请了 多位“两院”院士和外籍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并设有“华罗庚讲席”、“吴文俊”讲 席、“赵忠尧讲席”和“严济慈讲席”等大师讲席,邀请国内外一流学者来院讲学,始终 站在国际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学院拥有中国科学院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以及十余 个校级科研机构。 承担国家 863、 973、 “211 工程”、 985 工程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 的科研项目和基地建设项目; 还承担有两项国家大科学工程以及大量的国家级科研基金和 技术攻关项目。同时,学院与中科院各研究机构和国外著名大学、研究所开展紧密的合作 研究并联合培养博士生和博士后;与瑞士苏黎士高等工业学院成立了高能物理联合研究 所,参与世界最大的高能电子对撞机、世界能量最高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丁肇中先生 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等研制工作, 天体物理中心还是国家天文中心以及第三世界科学院高 级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在各个研究方向上做出了一批在国际上有显示度、国内 领先的科研成果。 学院的物理学科为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 地,主要培养从事尖端科学、交叉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研制开发的高级人才。几 十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具有坚实数理基础的毕业生,在理论与技术创新,在通讯、电子、 信息、材料等尖端技术领域的应用与开发,以及在经济与金融领域,都可以大显身手施展 才华。学院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坚持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培养 学生宽、厚、实的理论基础,高、新、活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注重全面素质和创新精 神的培养。大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或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并在国内高校广泛应用。先进的 实验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直接了解最新科技信息等教学和 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每年,学院约 80%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国内外大学攻读研究生,美 国布朗大学数学系主任舒其望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鄂维南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文 小刚教授,四次入选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在量子通讯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潘建伟教授等 31 都是理学院优秀毕业生的代表。 学院本科生前期主要进行系统的基础理论教学和严格的实验技能训练。 后期学生可根 据自己的志趣和能力自主选择专业。 学院现有 4 个一级学科,含 14 个二级学科,其中 8 个国家重点学科、2 个省级重 点学科,物理学科的重点学科数为全国高校之首。 学院具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及天体物理博士授权点, 所有学科领域均建立 有博士后流动站。 近年来, 学院有 4 项成果 7 次获国家科技部年度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高校 科技十大进展,居全国高校之首。此外,理学院最近 5 年来科研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 部级奖励: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 项,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 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以及其它省部级奖 9 项。此外,2002 年龚昇教授获第 五届华罗庚数学奖,2003 年郭光灿教授获香港“何梁何利”奖。 学院每年发表的论文约 500 篇。其中被 SCI/EI 收录约 300 篇。2001-2003 年 3 年 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物理学最著名杂志 PRL 共发表 53 篇。物理类在高影响因子区发 表论文的比例在全国高校中居领先地位。 我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的 18 名博士中,有 7 人是物理学院培养的。学院毕业生中 已有 11 位当选为两院院士,并有 6 位在世界数学大会上作 45 分钟报告,名列国内高校之 冠。 物理理学院以培养既能从事基础研究又能从事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的优秀人为目标, 重 视基础理论教学,坚持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宽、厚、 实的理论基础,高、新、活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注重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院系专业设置 专业 专业方向(包含的二级学科) 涉及的系 物理学 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 2,4 应用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 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 物理电子学、 等离子体物理 2,4 天文学 天体物理 22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光学、光学工程 38 三、院长签字 32 物理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 广博的物理学基本知识、 系统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 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掌握必要的电子技 术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英语,受到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初步训练,具 有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培养基础扎实、后劲足、适应能力和知识更 新能力较强的高级人才。毕业后适宜继续攻读物理学及相关的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等 学科领域的研究生,也可到科研、高等学校、产业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和高新技 术研发工作。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基本要求 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课程设置的分类及学分比例如下表: 类 别 学 分 比 例(%) 通 修 课 70 41.92-42.68 学科群基础课 63-66 38.41-39.52 专 业 课 15 8.98-9.15 任意选修课 8 4.79-4.88 毕 业 论 文 8 4.79-4.88 合 计 164-167 三、修读课程要求 要求修读的课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课程设置及结构如下: 1、通修课: (70 学分) 参照学校关于通修课的课程要求。其中物理类理论课程以本专业要求为准,以下课程 也作为本专业的通修要求: 电子线路基础实验(1 学分) 、大学物理现代技术实验(1.5 学分)、大学物理研究 性实验(1.5 学分); 2、学科群基础课: (63-66 学分) MA02*MA02*(数学类课程) : (11 学分) 33 复变函数(A) (3 学分) 、数理方程(A) (3 学分) 、计算方法(B)(2 学分)、概率论与 数理统计(3 学分); ES72*ES72*(电子类课程) : (7 学分) 电子技术基础(1) (2 学分) 、电子技术基础(2) (2 学分) 、电子技术基础(3) (3 学分) ; PH02*PH02*(物理类课程) : (45-48 学分) 物理讲坛(2 学分) 、力学(甲型) (4 学分) 、热学(3 学分) 、电磁学(4 学分)、理论 力学(4 学分)、光学(4 学分)、原子物理(4 学分)、电动力学(4 学分)、量子力学 A(6 学分) 和量子力学 B(4 学分)(二选一) 、计算物理 A(核科学类)(3 学分)和计算物理 B(非核科学 类)(3 学分)(二选一)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4 学分)、固体物理学 A(4 学分)和固体物理学 B(3 学分)(二选一) 、物理学专业基础实验(2 学分) ; 3、专业课: (选15 学分) 理论物理方向:PH03*PH03*(物理类课程) (选15 学分) 高等量子力学(必修) (4 学分) 、广义相对论(3 学分) 、物理学中的群论(4 学分) 、 量子场论(I) (4 学分) 、原子分子物理(4 学分) 、近代数学物理方法(3 学分) 、原子核 理论(4 学分) 、非线性物理(4 学分) 、高等统计物理(4 学分) 、多体量子理论(4 学分) 、 等离子体物理导论(2 学分)、数据结构与数据库(3.5 学分)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方向:PH03*(物理类课程) : (选15 学分) 原子核物理(必修) (4 学分) 、粒子探测技术(4 学分) 、核与粒子物理导论(4 学分) 、 高等量子力学(4 学分) 、核技术应用(4 学分) 、核物理实验方法(4 学分) 、等离子体物 理导论(2 学分)、数据结构与数据库(3.5 学分) ; 原子分子物理方向:PH03*(物理类课程) : (选15 学分) 现代原子分子导论(必修) (3 学分) 、原子分子物理实验方法(3 学分) 、粒子探测技 术(4 学分) 、广义相对论(3 学分) 、物理学中的群论(4 学分) 、高等量子力学(4 学分) 、 近代数学物理方法(3 学分) 、量子场论(I) (4 学分) 、非线性物理(4 学分) 、高等统计 (4 学分) 、多体量子理论(4 学分) 、等离子体物理导论(2 学分)、数据结构与数据库(3.5 学分) ; 本专业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理论物理、电 子线路、信息技术、固体物理学等。 34 四、主要课程关系结构图 物理学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相互关系结构图 说明:灰色部分为选修课程 电 子 技 术 基 础 ( 3 ) 电子技术 基础(1) 多 变 量 微 积 分 概率论与数理 统 计 统 计 复 变 函 数 数 理 方 程 计 算 方 法 力 学 电 磁 学 光 学 原子物理 理论力学 量 子 力 学 计 算 物 理 热力学与统 计物理 固 体 物 理 大学物理 基础实验 大 学 物 理 综 合 实 验 大 学 物 理 现代技术实验 大 学 物 理 研究性实验 物理学专业 基 础 实 验 物理学 专业实验 广义相对论 B 原 子 核 理 论 高等量子力学 核 与 粒 子 物 理 导 论 现 代 原 子 分 子 导 论 原 子 核 物 理 粒子探测技术 线性代数 热学 多体量子理论 等离子体物理导 数据结构与数据 电动力学 单 变 量 微 积 分 电 子 线 路 基 础 实 验 计算机文化基础 C 语言程序设计 电子技术 基础(2) 物理讲坛 35 五、指导性学习计划表 物理专业四年制指导性学习计划 一 年 级 一 年 级 秋 春 秋 春 新课号 老课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新课号 老课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PS01001 无 形势与政策讲座 1 PS01003 10400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60 3 PS01002 104006 中国近代史纲要 40 2 FL01002 018502 综合英语二级 80 4 PS01004 10400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60 3 PE012* 103B01 基础体育选项 40 1 FL01001 018501 综合英语一级 40 4 PH01701 022162 大学物理基础实验 60 1.5 PE011* 103A01 基础体育 40 1 MA01002 001513 多变量微积分 120 6 CS01001 210505 计算机文化基础 10/201 MA01003 001514 线性代数 80 4 CS01002 210502 C 语言程序设计 40/302.5PH02003 022052 电磁学 80 4 MA01001 001512 单变量微积分 120 6 PH02002 022094 热学 60 3 PH02001 022093 力学(甲型) 80 4 PH02006 022168 物理讲坛 40 2 PH02006 022168 物理讲坛 40 2 文化素质类课程 小 计 小 计 ( 10 )门课 25.5 小 计 小 计 ( 8+* )门课 26.5 二 年 级 二 年 级 秋 春 秋 春 新课号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